段丹東 李春梅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 400065)
農村教育問題關系到鄉村振興戰略,保證每個學生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機會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局。當前,寄宿制成為有效解決農村留守兒童上學難問題的方式,在保證學生完成學業的同時減少學生路途奔波帶來的不便與安全風險。當然,既然把學生留在學校,學校就必須承擔起相應的教育教學、生活管理等職責。
重慶市具有明顯的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特征,貧困地區多分布在邊遠地區,區域邊緣性特征明顯,信息閉塞,交通不便,教育等基礎設施薄弱,人才匱乏,貧困群眾思想觀念落后。在這一現狀下,要改善農村教育,提高重慶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生活管理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的措施。
重慶農村寄宿制小學地處邊遠山區,由于受各種條件限制,也有一定的人為因素,在學校學生生活方面存在管理漏洞。
相對于城市學校,重慶大部分寄宿制小學地處邊遠農村,硬件設施較差,具體表現在教室、宿舍設施簡陋,樓道過道因為客觀原因較為狹窄;消防設施僅有干粉滅火器等基本設備,很少有自動報警系統、自動噴淋系統,特別是學生宿舍,不少為教室簡易改造而成,同時,缺少視頻監控系統。在安全管理上,學校留校值班教師偏少,生活教師文化層次偏低,雖然也有相關安全管理制度,但落實不到位,因此,容易出現管理漏洞。據學生反映,校園霸凌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在課后缺乏教師監管時間段,高年級學生欺負低年級學生,男生欺負女生,硬件與管理上的漏洞會造成重大安全隱患。雖然各級組織都相當重視學生安全問題,但不時有因為管理疏忽發生安全事故。
重慶大部分農村寄宿制小學沒有專門設計修建的食堂,一般都是臨時搭建,或者借用其他場地,因此,食物儲藏、制作,學生就餐的規范性較差。一般采用教師、高年級學生將飯菜送至教室,再分發學生就餐,期間,雖有相關管理制度,但執行較差,就餐秩序比較混亂,特別是在無教師監控情況下,學生打鬧情況突出。同時,由于學生眾多并且有爭先恐后心態,餐前洗手、餐具衛生等無法充分保障。此外,由于時間沖突,比如值日學生忙于維持秩序,時有學生無法正常就餐情況,還存在大鍋飯菜不合胃口或是自控力差,部分學生到小賣部購買垃圾零食,比如辣條、干脆面,學校監管不到位。這些造成寄宿制學生飲食安全漏洞,并養成不良飲食習慣,影響學生身體健康。
如上文所述,由于重慶農村寄宿制小學存在一定的硬件與管理漏洞,必然會給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小影響。在身體方面,留守兒童處于身體發育期,食品安全、食品營養應該得到保障;留守兒童用眼不規范,眼保健操等形同虛設,學生寢室燈光暗淡,有高年級學生帶手機入校并使用的情況;學校對學生個人衛生不太重視,如學生刷牙、洗澡、洗衣服得不到充分條件允許,容易滋生細菌和疾病。在心理方面,寄宿學生遠離父母與家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想家、想念父母,心里有苦悶無法說出,特別是剛剛入校時間段,會出現整夜無法入睡情況。由于學校教師人手較少且專業背景有限,學生心理問題無法及時排解,久而久之可能出現心理障礙,乃至厭學、輕身等極端狀況。
所有問題的解決有待硬件軟件的同時改善,改變教室、宿舍、食堂、消防等硬件需要政府大力投入,目前教育經費是按照“縣籌統辦,以縣為主”原則劃撥,但現實是政府投入依然不足,特別是沒有專門針對寄宿制學校的額外支持。要改善重慶農村寄宿制小學存在的問題,除了呼吁政府加強資金投入,支持大宗硬件建設外,社會、學校、家庭也可以做出一定努力,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改善硬軟件條件。
目前,信息網絡技術快速發展,教師可以借助先進的設備對學生進行有效管理。首先,完善監控設備,在教室過道、學生宿舍樓道、操場、食堂等地方安裝監控攝像,對學生進行實時觀察,通過大數據手段,篩查學生的不正常行為。其次,在主要活動場所安裝大屏幕,通過播放紅色、愛國主義題材視頻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播放經典音樂,陶冶學生情操,撫慰學生情緒,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最后,加強網絡視頻、電話等設備建設,與學生家長加強聯系與溝通,讓學生在規定時間能通過視頻、語音聯系上父母,讓父母能掌握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情況。
對于寄宿學生來說,最容易出現的就是心理問題。重慶農村寄宿制小學應配齊專業心理教師,建設心理咨詢室,重點關注有問題的學生,同時,對全校學生開設心理健康課程,進行普識性教育,讓學生正確面對想家、孤單、失眠等問題。此外,可以借助社會力量,比如,社區義工、大學生志愿者、愛心團體等組織進入農村寄宿制小學,開展心理咨詢服務。當然,在此過程中,學生班主任應主動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積極與家長溝通,共同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配備合格生活教師。在農村寄宿制小學,生活教師的作用不可忽視。學生除了學習,就是與生活教師相處最多。不少農村寄宿制小學不重視生活教師隊伍建設,聘請文化層次較低的年長阿姨擔任,當然這與學校經費受限有較大關系。應重視生活教師隊伍建設,首先,要規定生活教師準入條件,對其政治素質、學歷、年齡、健康狀況等有明確要求。其次,加強對生活教師的培訓,不僅僅是防火防盜安全教育,要讓生活教師懂得衛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個人清潔,積極鍛煉身體。同時,生活教師也需要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及時與班主任、心理教師溝通。
寄宿制小學與普通小學相比較,除了完成教學任務,還要承擔學生餐飲、住宿等管理職責,面對離開家庭、年齡小、活潑好動的學生,應采取嚴格規范的管理制度,保證寄宿小學生的人身安全與健康成長。
首先,加強學生餐飲管理。食品安全是學校管理的重中之重,應完善食品采購、存放、使用等規章制度,加強對食堂工作人員的監督,細化食品操作流程,嚴格菜品、餐具等清洗、消毒,保證學生食品安全。同時,強化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以學生為本,了解掌握學生多樣化需求,合理搭配菜品,保證營養需求。關心困難家庭,提供低價套餐、免費菜湯等措施保障困難學生就餐。促進學生規律飲食,按時就餐,禁止校內售賣垃圾食品。
其次,完善宿舍安全管理體系。建立安全管理隊伍,構建包括學校管理層、班主任、生活老師、寄宿學生在內的從上到下的力量體系,層層抓落實,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一旦有情況發生,能夠迅速反應。平時,加強突偶發事件預案建設,開展火災、地震等防災害演習訓練。同時,堅強宿舍管理制度建設,以國家相關的教育法規為準則,結合地方、學校實際制定相關制度,包括作息時間、用電安全、學生紀律、物品擺放、清潔衛生等等。此外,緊密關注校園霸凌情況,設置學生反應渠道,班主任、生活教師嚴格把控,盡量杜絕此類現象發生。
最后,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安排各類文體活動,讓學生充分享有愉快的課外文化生活。開展文藝演出、體育競賽、重大節日紀念等活動,讓學生融入到校園,分散對家庭的關注,也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規范管理,全程參與,保證學生活動安全。
總之,要解決重慶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生活管理存在的問題,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家庭共同關注、共同努力。學校作為責任主體,必須苦練內功,加強硬軟件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