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雪娟
我國自恢復高考以來,已經為學校、社會和國家選拔了各種各樣的人才,可以認為,高考招生制度在目前的社會是極為適用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高考招生制度在實際使用的過程當中仍然存在著少許問題亟需解決。基于此,本文主要討論了我國高考招生制度在改革的過程當中出現的一些科學性不足、公平性不足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任何制度在發展的過程當中,都會因為社會環境的改變或多或少地出現一些問題,所以一定要及時發覺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夠與時俱進,獲得更多的提升。高考招生制度目前在社會當中仍然存在少許問題,故相關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地探索其解決的途徑,只有這樣才能夠讓高考幫助我國選拔更多更加優質的人才,促進社會發展。
自從高考招生制度建立以來,我國對高考招生制度的延續和發展傾盡了大量的心血。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高考招生制度的科學性難免還有稍許欠缺。這就使得一些人在高考時,會從高考招生制度的漏洞中感受到較不公平的待遇,對我國人才的培養和社會的穩定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必須及時發現高考招生中出現的問題,并解決。在目前的高考招生制度當中,存在以下幾方面比較重要的問題。
第一,高考招生制度的科學性不足。首先,一考定終身的制度是否合理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關注的話題。在這一制度下,教學很容易變成為高考服務的途徑,使高考成為高中工作的重心。目前我國提倡素質教育,但因為高考分數極為重要,所以部分學校的教學重心仍然是成績而不是素質教育。其次,高考制度使一些學生和教師的壓力較大,他們長期處于一種極度疲勞的狀態。一些學生在考試的時候會發揮失常,這也讓一些優秀的人才無法進入更好的學校。這間接催生了唯分數論,而唯分數論在選拔人才方面劃定了比較統一的標準,雖然讓選拔的難度降低,但是很容易出現舞弊現象。一些家庭因為過度關注學生的分數,忽略了學生的其他方面,導致家庭教育出現了偏差,甚至因此引發了個別比較極端的悲劇。
第二,高考招生制度的公平性稍顯不足。首先,考試內容存在一些區域差異問題。目前我國高考命題是全國統考和省考自主命題相結合,這讓一些地區的考試內容差異比較大,公平性難以完全保障,不僅如此,教育資源的不公平也是一個較顯著的問題。
任何一項制度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心血和總結無數的經驗,只有這樣才能摸索出更有效的道路,高考招生制度也是如此。高考招生制度在不斷改革優化的過程當中,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公平,同時也可以讓教育更加符合目前社會的需求,培養出綜合素養更高、能力更高、知識水平更加穩定的學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如果僅僅接受應試教育,那么將很難獲得全面的成長,而高考招生制度不斷改革優化,就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這樣的情況。依據各種不同的考核標準,以更加公平公正的手段選拔學生,能讓學生獲得真正的成長。高考招生制度主要有以下幾個優化途徑。
第一,提升考試設計和學習成果評價的科學性。首先,必須盡量優化高考招生的形式,如優化筆試。筆試的頻率比較高,而且我國考生基數很大,故筆試形式極為重要。但是,傳統的筆試局限性較大,因此要盡量優化筆試的內容,突破局限,實現創新。其次,盡量增加面試。因為很多學生都會參加高考,所以面試工作量是很大的,高校可以使用群體化面試的辦法,在有效減少工作量的同時,讓學生和高校進行雙方溝通和選擇。確定面試和筆試之間的分數比重,可以盡量保障其公平性。再次,要對學習成果進行客觀的評價。平時的學習成績是極為重要的,可以將其作為高考最終成績的一個判斷環節。最后,以推薦信的模式,引導學生更多地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學生社會實踐任務結束之后,由用人單位進行推薦,之后也可以引入特長評價,讓學生的綜合能力獲得更多的發展。
第二,加強考試內容的公平性設計和區域性政策、加分政策的管控。不同地區的考試招生政策有明顯的不同,因此要讓考試內容更加公平,必須推動區域招生政策的公平化。要嚴格管控加分政策,一旦出現違規加分行為,就及時查實并懲處,這樣才能保證考生加分政策能夠符合標準條件,保證制度公平。
同時,要明確我國高校招生考試科目設計的原則,針對不同區域教育體制和教育條件,系統設計考試科目。目前有一些省份已經推出了高校招生的具體方案,并且打破了原有的文理分割的模式,對目前的選考制度應該揚長避短,盡量系統地進行合理的結合。可以嘗試使用組合的方式,文科生可以選考理科當中的任意一門,而理科生可以選考文科當中的任意一門,這樣可以讓學生的發展更加全面。
綜上所述,我國的高考招生制度仍然存在少許的缺陷,因此相關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地讓高考招生制度更加適應目前的社會,不斷地改革創新,使其能夠選拔更多的創新型人才。同時,也需要考核學生的品質,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此外,還要合理地分配招生的名額,只有這樣,才可以讓高考招生更好地滿足目前社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