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焦春霞
新時代素質教育中,體育教學是一項極為關鍵的學科門類,在初中教學體系中有重要的作用與地位,關系到學生身心素養培養之大事。但隨著近年來初中課程門類的增設,學生學業壓力與日俱增,致使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參與率大幅降低,而體育教學也失去了其開設的本意。基于此,怎樣挖掘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成為新時期初中體育教學發展的首要任務。
就本質來講,體育和各學科門類殊途同歸,均是師生和教學之間構成的雙向主體活動。而當今素質教育觀念導向下的體育教學,怎樣利用有限制的課堂時間無限地延展學生探知空間,調動學生學習的根本源動欲望,挖掘主動參與意識方是教育開展的關鍵出發點。那么,如何在實際的初中體育教學活動中挖掘學生主動參與意識,使其自發投入體育活動中,是當今各初中體育教學工作者所需認真鉆研的課題。筆者就此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淺談幾點增強初中體育教學實效、增強學生體育參與意識的個人見解。
第一,增強準備活動設計感,提升課程導入性,挖掘學生興趣點。課前準備活動是體育課程極為特殊的一項學科特色,每項體育活動開展前都需要充足的熱身工作來奠定基礎。在以往的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課前準備的活動項目基本上是慢跑,這種形式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但就筆者自身多年教學經驗觀察來看,學生對于此種準備形式多表現出一種抵觸、厭惡的情緒,學習興趣自然也就無從談起,學生大多是被迫參與其中。
常言道:萬事皆為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導向成功的最佳線索。由此,初中體育教師要格外重視對課堂準備工作的規劃,增強準備活動的設計感,充分融并教材內容,豐富訓練方式。在設計時,教師要以學生的愛好、需求為切入點,將學生熟知或感興趣的內容摻入進去。
例如,對于初中體育課程中常規的折返跑訓練,教師可在課堂中引入蛙跳等仿生類的游戲形式,或通過兩人三足的形式增加課堂趣味性。如此一來,不僅能充分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還能培養學生團結競爭的體育精神。
第二,拓展并創新課程教學內容,增強內容感染力。當下,我國仍處于應試教育的基本模式下,一些初中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單調陳乏,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無法得到有效調動。對此,各初中體育教育工作者應以身作則,不斷致力體育課程教學內容創新與發展,應用多元化教學手段,摒除以往只知說教不知實踐的老舊教育模式。體育是一項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學生要想強身健體,單純依靠知識學習是不能實現的。因此,初中體育教師要不斷延展并擴充課堂內容,利用多元化教學方式,如小組合作、情景教學等,充分挖掘學生主觀能動性,如此一來,學生主動參與意識自然可以得到有效增強。
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上,反映速度的訓練中,教師可借助一些如信號燈的特殊教具;短跑能力的訓練中,教師可采取分組競賽的方式,通過此方式,既在自身團隊中體現合作拼搏精神,又在各組分賽中凸顯競爭比拼意識,不斷超越自身,達到能力與水平上的突破。豐富的活動形式可以不斷給予學生新鮮感,吸引學生自覺參與到體育活動中
第三,改革教學評價制度,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盡管體育教學講究也更注重實踐活動,但其教學效果的優劣仍需要系統化的評價標準予以判定。而現下我國初中體育教學所實行的教學評價制度由于受應試教育背景的影響,其評價內容更多地關注于學生實訓成果的多少,較少注重其中的參與過程,學生參與熱情受到打擊,參與意識也就會逐漸淡化。
要想轉變這一現狀,教師務必為學生的個性發展預留充足的空間,按照學生年齡層的學習能力與實況,采取分層評價的方式,凸顯學生的個性差異,讓每位學生都能在體育活動中得到應有的個性認可與人格認同。
以800米長跑測試為例,教師可在開課初期開展摸底測驗,掌握每個學生的能力優劣勢,以便在日后的課程訓練中針對強化,同時根據每個學生的能力進行個性化評價,公平對待每個學生。
同時,教師可采取多線路、多體系的評價機制,提高體育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從不同層面來顯現學生的發展與進步,有效激發學生愛參與、樂參與的情緒,更好地推動課堂教學效率發展。而在教學實踐中,多元的評價機制就需要對應多樣的教學體系,所以初中體育教師需做好對教學體育的創新規劃,以學生主體為核心出發點,以樂趣帶動興趣,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意識。
綜上所述,要想提高初中體育教學實效,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意識是首要節點,教師務必從體育學科中發現規律,從學生個體中總結特點,通過增強準備活動設計感、拓展創新課程教學內容、改革教學評價制度,有效發掘學生主觀能動性,凸顯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從而實現強身健體,推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基本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