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宇
(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44)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歷史進程中,堅持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美好社會的理想,繼承發揚中華傳統美德,創造形成了引領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1]。”中國共產黨十分注重中國道德建設,依據各個時期的發展目標,對道德建設進行不斷地豐富與完善,使道德建設總體上呈現出健康向上發展狀態。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放眼國內,我們要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目標;放眼國外,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意識形態斗爭激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加強道德建設的重要性,他認為一個民族、一個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道德價值。因此,通過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新時代三個不同階段的道德建設進行梳理,掌握道德建設的發展規律,總結出道德建設的經驗與啟示,以推動新時代道德建設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國內經濟上一窮二白,思想上“污泥濁水”,國外帝國主義改變對華策略,改為“和平演變”方式。內外困境使新中國的發展變得舉步維艱。中國共產黨人意識到走出當前困境,首先應從思想道德方面著手。
新中國成立后道德建設主要體現在:第一,將“五愛”公德制度化。1949 年,中央政治協商會議制定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明確提出:“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五愛”公德的制度化,突顯出其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是人民在新時期思想發展的指向標,是引導人民擺脫舊思想的價值指引。第二,將集體主義作為根本原則。社會主義階段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實現共同富裕需要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與付出,所以說實現共同富裕本身就是集體主義的體現,因此將集體主義根本原則明確化,有助于激發廣大人民積極性與創造性。第三,確立社會主義道德核心。中國共產黨自成立就以為人民服務為自身使命。不論是革命戰爭中滿足人民對土地的需求還是在國家危難時幫助人民實現民族獨立愿望,中國共產黨一直在踐行使命。正是得到廣大人民的認可與支持,順利建立新中國。建國后,毛澤東同志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核心,明確黨繼續奮斗的目標。建設時期,人民開始豐富文化知識,提高自身文化修養,集體主義、為人民服務等社會主義意識在全社會越來越受到廣大民眾的認可與支持,全國上下形成積極向上的發展狀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志著我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這一時期道德建設的發展主要包括:第一,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當時最主要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道德建設方面,應當面對廣大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教育,堅定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激發群眾積極性與主動性,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第二,將發展生產力作為根本任務。改革開放以來,生產力快速發展,物質基礎不斷增加。但物質文明的發展不能夠代替一切,同樣建設物質文明需要借助其他方面進行輔助。鄧小平同志提出要兩手抓,實現兩條腿并跑。第三,培育社會主義新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就是“要使廣大人民有共產主義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2]。該目標的確立為“四有”新人的產生與發展奠定基礎,并且體現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性質。
2001 年中共中央頒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旨在解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下出現的價值沖突、道德后退、誠信缺失等問題。無論是從道德建設的發展歷程還是從其覆蓋范圍,這一時期的道德建設層次清晰明確,內容與時俱進。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依據國家發展狀況和群眾思想現狀,在繼承與發展的基礎上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各個方面對人民群眾進行思想上的規范與行為上的約束,為人民樹立明確的價值標準。
2019 年中共中央頒布《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立足于新時代,依據當前社會問題對道德建設發展做出高度凝練并就當下社會問題進行全方位的部署,包括領導力量的加強、重點問題的厘清、制度保障的強化、網絡空間的建設等方面。
新時代道德建設主要體現在:第一,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指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我國意識形態的一種抽象表達,涵蓋了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的價值訴求,有效地應對各樣社會思潮,為新時代我國意識形態的發展提供了價值標準。第二,堅持以“四德”為實踐準則。“四德”建設本質上是個人全部生活的組成部分,是不同領域中的具體化。在這四個部分中,我們要“以個人品德為邏輯起點,以家庭美德為價值始點,以職業道德為歷史過渡,以社會公德為現實指向”[3],引導人民成為新時代合格公民。第三,培育時代新人,時代新人作為新時代的優秀代表,自身的一舉一動影響著中國百萬青年,因此培育時代新人是新時代道德建設重要著力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培育德才兼備的時代新人,將“德”字放在首位,應當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艱苦奮斗精神,常懷家國情懷,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以“四觀”為根基,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以這樣的思想格局引領新一代青年成長成才成功。
縱觀道德建設的發展歷程,我國的道德建設體系越來越完善,內容越來越豐富,總體上呈現出昂揚向上的發展狀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之所以呈現出這樣的良好狀態。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堅持與時俱進、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正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引領下,我們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開創了改革開放,迎來了新時代。堅持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對中國共產黨、對國家與人民而言具有重要意義。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作為中國共產黨建設事業的重要一部分,理應堅持馬克思主義,將馬克思主義道德觀作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理論基礎,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發展指明方向。當前世界各國競爭日益激烈,價值沖突日益明顯。為此,我們需要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我國遇到的現實問題,不斷進行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在與時俱進的基礎上推動我國道德建設進一步發展,從而為實現中國夢匯聚強大精神力量。
堅持與時俱進。不同時期,不同任務。在革命時期,我們的任務就是實現革命的勝利,建立新中國;在建設時期,我們的目標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在新時代,我們的使命是致力于實現中國夢。回顧道德建設的發展歷程,正是中國共產黨結合不同時期的目標,立足于豐碩的發展成果之上,我們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績。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對于道德建設具有重要現實作用。當前我們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中不免會遇到很多問題,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等著我們。新時代道德建設面對問題來自于很多方面,為了能夠及時地發現與解決問題,應當積極豐富道德建設內容,完善道德建設途徑,加強道德建設宣傳,旨在讓新時代道德規范滲透到各行各業、深入到人民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
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道德與法律都是社會治理的兩種重要手段。習近平總書記提到,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是自律與他律的統一,道德是自律,法律是他律,在兩者的結合下既營造了良好的社會道德氛圍,同時又為法律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社會環境。因此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對道德建設而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新時代背景下,由社會信息化等因素引發的道德問題依舊很多,因此成為人們經常討論的話題。為了推動新時代道德建設進一步發展,一方面我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相結合,讓法律變得外柔內剛,讓人民更好地接受并認真貫徹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另一方面,將日常生活中經常引起大家討論的道德問題徹底法律化,為人們的道德行為提供法治保障,同時為道德建設的發展提供強硬的制度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