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育鋒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寧波 312000)
戰疫教育在當前并沒有標準的定義,但是結合疫情期間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況、社會思想文化環境所受到的沖擊,以及疫情期間涌現的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積極思想政治教育觀點,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戰疫教育的內涵,戰疫教育是塑造和培養學生面對重大疫情和社會變革與沖擊的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主要通過疫情階段社會時事與實踐,增強學生的心理負荷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點,建立社會責任感、加強愛國主義情懷、提高明辨是非能力、遵守法律規則意識、增加民族自信和自豪感、加強道德教育和生命健康教育等一系列的教育內容。
戰疫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和價值[1]。首先,能夠讓廣大高職教師對戰疫教育有更深的教研和理解,為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緊跟時代的豐富理論基礎,促進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現實結合,推動了高職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經驗積累。其次,戰疫教育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讓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機制得到完善,教育策略得到創新,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和豐富提供更具體的策略,切實解決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現實問題,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創新進步,也能塑造高職校園更良好的思政氛圍,讓師生建立與時俱進的思想政治學習探索思路和意識。
首先,受到疫情影響,社會文化、輿論、疫情時事等問題都讓學生產生一定的焦慮心理,學生對社會責任感,愛國使命和情懷,遵守法律法規,什么是良好道德品質等方面問題都會產生新的思考,一部分學生受到疫情問題的不良影響,甚至產生負面的心理或者思想問題,在這樣的思想沖擊和社會環境變化下,學生急需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引導,但是自疫情之后,高職院校并未深入地將戰疫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甚至很多高職院校教師群體本身對疫情環境、疫情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還未進行探究,尚不能勝任疫情期間及疫情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疫情對學生的思政學習和教師的思政教學都帶來了沖擊和影響,但教師對疫情下學生的心理狀況和思想政治現狀還并沒有很好的了解[2]。
在過去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顯著問題就是實效性和教育內容的豐富性不足,更多的關注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育在與社會時事結合方面比較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教育內容都比較狹窄,不能真正推動學生思想教育綜合素質的建設,在生命健康教育、社會責任感教育方面都比較薄弱,沒有形成與時俱進的思想政治課堂。而由于疫情的突發,當前很多高職院校還并沒有就疫情特殊社會現狀做好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的調整,在教學內容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與疫情現狀具體問題的聯系方面還比較欠缺,這就導致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對疫情下學生心理和思想的積極引導效果甚微,不能發揮思政教育的價值和作用。
根據對近期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際情況的了解,雖然受疫情影響,高職院校教師已經針對疫情問題將一些戰疫教育思想和內容融入到了思想政治課堂,但是這種融入比較表面化,深度不足,也沒有構建完善的教育融合機制,尤其是戰疫教育知識融入了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而忽視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應局限于思想政治課堂上,而應該覆蓋和滲透到專業課程中的問題,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在課程思政教育方面的指導,將戰疫教育與課程思政融合,全面推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意打造戰疫教育氛圍,將戰疫教育多角度的融合進思想政治課堂,讓學生能夠主動探究、思考和理解戰疫教育內容,進行思想政治學習探索。這方面,第一需要高職教師積極教研,研究戰疫教育內涵、教育目標和內容,奠定戰疫教育融合的教研基礎,搜集和整理最具有社會現實問題代表性的思想政治教學案例,將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和教學目標與疫情期間的社會現實問題結合,通過更具有時效性的案例分析,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思想政治理論知識,達到與時俱進、理實結合的教學目標;第二需要思想政治課堂中滲透戰疫教育思想,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民族自豪感、社會責任感、遵法守法意識、明辨是非意識等教育內容,讓學生對戰疫教育有更全面的理解;第三要抓住疫情契機,設置具有話題性的思想政治課堂問題,師生互動討論,在探究問題過程中將戰疫教育融入進來,教師引導、推動學生自主探究和分析理解戰疫教育和思政課程內容。在話題性問題的討論中,教師要對學生提出的觀點和回答進行點評,通過點評,引導和糾正學生在應對疫情特殊環境下的社會問題中不正確的思想和行為做法,讓學生能夠在戰疫教育話題討論中循序漸進地逐步修正和調整自己在思想政治方面認識和理解的不足,通過教師的點評,更深入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建立自身明辨是非、社會責任感、愛國誠信等優秀品質[3]。
戰疫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還要積極建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機制,用互聯網豐富的教學資源、新聞時事內容,豐富思想政治課堂內容,讓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實效性。在利用網絡教育模式和機制的創新滲透和融合戰疫教育中,要變革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思政教育不是單純的灌輸,要給學生表達和探究的空間,順應網絡教育趨勢,一方面教師要借助互聯網平臺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對疫情和戰疫教育以及思想政治學習的看法,根據學生疫情環境下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具體情況和問題,設計思想政治課與戰疫教育結合的教學內容,并且根據階段性的學生學習反饋,對戰疫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行動態的調整,保證兩方面的教育內容能夠更充分的融合;另一方面,在戰疫教育融合中,可以通過網絡途徑給學生提供更多豐富的關于戰疫教育的資料內容,并設置話題討論機制,讓學生就資料閱讀發表自己的見解,突破傳統思政課堂局限,給學生表達的機會。例如,教師可以利用釘釘班級群功能,發起群內的話題討論,給學生構建表達對戰疫教育、疫情問題、思想政治學習看法的表達空間,給學生創造一個各抒己見、和諧討論的網絡學習環境,或者利用微課、慕課、微信群問題交流等創新網絡教學模式,讓戰疫教育以更豐富的形式和更實效性的案例事件融入思想政治課堂。
在戰疫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還要注意融合的全面性,不能局限于思想政治課堂本身,要構建課程思政戰疫教育機制,將戰疫教育與高職專業教育結合,從學生專業長期發展角度構建戰疫教育融合課程思政的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和戰疫教育都不是單獨存在的,其教育實施的根本目的都是立德樹人,培養更符合社會崗位需求和國家建設需要的專業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戰疫教育的融合,要挖掘戰疫教育和專業教育的結合點,讓戰疫教育內容能在未來滲透進學生的職業生涯中,比如,從戰疫教育中的社會責任感角度,與專業崗位職責和職業道德責任感聯系起來,讓學生認識到職業發展和思政學習以及戰疫教育的聯系,拓展思政教育覆蓋面,也深化戰疫教育的現實應用。或者將戰疫教育中對規則制度的遵守、對法律的準守和明辨是非這些內容與高職學生在未來職業生涯中的規則意識聯系起來,培養更遵紀守法,具有職業是非觀的優秀專業技能型人才。這都是戰疫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對策[4]。
綜上所述,在疫情的影響下,高職學生的抗疫信心、明辨是非能力、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法律道德意識等方面都面臨著巨大挑戰,在這樣的疫情新環境下,積極探索戰疫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機制和方法,才能推動高職思政教育與時俱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