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陽/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
我國互聯物信息技術近些年來發展迅速,與此同時國家政府也在大力提倡產業升級,鼓勵企業進行轉型發展。在這種新的經濟形勢下,“互聯網+”新業態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已經成為支撐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并且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很多高校大學生在畢業之后,甚至在大學中就已經走上了創業之路,不過目前就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環境來看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解決,比如資金短缺、各個環節銜接不流暢等等,這些問題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制約,這需要引起高校的重視,并及時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從而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環境。
“互聯網+”這種新業態明顯增加了創新創業的機會,尤其是責增加了IT類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機遇。在“互聯網+”新業態下,各個行業和領域都已經開始廣泛應用新媒體,對于現實生活中出現的需求短缺情況,大學生通過互聯網足不出戶就能夠進行充分的了解,而在這個過程中就有可能萌發解決相關問題的創意想法,并且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尋找創新創業的新機會,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滴滴、餓了么等[1]。
對于現實生活中的需求狀況,大學生可以借助網絡社交平臺加以反映,之后通過大數據對市場環境進行科學、全面的分析,然后在基礎上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并通過一系列線上線下平臺開展相應的創新創業活動。
在當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的衣食住行需要依靠各種“互聯助手”,具體來說就是手機上的各種APP,比如淘寶、美團以及滴滴等等。并且,隨著各行各業開始廣泛的運用新媒體,大學生可以通過各種移動終端和互聯網鎖定生活中出現的商機,并且其投資成本往往不高,這使得創業門檻大幅降低。
現階段,很多傳統行業在融入互聯網的過程中被重新整合,再加上近些年來電商發展迅速,因此很多傳統的創新創業空間在“互聯網+”對經營理念和商業模式的高要求下被嚴重擠壓。比如,傳統零售業在新興電商淘寶、京東等的沖擊下,其市場競爭壓力陡然上升,并導致其經營利潤大幅下降[2]。
“互聯網+”時代雖然提供了更多的創新創業機會,降低了創業門檻,使更多的人能夠有機會進行創業,但是社會上迅速增加的小微企業以及大量的跟風者和模仿者導致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小微企業都會因為缺乏核心競爭力而倒閉。
首先,高校要對自身傳統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積極地加以轉變,并將“互聯網+”課程體系合理完善的構建起來。相關方面的課程開發建設要進一步加強,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引進“互聯網+”,同時還要通過大數據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進行更加合理的設置。目前,網絡已經成為重要的教育載體,對于高校來說,要重視將已經建設起來的校園網絡平臺充分的利用起來,與此同時還要根據實際變化,對相關素材和內容進行及時的更新和補充,并在此基礎上將相應的教育網絡系統建立起來,從而使載體創新得到有效的推動。此外,高校還可以將新媒體技術充分利用起來,合理、有效的融合傳統教育方法和現代教學手段,比如慕課等,從而使搭建起來的課程體系能夠與現實更加緊密的對接在一起[3]。
其次,高校要將“互聯網+”人才培養方案合理完善的制定出來,并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在規劃制定培養方案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學生對專業課的把握程度,另一方面要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明確的設立起來,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把專業教育充分做好的同時,還要進一步發展創新創業教育。具體來說,一方面各個高校可以聯合起來將“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這種全新的教育模式構建起來,使以往“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式徹底改變,并將5G一核心的創新創業教育方法充分地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即“課堂教學+課外訓練+網絡互動+創業實踐+創新模式”,同時對于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已經落后于時代的創新創業“硬件理念”要堅摒棄,并在此基礎上通過企業參觀實踐和了解社會發展趨勢對創新創業所需的“軟件信息”進行及時更新。另一方面,高校還要對學生、家庭、學校以及社會這四個方面經過相互融通組成的“四位一體”創新創業教育系統進行積極地探索。高校可以在獲得學生家庭支持的基礎上,通過自身的科研硬實力組織多方力量,比如企業、社會組織以及金融機構等,將大量資金投入到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中。
首先,領導部門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并將相應的政策條例詳細、具體的制定出來。對于依托互聯網進行創新創業的大學生,有關部門應當予以鼓勵,同時還要及時頒布實行相關方面的扶持條例,比如可以在創業資金、創業稅收以及互聯網技術等方面為大學生互聯網創業提供支持。另外,各地有關部門還要將當地的“雙創示范基地”積極的建立起來,從而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能夠在更深程度和更廣范圍內得到有效的推動[4]。
其次,資金扶持范圍要進一步擴大,投入的資金總量要進一步增加,并將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往往是缺乏足夠的資金,因此相關部門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資金扶持力度,同時還應該在原來的基礎上面向更多的創新創業項目,將扶持范圍進一步拓寬。另外,為了將社會上的資金充分吸引到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中,相關部門還要注意將“種子資金”的帶動效應充分發揮處理。除此之外,有關部門還要將專門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眾籌融資平臺建立起來,使創業學生、消費者以及投資方能夠通過這個網上平臺,進行信息交流和資本流轉。
最后,政策執行力度要進一步加強,并將創新創業生態圈構建起來。對于當今時代各種新技術引發的創新創業浪潮,要積極地進行適應,各個地區要想使大學生創新創業得到更好的發展,就必須將線上線下產業協同合同模式徹底打通,并將五位一體完整的創新創業生態圈構建起來,即“教育—實訓—指導—孵化—融資”。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新業態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應該順利時代發展潮流,并緊緊抓住時代機遇,努力克服出現的挑戰和難題,與此同時高校要從多個方面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支持和幫助,從而使大學生的創業夢想和人生價值能夠更好的實現,進而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