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現代服務學院
人格障礙又稱為病態人格或異常人格,是指人格畸形發展,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明顯的、偏離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以及多數人不認可的認知行為模式。人格障礙類型很多,五花八門。大學生常見的人格障礙有焦慮型、強迫型、壓抑型、偏執型、攻擊性和反社會型等人格障礙。偏執型人格障礙聽起來似乎沒有像如攻擊性、反社會型人格障礙那么可怕,但在處理偏執型人格障礙學生問題時,恰恰是目前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最棘手、最耗時、最消耗人力成本的一項工作。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環境,而父母更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由于家庭中存在各種不和諧因素,使學生人格形成過程中產生扭曲,影響其后期發展。家庭原因主要表現在:重智力輕德育;家長自身素質不高;家庭關系不和睦,很多家庭因為父母之間缺乏溝通、經常吵架甚至是鬧離婚等,這都有可能造成學生的人格扭曲,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思想意識逐漸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加上信息網絡時代背景下的信息大爆炸,學生易受社會因素的影響,現在大學生呈現比較嚴重的金錢至上、享樂至上以及個人之上等意識。再加上大學生面臨即將步入社會,面對就業壓力、經濟壓力等。這些因素都對大學生心理成長造成重大影響。
人格是人的性情、氣質、能力等特征的總和,人格在嬰兒時期便開始逐步形成。[1]自身原因也是形成人格障礙的重要因素。比如小時候受過比較嚴重的精神創傷,兒童時期正是打基礎的關鍵時期,并且大腦與心理發育沒有完全成熟,在受到強烈的刺激時,很容易給個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創傷,甚至對個體心理和人格的發展帶來終身的影響。
偏執型人格的人一般脾氣比較暴躁,敏感心強,容易猜疑,他們常會將他人無意的、非惡意的甚至友好的行為誤解為敵意或歧視,對一點點小事情耿耿于懷,對他人的過錯總是揪著不放,沒理還要爭三分。平時思想行為固執死板,自以為是,固執地追求不夠合理的權利和個人利益。有數據統計,存在偏執型人格障礙特征的男性比女性多。
多年前發生的多起特大傷害案件,足以證明偏執型人格障礙的危害性。如1996年的北大物理系高材生盧剛,在美國愛荷華大學專題研究討論會場連續槍殺6人案;2004年云南大學馬加爵殺害4名同學的一起刑事案件;復旦大學研究生飲水機投毒事件,等等。這些學生身上普遍存在攻擊、妒忌、敏感等偏執性人格特征。這些學生在家不能與家人和睦相處,在外不能與同學、朋友和諧相處。正常心態的人們接觸到這樣的個體,會對他敬而遠之,一般會采取惹不起、躲得起的策略來遠離這些所謂的“垃圾人”。但畢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血氣方剛,本來存在生理和心理失衡的矛盾,加上一些獨生子女家庭平時對孩子嬌生慣養,持有類似人格缺陷的學生碰在一起的概率會很高,結果可想而知。輕則彼此爭吵不斷,重則動手互掐,若不及時干預,惡性突發傷害事件將不可避免。有一男生剛進入學校后不久,只要心情不爽,便和班級里同學、甚至班主任發生口角,出口傷人,一旦有人對他的所作所為提出質疑,接下來一場充滿著火藥味的紛爭便拉開了序幕,當對方在一件事情上多說一句話,哪怕是一句玩笑話,這個學生偏偏認為對方在針對他,在沒把事情緣由弄清楚的情況下,便不分青紅皂白,用極其難聽的語言,辱罵、攻擊和威脅對方,還偏要對方向他賠禮道歉,態度強硬不依不饒,無論從認知與行為等方面來判斷,稍作分析便能明辨是非,但他始終還認為自己沒有錯,錯的永遠是別人,為此,班級里和其發生矛盾的同學被搞得惶恐不安。學校管理教育工作者在這些學生身上花費大量的精力,但要想改變他們的認知和行為卻難上加難。偏執型人格障礙屬于嚴重的心理疾病,診斷也不是難事,主要是難治療,也沒有特效藥,心理治療病人不配合,醫生陪不起,家屬花不起費用,很少有奇跡出現。
在校學生應該遵守學校規章制度,每個個體才能在平等友愛、和睦融洽的氛圍中學習和生活,從而獲得成就感、滿足感和幸福感。針對人格障礙的對象,我們要把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詳細告知,和這些學生面對面交流,結合學生手冊內容,細化再細化,認真制定針對性的相關可以互相制約的行為條例。
偏執型人格障礙是心理安全異常重點關注對象。平時工作過程中,發現這些特征的人特別喜歡和他人“講道理”,本人便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和他們溝通前先把事情來龍去脈了解清楚,有理有據,把握分寸,明辨是非,這樣才能讓其心服口服。同時還要用真情實意與他們建立信任關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和他們耐心交流,用同理心和愛心慢慢化解他們心中的怨氣與仇恨。以德報怨,用德感召當如春風化雨,更能讓個體接受并產生靈魂的震顫,即便改變一點點也是對社會和諧作一點貢獻。
和家長結成同盟。盡量與家長保持有效溝通,把學生在校表現通過書面形式告知家長,希望家長和學校一起合力,盡量做通家長的思想工作,甚至要耐心幫助和指導部分家長,給家長提出合理的建議,幫助他們修復破損的關系,引導彼此學會用正確的方式相處,盡可能消除以往不良陰影,必要的時候建議家長陪讀,一起監督幫助孩子完成學業。
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創建良好的人文環境。教師正確引導,朋輩互助,正向感染。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教師處理事情務必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對待學生做到用心和真情,尊重、理解和包容更容易促進人際和諧。
偏執型人格一般以心理治療為主,少部分患者通過藥物可以控制焦慮情緒和易沖動行為,總體來說,藥物治療效果不是太明顯。用專業的理論知識幫助個體釋放壓抑的情緒,從內在的精神,人際關系,現實生活與環境適應等等,促進自我性格與處事方式不斷完善。如不能扭轉的個體,必要時按照精神衛生法條例,轉送專門的治療機構。[2]
偏執型人格具有敏感多疑的特質,一般不會輕易向他人妥協,也很難和他人建立信任關系,并向他們灌輸要想獲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自己也要學會尊重別人的道理,并向他們講述自身人格障礙的不良特質、危害性,使其對自我有一正確、客觀的認識,克服敵意對抗心理,挖掘他們改變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
鼓勵他們以平和的心態,嘗試著和身邊人交往,在交往過程中用信任的眼光看他人,學會欣賞他人的優點,慢慢消除自身不足,通過人際交往增加安全感。
育人是學校的“骨”和“筋”,那么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就是“氣”和“神”。[3]教育工作者應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堅持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給大學生個體以潛移默化的影響。每個學生來自于不同家庭,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當他們來到學校,這些特殊群體帶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大學是他們最后一次系統地接受教育的機會,高校教師理應站好最后一班崗,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健康合格的有用人才,為社會和諧發展,盡心盡職,才能對得起 “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