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運
(寧陽縣第四中學,山東寧陽 271400)
高中數學難度要高于中小學數學難度,高中數學知識定理更加深奧,公式也更為復雜,許多開放性的命題涉及多個層次的知識點。從而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明確解決數學問題的思路,無法深入的理解數學知識。利用微課可以改善數學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同時有助于學生抽絲剝繭,明確數學學習重點所在,確定學習方向,從而向著重點學習方向前進。教師借用微課為學生解惑釋疑,同時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空間,突破傳統課堂教學限制,進一步提高數學表達的張力。
數學知識,特別是高中數學知識比較抽象,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實施傳統教學模式會令課堂教學非常枯燥,并且一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必要的教學方法缺乏應用,使得一些學生僅僅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如果遇到問題就難以明確切入。但是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有助于教師創設教學情境并將學生引入情境中。例如在教學《集合》第一課時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將收集到的日常生活中關于集合的知識展現給學生,合理地將生活情境與教材知識相結合,并提出問題。學生在觀看微課視頻過程中,對問題加以思考,把握重點,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學生以往被動學習狀態,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1]。值得注意的是,在導入微課時教師需要合理地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間,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微課也就是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等教育設施,把將要教學的內容濃縮到短視頻上。而后利用視頻播放器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通過微課教學,能為學生展示教學相關知識,并更為整體、全面的為學生講述知識要點,對豐富高中數學教學內容、啟發學生思維非常有利。由于時代不斷發展,學生可以利用電腦、手機來進行微課學習,進一步放大了微課教學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按照自身學習情況以及能力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根據自身知識掌握程度來合理規劃學習進度。針對難以理解的知識,學生可以重復觀看微課來加深知識理解,從而化解數學學習中的問題[2]。
數學是一門極為深奧、抽象的學科,使得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畏懼感。如果教師可以及時幫助學生理解,就能使學生有所進步。高中數學應用微課重點在于針對重難點知識進行教學,通過課堂時間講解一個概念或問題。針對一些學生沒有完全理解的知識點,可以讓他們自行下載教學視頻,重復觀看,直至能夠理解[1]。例如在《函數和方程》重難點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采取微課教學方式,向學生提一些和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如果學生對知識還不夠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觀看視頻進行學習,直至實現學習目標。
微課對于高中生來說是一種新的教學事物,這將給學生帶來無限的期待。微課的應用對高中數學課前預習工作具有較大的幫助,有助于教師引導學生提前預習教材內容,為接下來的教學提供便利。而且微課是通過簡明扼要的視頻課程內容實施教學的,具有直觀性與形象性特點。另外,微課具有較強的交互性,對正常的課堂教學秩序不會造成影響。所以,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思考如何有效利用微課教學優勢,做好有關的課前預習準備工作,盡量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與效率[3]。例如在《空間幾何體的結構》教學中,這部分知識綜合考察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與問題探究能力,一些學生空間思維較差,所以數學學習會比較費勁。對此,教師利用微課做好課前預習準備工作,可以為后續教材內容的講解提供便利。比如在教學圓柱體的結構特征時,教師可以提前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圓柱體外形,同時借助一些簡短、詳實的微課視頻多角度的展示圓柱體,讓學生可以直觀了解圓柱體結構,以此促使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幾何圖形結構,為后續課程的深入學習做好鋪墊。然后,在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再利用微課教學手段,添加圓柱體概念講解的短視頻,并配合一些圖像內容。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更加清楚的理解圓柱體的特征和概念等知識,這對縮短教師后續概念教學的時間十分有利。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時,教師需要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這種教學情境可以在較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在創設了教學情境后就可以利用微課進行教學。高中數學中許多知識都是抽象的,這些抽象的知識是數學教學的重難點所在,學生在學習和掌握時,具有較大難度。對此,教師可以把這些重難點知識制作成微課視頻,引導學生進行觀看學習[4]。
以《簡單幾何體的體積》教學為例,如果教師直接在黑板上畫出幾何體,要求學生在腦海中想象出立體的一面,從而畫出幾何體的直觀圖與三視圖。但是由于有些學生空間思維能力較弱,很難以在腦海中勾勒出空間幾何體的,這種傳統教學方式也無法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此時,教師就需要巧用微課營造教學情境,借助三維立體幾何的畫板,制作成微課視頻,來展示幾何體形狀,同時讓學生切實感受幾何立體圖形。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也更容易理解哪些長度與高度是需要應用幾何體體積進行運算的,并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通常是由教師支配教學時間。教師教,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這種問題會持續到學生的課后學習中。許多學生僅僅是按照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進行相關學習,如果完成了教師布置的作業,大多數學生就不會自覺深入學習和探究,從而降低了教學質量。為了減少這種現象,教師必須加強重視學生的課后復習指導,適度安排課后作業。并且還需要注意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培養,促使學生自覺參與課后復習,從而讓學生感悟到課后復習的作用。而在各式各樣的教學方式中,微課就可以較好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樂于課后復習[5]。比如針對《隨機抽樣》教學內容,在學習了有關教材知識之后,學生大致掌握了抽樣調查的概念和類型。基于此,教師首先可以設計并安排一些有關抽樣調查的種類與概念等基礎性作業。此時,教師可以采取微課教學方式,把作業內容轉變為視頻作業,引導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來進行作業。例如,教師可以融入一些概念性講解視頻,同時導出和抽樣概念有關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實際生活中哪些現象能夠采取抽樣調查方法?采取這種抽樣調查方法有什么優勢?并讓學生自主回答。通過這種視頻作業,學生將更加愿意進行課后復習。并且,教師還可以適度拓展更多生活中適合采用抽樣調查方法的相關例子,借助一些短視頻來擴大學生知識面,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抽樣調查方法的理解與掌握。另外,教師可以收集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各種抽樣現象,比如期末考試成績的抽樣調查、性別年齡的抽樣調查……以這種方式來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相關知識,為接下來的課程學習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微課的應用為其打開了一個新局面,進一步拓展了課堂教學。并且因為微課教學視頻具有簡單明了、針對性強等優勢,使得高中數學教學具有更強的針對性,有效強化了學生知識體系中的薄弱環節。采取微課教學,教師為學生建構了一個更加高效、有趣的數學教學平臺,通過微課教學,學生可以進一步完善數學知識體系,為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提供了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