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陽廣播電視大學文法學院
研究表明,人的視覺器理對長度不同的光波產生不同的反應、產生不同的色感,從而導致不同的情感與心理。不同色彩的裝飾與搭配,可以產生絢麗多姿的視覺享受,產生積極正面的思想與情感。隨著教育形勢的不斷發展,高校美術教育必須要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創新。實踐研究顯示,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色彩搭配和變化產生的心理反應,來調節學生的情緒,鍛煉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很好地提升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因此,在高校美術教學中運用色彩心理具有積極的意義。
自古至今,人們在藝術創作中都非常注重對色彩的把握,造詣高深的藝術家都善于運用色彩心理。色彩會影響到藝術作品的質量,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和意境都要靠色彩來呈現。例如:中國傳統的美術作品中通常使用紅色來表達喜慶和熱情,用黃色來彰顯尊貴;此外,色彩的明度、色相、純度等差異也能夠引起不同的情感變化。
色彩心理是指人們在對色彩觀察時產生視覺享受的同時,也產生一種直接的心理反應和情感態度。色彩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個體對色彩的感知覺、情感態度以及偏好等等。積極的色彩不僅能夠豐富大學生的想象力,更可以讓大學生產生正向的情感態度,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起健康積極地生活態度。因此,美術教學中運用色彩心理,能夠促進大學生更好地把握色彩規律,提升他們的美學鑒賞能力和美學創造力。
當前,許多高校的美術教學方式仍然比較傳統,沒有將最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教學方式方法明顯滯后。在色彩教學方面,高校美術教師沒有將色彩心理學正確地應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是簡單進行教學理論的灌輸,沒有很好地進行展示、分析和實踐訓練。尤其是忽略了色彩藝術的想象力,只是讓學生簡單地進行色彩臨摹。目前,這種傳統的、陳舊的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教學氛圍比較枯燥、缺乏生氣,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不高,美術教育教學效果與質量得不到保證。
目前,大部分高校關于色彩寫生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較為單調,使得學生習慣性簡單通過色彩來表現物體的顏色、質感、空間等。當前高校美術教育教學過于注重藝術創作的寫實性,淡化了學生關于色彩語言應用的培養,尤其是比較嚴重地忽視了藝術創作時色彩藝術想象力的重要價值。很多學生會單純地將色彩學習認為是簡單臨摹。此外,傳統的色彩教學理論非常的抽象,本就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加上一些美術教師的教學模式過于陳舊、缺乏靈活性與多樣性,導致學生在色彩語言應用方面的能力比較薄弱。
在高校美術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色彩理論知識的傳授,傾向于概念性與理論性的知識,對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缺乏足夠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沒有把握住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沒有扮演好教師“引導者”的角色,致使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和有效的實踐訓練。此外,教師在課堂授課中,沒有重視學生對色彩心理的關注,學生的學習主動探究意愿不夠強烈。所以,學生在后期的創作中,無法高質量地運用色彩知識,難以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不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
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美術教師必須要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欣賞色彩、感悟色彩的能力,培養他們的色彩心理。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色彩能傳遞思想、表達感情的重要價值。不同色彩的搭配,代表不同的文化、地域和風情。比如,教師可以采用寫生教學觀摩研討、影視作品欣賞等多種方式和方法,讓學生全面深入地體會和感悟色彩所表現出的藝術魅力。
色彩的搭配可以產生不同的藝術美感與效果,從而傳達不同的思想、表達不同情感情。在美術教學過程當中,高校美術教師可以加大鑒賞的教學環節,引導學生通過多看、多感、多悟的方式,逐漸培養他們的色彩心理,不斷提升色彩搭配的能力。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渠道組織學生進行藝術作品鑒賞,也可以實地參觀當地有名的畫展或藝術展覽,以此來提高學生對色彩的認知能力。結合高校美術教育教學的實際特點,教師也可以利用虛擬仿真軟件,將不同的藝術作品呈現在具體的課堂之中,促使學生可能從多層面、多維度體悟色彩心理,從而提升色彩搭配能力。
傳統的高校美術教學,基本上都是局限在實際的教室課堂之中。教學空間相對封閉,缺乏開放性,對于依賴藝術靈感和想象力的美術教學是十分不利的。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藝術靈感,高校美術教學應該打破課堂的局限性,將教學延伸到課堂之外,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創造和創新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校外取景寫生等形式,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貼近大自然,在實際的自然環境中捕捉色彩之美,感悟色彩之美,表達和創作色彩之美。利用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創作樂趣,提高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學生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更有利于高素質、高水平人才的培養。
高校美術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于社會實踐,服務于社會生活。因此,高校美術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將色彩的運用融入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鼓勵支持學生多欣賞優秀藝術作品,提升自身色彩運用能力。此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要多進行藝術創作和色彩速寫,從而不斷鍛煉和提高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多借助想象力描繪色彩,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運用色彩心理知識,也可以更容易地獲得正面的情緒體驗和正向的生活態度。此外,高校美術教師也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將色彩心理知識運用于公益實踐活動之中,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如果能用色彩知識幫助更多的人,也會進一步提升美術教育的價值。
色彩心理對美術創作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對人們的生活也同樣具有極大的價值。對高校美術教學來說,色彩心理教育是一項系統的教育工程,需要持續不斷的研究與改進。具體到實際教學過程中,高校美術教師必須要積極改變教學理念,不斷進行教學探索與實踐,努力健全和完善美術教學各流程環節,切實增強色彩心理的實際運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