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培正學院
學習是一種連續的行為,倡導從閱讀、聽講、思考、研究、實踐等方法獲得知識和技能。不少人在學習過程中都會遇到困境,語言學習更不例外,在全球化的時代中,英語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由于語言根基的差異性,無論在詞匯、句式、段落和思維方面,英語和漢語都存在著巨大的不同[1]。導致母語是漢語的人們學習英語具有一定的困難。大學是通往社會的關鍵期,在此之前學習好英語至關重要。但由于學科專業性的原因,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較少機會擁有專門學習英語的課堂,課后自主學習又缺乏一套系統化的學習程序,在自主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他們可能會在單詞軟件背單詞、買真題進行練習、聽美劇練習聽力、自主練習口語等,但往往會面臨不夠自律、學習效率低、學習質量差等結果。
在外語教學聽說讀寫語言技能中,聽和讀是接受信息的兩個途徑,而聽力理解是語言理解最普遍的形式的第一要素或先決條件[2]。大學生普遍想要通過全國英語四六級等級考試,四六級考試的通過條件能夠很好地代表大學生的英語水平。同時,通過四六級所需的英語知識技能也不容小覷。在聽力環節中主要有以下困境:
人們普遍認為,一種語言聽得多了就能夠明白其含義。但事實上,詞匯量的積累不足是阻礙聽力提升的一大困境。聽力的文段由句子組成,句子又由詞語構成。當人們對一個詞語陌生時,聽到這個詞語并不會做出感到熟悉的反應,甚至如果在沒有被告知詞語意思的情況下,聽得再多也不能習得這個詞語的真正含義。所以,詞匯量積累得越多,詞語呈現在腦海里的次數越多,人腦也就能夠更加熟悉這些詞語的含義,并且在聽到由這些詞語組成的句子和文章時及時做出反應。
由于對英語語言的熟悉度較低,人們在進行聽力的時候傾向于把每一個單詞都聽懂,但是在捕捉每一個單詞的同時,聽力也在飛速播放,這將導致顧此失彼,聽清楚了前面的單詞,后面的單詞已經播放完了,這時候再回憶卻很難記起來。事實上我們學習母語時就不會使用這樣的聽力方法,我們對母語采用連貫聽整個句子而無需捕捉每一個漢字,也能快速明白句子含義并且能很好地復述出來。這是由于我們對母語的熟悉度較高,并且經常使用的原因。
由于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文化差異性,導致許多相似的文化載體呈現出不同的含義或用法,例如在餐飲用具上,中國人習慣使用筷子,只需要右手持筷夾菜;但西方國家習慣使用刀叉,需要左右手并用。如果一篇英文文章是關于刀叉的擺放含義介紹,那么對此不熟悉的中國人聽到此類文章可能會較難理解大部分內容,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在腦海中進行反應。
據《劍橋美國英語詞典》的解釋:“注意”是一種引導我們的思維去聽、去看、去領悟外界事物的行為[3],聽力的過程中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去對內容進行反應,注意力分散會致使聽到的內容紊亂、缺失。在聽的過程中發現聽力材料晦澀難懂或者外界環境干擾時,大學生會比較容易出現注意分散現象,從而導致聽力環節產生困境。
英文中的一些輔音與元音是中文所沒有的,中文發音中沒有輔音群[4]。同時,中文中沒有英文的五個元音。在音調方面來說,英文的重音位置與中文的重音位置也有所區別。并且對于中國不同地區的方言來說,學習英文也有不一樣的發音困難。發音方式的不同導致在講英語的過程中很難做到發音標準、很難令外國人聽起來感到流暢自然。
在一個國家,大部分人都講著自己國家的語言,盡管是在許多外來人口的美國也同樣如此。在大學里,如果不是國際化或者語言類學校,也很少有使用英語交流的氛圍。大學的課堂上也只有外教的口語課或者在口語角才能擁有短暫的英語口語交流環境。一種語言需要經常使用才能熟悉并且不容易遺忘,所以,大學里的語言環境問題對想學好英語的大學生來說也是不可忽視的。
在眾多英語考試中,閱讀是一項關鍵的技能。一張試卷占據篇幅最大的也是閱讀部分,閱讀能夠從內容、結構上理解一篇文章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為通過考試加分。大學生自學英語時在閱讀部分面臨的困境有:
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閱讀者需要面臨大量的英語詞匯以及語法知識、外來文化等,需要用英語思維將文章轉化為可理解的翻譯,這使得閱讀考察了許多英語知識的綜合方面。大學生如果是非英語專業,會面臨著基礎知識薄弱的困境,閱讀文章就會顯得更加吃力。
在學校的英語教學模式中,教育者更注重對應試者考試能力的培養。學習者也更加注重考試題型的練習以及分數的提升,較少鍛煉自己的英語閱讀水平,閱讀大量英語文章。許多大學生都表示只閱讀考試題庫里面的文章,很少自尋其他英語文章進行閱讀學習。
語法基礎不扎實。相比口語交流,在進行英文寫作的時候,我們更加關注英語語法在寫作中的使用。口語交流有一些比較簡易的、不太注重語法的表達,但書面寫作對于語法知識的掌握要求較高。與中文不同的是,英語比較注重“形”,即英語中有很多固定搭配,一些介詞并沒有明確的意思,需要放在句中搭配才能表達其意。如果語法基礎不夠扎實,在英語寫作中會面臨較大的困境。
當我們需要翻譯英語單詞、句子或者文章時,首先在我們的腦海里顯現出來的是母語翻譯,即我們習慣用母語思維去理解外語,不能將實際情境通過英文直接再現,從而導致語言在大腦翻譯過程中的速度延緩。對于一些長難句來說,翻譯就更加不能及時捕捉到句子的本意,從而影響翻譯的順利進行。
在進行翻譯時,我們面對較不熟悉的英語句子或者文章總是習慣逐詞翻譯,認為要把每個單詞都看懂才能拼湊成完整的意思。但實際上一些單詞只有組合起來才能有實際的含義。這就考驗我們對一些單詞的搭配還有句子結構的熟悉程度。
在自主學好英語的道路上,有一份適合自己的學習工具是很重要的。學習工具可以是系列的工具書、系列的學習視頻、英語學習軟件等。好的學習工具能使學習變得更加系統化以及更加輕松,不會漫無目的地把學習資源東拼西湊,最終只能做到一知半解,達不到自己想要的學習效果。據市面統計,迄今還沒有一款針對英語全方位學習的手機軟件,這也是自主學習得不到見效的一個重要原因。
擁有了好的學習工具,還需要好的學習方法來配合,才能使學習發揮最大效益。在學習時間的安排上,有人選擇晚睡進行學習、有人選擇早起學習。這是因為每個人的作息時間及狀態不一樣,有些同學認為夜晚使人寧靜,晚間學習效率更高;有些同學認為早起朝氣蓬勃有活力,精神狀態更好。有些同學認為集中注意力長時間學習一項技能好;有些同學認為短時間內學習多項技能更輕松。但無論哪種學習方法,只要能使自己學習起來有動力并且有效率才是最好的。
在平常的課堂生活中我們可能沒有機會能夠接觸到全英課堂,在沒有外教的環境中也很難鍛煉口語技能。于是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地去營造英語學習氛圍,以宿舍、班級為單位,找到志同道合并能一起堅持下去的同學練習口語,互相糾正錯誤。在宿舍的時候可以與舍友約定口語交流時間,嘗試錄音并反復糾正語調問題。在班級可以組建打卡群,同學之間互相監督英語學習進度,群體學習會使人處于并肩作戰的氛圍中,從而更加有動力去主動學習。
我們從小學漢語時,最基本的學習方法是從拼音開始學起,學會了聲母韻母的拼讀規律后,我們便可以利用拼音了解漢字的讀音從而認識這個漢字。英語也不例外,英語有獨特的音標,相當于漢語的拼音,只是拼讀方式不一樣,學好了音標我們就能夠根據音標拼出自己不認識的單詞。與漢語不一樣的是,漢語在沒有給出拼音的情況下很難猜到一個漢字的讀音,但英語可以通過觀察字母的構成來對它的發音進行猜測,因為音標的讀音有時候可以反映在字母的排列上。
我們都知道英語單詞是由26個字母組成的龐大體系。雖然只有26個字母,但組成的單詞卻有幾十萬。要想學好英語做到基本的溝通交流,詞匯量一般要達到5000左右。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積累,遇到不會的單詞記錄下來并進行反復記憶,長此以往這個單詞便會印刻在腦海中,等到再次遇見這個單詞就可以很好地從大腦里將它提取出來并使用。英語單詞的形式也有許多種,單詞可以通過變形成為不同的詞性,有些變形是具有規律性的,有些是不規則變化,這就需要我們在積累的過程中進行總結,總結一般規律并記住特殊規律,這樣的學習才能更加高效,就可以在遇見類似的單詞時快速明白它能夠有幾種變化和用法。積累了足夠的單詞并且熟悉它的讀音和拼寫方法,對于英語聽力、閱讀及寫作都有極大的幫助。
當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光看文字材料有時候很難體會到情境所表達的意思,我們應該置身于英語聽說環境中去體會它的用法。如果能夠結合影視進行英語學習,便可以更加貼切地了解到英語口語的使用方法、進行英語聽力鍛煉以及學習西方思維。西方文化與中方無論在歷史、社交還是習慣方面都有很大的區別,我們需要主動了解西方文化,才能更加能體會到一個句子或是一篇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學會閱讀英語文章在英語學習中是很重要的,當我們閱讀一篇文章時,需要做出精讀或者泛讀的判斷。例如在考試做閱讀理解題時,我們可以進行泛讀瀏覽文章大意;精讀與問題有關的段落及前后段落,理解其表達的意思。在學習英語語法時,需精讀句子,分析句子的結構。精讀和泛讀并用,才能更加靈活掌控文章,從而做到精確、有效地理解文章。
在學習英語口語時,我們需要模仿外國人怎么用英語交流以及朗讀文章。通過模仿學習他們的語音語調、靈活運用翹舌發音以及升降調、停頓等。在模仿的同時自己要大膽地開口跟讀,或者與同學互相練習,掌握英語交流的情感基調。
英語寫作最大的技巧則是套用句式,好的句式能讓句子的表達變得更加高級,這就需要我們在閱讀文章時積累更多句式,學會使用復合句式將句子變得連貫完整。在漢譯英時逐漸習慣使用英語思維去將意思表達出來,在閱讀英文文章時習慣用英語表述去翻譯,而不是轉換成中文去理解。
總而言之,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而言,英語學習相對來說會更加考驗學習的自主性和自律性。在英語日漸變得重要的今天,在大學期間學好英語更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大學生能夠盡早意識到這一點并且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的方法也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