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國家于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作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安徽抓住機遇,深化與沿線國家的合作與交流,取得顯著成果。目前,奇瑞、海螺、馬鋼、豐原、中國通信服務(以下簡稱“中通服”)公司安徽公司等主動“走出去”,成為皖企“走出去”的名片。無論是商業實踐還是跨文化實踐中,企業對外宣傳正日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宣傳產品和服務的同時,促進良好的企業文化形象的樹立,增強沿線客戶對安徽企業的接受度、信任度和黏度。本研究在對這些企業的對外宣傳資料,主要包括英文網頁、簡介、廣告、項目介紹、產品等調研后發現,總體外宣翻譯資料的質量有很大提升,但還存在一些的不足和普遍性問題。
在企業外宣的語言文化上做的比較好的公司如江淮汽車,使用英、俄、越、阿等8種語言介紹了產品資訊信息等,內容涵蓋了國外顧客最關心的信息,如Who we are(公司概況)、What we do(主營業務)、How we do it(業務流程)、Our people(公司員工)、Our clients(主要客戶)、Our culture and mission(宗旨與文化)、Our goal and commitment(奮斗與目標)等,這些較為符合英語習慣的表達值得推廣借鑒。以為中通服例,在中文版本的公司介紹中,共使用了790個字全方位的對公司展開介紹,但英文版只使用了245個詞,省略了大量不那么核心的內容,或者在國外客戶看來不那么重要的信息,充分發揮了譯者的主體性,較好的體現了對讀者對象的關照。
但也有一些公司忽視了企業外宣翻譯的文化傳播屬性,沒有充分重視客戶的文化背景和閱讀習慣例,如某有色金屬的歡迎詞:Distinguished friends:Welcome you to visit the website of Tongling Nonferrous Metals Group Holding Co.,Ltd.雖然漢語可說“歡迎某人做某事”,但英語習慣上說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馬鋼的外宣材料中公司譯名時而是簡化易記的Masteel,有時是拼音簡稱:Magang (Group) Holding Company Ltd.,有時是漢語拼音全稱的Ma’anshan Iron & Steel Company Ltd.,在外宣行文中盡量統一,避免客戶的認知沖突。而出現這種原因的可能是譯者專業性不夠,文化意識淡薄等。同樣在中國通信服務公司的公司介紹欄目中,The Company is a New Generation Integrated Smart Service Provider,with the mission of “Building Smart Society,Promoting Digital Economy,Serving a Good Life”,providing integrated comprehensive solutions in the informatization and digitalization sector.作為首句話出于想表達更多信息的考慮顯得過于臃腫,不太符合英文語法習慣,讀來順暢度不夠。豐原藥業的外宣介紹:AnhuiBBCA Pharmaceuticals Co.,Ltd is located in China’s beautiful province,Anhui,which has more than 2200 years’ history.Anhui province is an inlandprovince near river and sea,in the east of China,nextto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Area centeringin Shanghai.It has beautiful natural views and profound cultural details,with a total area of 139.6 thousand sq.km,and a total population of 62 million.Ithas discernible seasons and mild climate.The world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Huang Mountain is just located in Anhui.可以看出該段譯文的邏輯性和可讀性都值得商榷。這類信息文本,其主要目的是對外提供企業信息、事實等,要求較強的語言邏輯性以發揮傳遞信息的功能。但是由于漢語文本一般篇幅較長,大量使用過于客氣或相對夸張的套話,放大細枝末節。如果對這類信息文本完全直接、完整地傳遞源語文本的概念內容,而不去掉漢語中華麗的辭藻和過度的修辭,采取逐字逐句的翻譯,必然會破壞外宣譯文的語義表達,造成文化的隔膜,磨損潛在客戶的閱讀興趣,損失對外形象。
翻譯家劉宓慶認為,英漢互譯主要有以下這些翻譯方式:第一,圖像法,運用圖像來翻譯更加直觀和明白。第二,模仿法,指目的語需模仿原語的文化文體形式。第三,替代法,根據語境,選擇合適的替代詞。第四,闡釋法,用解釋的方法說明原文的文化信息。第五,淡化法,即原語文化的淡化或刪除。在外宣過程中,可以使用多樣化手段來靈活處理原文的文化要素。
由于企業外宣翻譯主要以信息類文本為主,發揮著傳遞信息、展示特點、樹立形象、激發需求、擴大銷售的作用。因此,不同文本類型應采取相應的翻譯策略,不能一概而論。在外宣實踐中,安徽企業必須對那些調性很高的詞、描述性很強的夸贊、中國文化特色的、政治色彩的話語,進行適當的增刪、改譯、轉譯等,使譯文從整體上傳達出企業外宣資料的目的、重點和功能,為獲得越來越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目前安徽企業中從事“一帶一路”外宣翻譯建設的專業人才仍比較缺乏尤其是真正精通英語和投資地區國家小語種的專業技術翻譯人才很少,這給安徽企業在一些國家的合作項目建設帶來了較大挑戰。因此皖企要加強質量建設,可以從高校和企業結合做起。一方面,企業應主動加強與高校的合作,積極引進、借力高校的翻譯人才和資源;另一方面,高校也應加強外宣翻譯專業的學科建設,加強與企業合作,加大企業外宣翻譯人才的培養力度。例如中國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公司與重慶郵電大學簽訂的校企合作協議,共同培養人才,訂單培養,在語言專業和技術專業融合方面發揮重大作用。
調查顯示,海外民眾獲取中國企業信息的主要渠道還是本國的媒體,而且一帶一路沿線民眾對本國媒體上有關中國企業的報道信息信任度較高。這啟示我們在講好中國企業的過程中要多“借船出海”、“借嘴說話”,與當地媒體強強聯合。二是在講故事的內容上要多一些當地民眾的視角和第三方評價,闡釋中國企業在打造分享經濟、承擔社會責任方面的貢獻。這樣的故事可信度更高,更容易被海外客戶和百姓接受。第三、要用好用活企業官方網站、海外社交媒體賬號等新媒體方式,傳達中國企業的產品和服務信息。第四、針對對象國的具體國情和消費心理,制定“一國一策”的傳播策略,提高形象建設的有效性。
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安徽發揮著重要的區位節點優勢。面臨更多走出國門發展的機會,安徽企業外宣的質量與水平直接影響著安徽企業的自身形象和對外的經濟文化交流,也間接影響著中國的國家影響力和軟實力建設。因此,安徽企業的外宣要立足自身,有的放矢,積極發現、解決外宣問題。在實踐中,安徽知名企業要突出文化意識、責任意識,采用適當的翻譯策略;加強校企翻譯合作,建設專業外宣隊伍;多渠道、針對性的外宣,借力使力。隨著各方共同努力,安徽企業一定會借助“一帶一路”的東風乘風破浪,揚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