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中醫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醫學是一門集自然、人文、社會于一身的學科。醫學教育不僅要教給學生臨床知識與技能,而且要幫助學生理解并努力實現醫學價值。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醫學人文素質教育與醫學專業教育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目前,我國高等中醫藥院校的醫學人文素質教育仍然滯后于實際需要,發展還面臨很多實際困難。因此,如何科學有效開展醫學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德藝雙馨”的醫學良才亟待研究。
自從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提出后,醫學逐漸向人文回歸,現代醫學人文教育開始蓬勃發展,并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在此背景下,很多中醫藥院校開始重視醫學人文教育,也有不少學者在探索構建醫學人文教育模式,規范課程體系和實施標準等,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發展還面臨著諸多困境。
中醫藥高校需具備良好的文化環境和人文氛圍,才能有效開展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然而,部分中醫藥院校更強調對學生醫學專業知識的教授,而忽略校園文化建設和第二課堂活動對醫學生人文素質的熏陶。此外,學生對醫學人文知識也缺乏深入了解,對其功能認識不足,對人文類課程學習動機不強。
首先,中醫藥院校人文課程設置缺乏全程化和系統性,各課程之間缺乏關聯。其次,人文課程課時偏低,僅達到國家要求最低標準。第三,人文課程內容與專業知識聯系不夠緊密,缺乏實用性和與時俱進。
相比國外醫學院校,國內大多中醫藥院校人文學科師資力量薄弱,師資隊伍建設相對滯后,通常按照“兩課”模式配備,教師的知識結構不能滿足實際教學需求,在教學過程中很難將人文知識同臨床案例相結合,空泛講授理論,達不到預期效果。
國外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起步早,重視程度普遍較高,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對于我國醫學院校開展人文素質教育有一定的啟示,具體如下:
淡化醫學的“純科學技術性”,將醫學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深度融合是國外醫學教育發展的特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率先啟動了醫學課程改革,強調把人文素質教育貫穿醫學生教育全過程。英國高等教育委員會于1978 年提出把社會學、心理學、醫學法學等與醫學專業課程密切關聯的課程列入醫學院必修課計劃。法國提出通過促進醫學教育過程中的人文教育與科技教育相融合,培養“不受任何學科界線限制的人”[1]。
此外,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的開設并不局限于某一學期,而是根據醫學專業課程的教學進度,融匯在醫學教育全過程。比如,美國某醫學院在第一、第二學年連續開設“病人、醫生和社會”課程,開設時長達67 周,課程內容隨著學生年級的增加而逐漸深化。
國外醫學院校重視將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都是針對現實問題,促進學生將人文知識轉化為人文精神。例如,德國醫學院注重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就醫學領域的熱點人文問題展開小組專題討論。哈佛大學醫學院開設的“生物科學技術的社會學研究”課程從權威學術期刊挑選生物技術臨床應用引發的社會、倫理和臨床問題,編成教材供學生討論學習[2]。美國醫學院校還提倡讓醫學生走進醫院開展“關愛生命”義工活動,學習如何與病人溝通。
國外醫學院校重視將人文素質教育與校園文化、醫院文化相結合,從而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日本護理專業大學生畢業時,會通過模擬活動感受南丁格爾精神。英國很多醫學院校會不定期邀請國內外人文專家,如戲劇家、音樂家、詩人等,去學校做講座,豐富醫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此外,國外醫學教育屬于大學后課程,醫學生在進入醫學院學習之前就已經獲得系統的人文知識,而且很多學生已經獲得一手社會經驗,如在老人院、醫院或慈善機構當過義工(志愿者),對生命已有基本認識。這也是其人文素質教育發達的重要原因。
通過對比中外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現狀,借鑒國外的有益理念與做法,提出我國中醫藥院校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策略,具體可概括為“圍繞五個著力點”、“突出一個特色”和“完善一個體系”。
新時期中醫藥院校醫學人文素質教育應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想信念、醫德醫風、社會主義法治教育五個著力點展開[3]。要立足“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和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基于“以人為本”、“大醫精誠”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念強化醫學生的職業精神,規范醫學生的職業行為,通過理想信念教育筑牢醫學生“濟世救人”的崇高職業理想和職業榮譽感,通過“以德為本”的醫德醫風教育培養醫學生的高尚醫德和嚴謹醫風,通過社會主義法治教育教導醫學生樹立依法行醫的法律觀念,促進醫患關系和諧發展。
傳統中醫藥文化蘊含著極富民族特色的人文精神,其核心價值可概括為“仁、和、精、誠”。中醫藥院校醫學人文素質教育應突出中醫特色,充分發揮中醫藥文化的育善培德功能。要注重向學生講述華佗、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等古代醫家展現的“以其仁術仁其民”的大醫風范和人格力量,教導其學習他們在為人、行醫、治學、內在修養、言談舉止等方面的大醫氣質[4],培養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鞏固其中醫文化根基,引導其端正醫學價值定位,提高道德修養境界。
要構建整體化、進階性醫學人文素質教育體系,通過優化醫學人文課程設置,提高人文課時比重,把人文教育同社會發展密切聯系并貫穿醫學教育全過程。組織學生參加形式多樣的志愿者活動,引導其在服務社會中認識社會,承擔社會責任。鼓勵學生參加基層醫療服務,通過到社區醫院、敬老院、福利院等單位見習、實習,在世界艾滋病日、全國助殘日赴基層開展宣傳及義診,提高醫患溝通技巧和臨床診療能力,在實踐中踐行職業精神,提升人文素養。圍繞社會熱點問題開展醫學人文專題講座和案例分析,引導學生從多維度審視問題。
綜上所述,醫學人文素質教育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系統工程,需要長期研究并不斷實踐。新形勢下,高等中醫藥院校要立足國際化視角,與時俱進,順勢而為,積極探索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策略,充分發揮中醫藥文化對人文教育的引領作用,構建科學合理的醫學人文素質教育體系,培養醫德與醫術兼具的優秀醫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