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族醫科大學醫學檢驗學院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活力”[1]。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品牌建設是加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是激發校園文化創新活力,宣傳學校教育理念和辦學方式的要求,為學生展示自我、鍛煉自我提供了較好的舞臺。
教育部和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指出“:高等學校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于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在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建設,建立文化自信的時代背景下,高校將加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融入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彼此促進,共同發展,能起到引領校園文化、加強師生意識形態教育、服務社會大眾、推動學校發展的重要作用。
“校園文化要將大學校訓、校風、校歌加以完善、優化,使其體現大學特有的核心價值觀。”[3]貴州醫科大學作為具有80多年辦學歷史的醫科類院校,始終秉承“誠於己、忠于群、敬往思來”的校訓,奉行“大醫精誠”的精神,堅持“文化建校、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努力建設“具有明顯特色、西部一流、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高水平醫科大學”。將教育理念和辦學方式與校園文化品牌建設相融合。通過品牌活動建設增強學生歸宿感和學科認知,團結力量,凝聚人心,推進“雙一流”建設進程。
醫學生在校時間長,但是空閑時間少。學習和實習任務繁重,醫學生每天需要在圖書館、實驗室、教室每天至少需要5個小時以上。高年級學生由于參加臨床實習和找工作,更是鮮少有時間參加校園文化活動。高質量的校園文化活動對于醫學生來說,可以利用有效時間展示自己,發揮校園文化活動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因此,醫學院校在校園文化活動開展上更應該形成品牌,做出特色,在活動內容上不斷推陳出新,為醫學生們在有限的空余時間提供展示自我、鍛煉自我的舞臺。
目前,高校開展了豐富的文化活動,校園文化品牌建設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但在部分實際工作的運行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誤區,導致校園文化建設只停留在表面,缺乏內涵和實效。
筆者通過制作《各學院團學品牌活動調研問卷》對貴州醫科大學19個學院進行問卷調查。數據分析,基礎醫學院、臨床醫學院,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等學生人數較多的二級學院,每年開展各類團學活動100余次;而醫學檢驗學院,麻醉學院,影像學院等學生人數相對較少的二級學院每年也要開展40次左右,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開展活動,但是活動質量參差不齊,沒有形成品牌效應。例如:19個學院各自為陣,每年開展13場迎新晚會,各學院之間迎新晚會的內容和形勢極其相似,嚴重浪費資源,學生審美疲勞,活動效果不佳。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互網絡+”成為了加強校園文化活動宣傳的有力載體。學校,學院利用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平臺,QQ等新媒體陣地集群宣傳團學活動已經成為了當前開展宣傳工作的主要渠道。據調查,2019年影像學院發布團學活動簡訊139篇,醫學檢驗學院196篇,口腔醫學院145篇,大健康學院127篇等。除此之外,還有制作橫幅,展板,海報等不計其數。當前高校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數量已經成為了業績的重要體現,嚴重偏離了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
對于醫學院校來說,專業課程安排和校園文化活動之間有著永遠不可調和的矛盾。醫學生專業課程繁重,實習任務緊張,但是校園文化活動時間具有不確定性。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需要學生支持,往往借助“第二課堂”學分來吸引大家,或者是實行名額分配制度硬性實施。例如:“人文論壇”,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文體競賽等與醫學專業無關的活動無法吸引學生參與,導致思想政治輔導員淪為活動的編劇編導場務,疲于奔命,叫苦連天。因此,在注重專業的同時,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打造品牌文化活動勢在必行。
部分校園文化活動執行過程中流于形式,例如校園“青年文明崗”執勤,“食堂監督員”此項活動的目的是弘揚“雷鋒精神”,發揮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功能,引導師生講文明樹新風。但在實際開展過程中,沒有對執勤同學進行規范培訓,同學們并沒有認識充分認識校園文化活動的精神實質,因為難為情,不好意思等原因經常坐在草叢中玩手機、聊天。雖然每個學院都選派優秀學生堅持執勤,但是根本沒有起到監督引導的作用,形勢大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高校運用有效機制培育校園文化品牌,形成加強校園文化內涵建設,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強大合力勢在必行。筆者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探析校園文化品牌建設的有效機制:
學校學生文化建設和學生管理部門要打破各自為戰、單打獨斗的局面,做好統籌規劃,分工協作才能更好地發揮校園文化建設聯動機制,推進各項工作順利推進。以貴州醫科大學“國旗下的思政課”為例,此項活動由貴州醫科大學黨委牽頭,校團委和學生處主要負責,各二級學院輪流實施,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國”專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貴州團省委和學習強國等媒體平臺上引起強烈共鳴,將校園文化建設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使全體師生在這一過程中受到思想的洗禮,從而建立起強烈的歸屬感。
校園文化既要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切實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又要符合時代精神,以滿足校園人多方面、多層次的精神需求。貴州醫科大學校團委“微團課”,邀請學校領導和專家為青年大學生分享新時代文化精神。每期在手機上推出,內容豐富、形勢新穎,不斷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大學生提高素質和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是高校落立德樹人根本目前的一項重要措施。
醫學院校一直以來致力于將醫學科學精神和醫學人文精神相結合,培養出實踐能力強的創新型、應用型醫學人才。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醫學生誓詞引導下,不同學科專業又有不同專業特色。貴州醫科大學護理學院5·12“南丁格爾”提燈節,基礎醫學院“五個一”工程,醫學檢驗學院“檢驗技能大賽”,醫學影像學院“閱片知識競賽”,口腔醫學院“雕牙技能大賽”等校園文化活動既充分展示了不同專業的知識特點,也充分體現了不同學院學生培養的人文關懷。
校園文化活動要盡可能地擴大參與主體,使廣大學生有展示自己才華、鍛煉自己能力的機會。貴州醫科大學學生工作處主辦的校園“十佳學子”評選,通過易班平臺推選出各學院綜合素養較高的學生進行現場個人展示。經過評比打分,推選出在博學篤行、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創新創業、學術創新等十個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學生進行全校表彰,充分激發了全校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并且起到了引領示范的作用,傳播了校園正能量,發揮了校園文化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校園文化品牌建設通過文化塑人、文化養人、文化造人的方式實現了校園文化品牌的育人功能。推進校園文化繁榮發展,就必須要形成品牌建設思維,努力在校園文化品牌機制體制建設,內涵建設,特色建設和功能建設等發面尋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