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姿/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知識產權對國家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2008年,國務院明確指出,2020年要把我國建設成為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較高的國家。2019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意見》要求各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內容,提高我國經濟競爭力的激勵。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推進,既需要國家制定相應的法律規章制度進行保護,也需要提高我國公民的知識產權素養。尤其是大學生,未來他們進入各行各業工作,是國家經濟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也是我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體。大學生知識產權素養的提升對我國知識產權推進和實施,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重要的影響。
為了能夠客觀、真實的了解現階段大學生知識產權素養的,本文采用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在無錫高職院校大學生中進行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300份問卷,共收回有效問卷278份,問卷回收有效率92.2%。通過對問卷數據的總結分析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對知識產權的認識了解是應用知識產權、保護自己和他人知識產權的前提。我從調查結果來看,其中11.7%受訪者不了解知識產權,41.49%的受訪者對知識產權有過接觸,但是具體情況也不了解。37.23%的受訪者,聽說過知識產權,并對知識產權做了一定的了解,只有少數9.58%的受訪者學習過知識產權的相關知識。受訪大學生對知識產權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有知識產權這個概念,但是具體到細節,知識產權有哪些分支,如何申請知識產權等具體的內容學生是不清楚的,說明大學生缺乏對知識產權的深入認識。
知識產權行為是基于知識產權的認知,在遇到知識產權產品事件的行為。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到,93.61%的受訪者認為知識產權保護對于社會、企業和個人都是重要的,可以說明絕大多數是認可知識產權保護重要性的。但是在知識產權侵權問題上,80.85%的學生偶爾會有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3.19%的受訪者經常會有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知識產權,15.96%的學生從來侵犯過他人知識產權。說明大學生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比例較高。
就知識產權侵權行為類型來說,購買盜版軟件、影視劇、圖書等最多,占比(67.02%),其次是購買仿冒產品,包包、鞋子等,占比(64.89%),其次是剽竊思路(53.2%)、大篇幅引用他人論文(43.62%)。從分析結果來看,主要的侵權行為集中在購買盜版、仿冒山寨產品上。從上面分析可以發現,大多數學生能認識到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但是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卻經常會有有意無意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知識產權侵權行為頻發,自身認知與行為矛盾。
創新是知識產權的核心,如果沒有智力創造和技術創新就沒有知識產權。只有當創新成果受到保護,知識產權才能夠健康持續發展,創新創造成果才會不斷豐富。從調查中可以發現,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會進行各類型的創新創作,36.17%的學生會進行文學創作、寫小說,自媒體等創作。60.64%的學生有藝術創作的經歷,18.09%的學生有進行發明創造,8.51%的學生有進行科學研究。但是就大學生是否擁有自己知識產權來看,調查結果顯示82.98%沒有知識產權,只有少部分的學生擁有知識產權,其中11.7%的學生有著作權、8.51%的學生有注冊商標,6.38%的學生有專利權,4.64%的學生有商業秘密。可以看出大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絕大多數創新創作沒有轉化成知識產權,而大學生的創作很多是由于作業或是創業競賽等任務,這種基于已知任務和條件的被動性的創作弱化了大學生的創造性,使得學生創新力不足,而學生對創新創作缺乏原始的熱愛和興趣,無法長期堅持研究,創新創作到知識產權的轉化率低。
知識產權運用能力是基于知識產權,用知識產權來解決問題的能力。調查表明當學生遇到知識產權侵權問題時,70.21%的學生會選擇求助于相關職能部門,說明大學生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較強。但是48.94%的學生會選擇與對方協商、私下解決,15.96%的學生不知道該怎么處理,甚至有4.26%的人選擇放任不管,說明還有一部分大學生知識產權保護能力較弱。
我國知識產權教育起步較晚,美國、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家開展知識產權教育較早,在教育方法、實踐等方面積累的較為豐富的經驗,學習借鑒他們的經驗可以為我國知識產權教育提供新思路。
美國知識產權保護歷史由來已久,1789年的《憲法》中就有保護著作權和專利權的條例,后期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更是不斷豐富。同時19世紀60年代美國高校就開始了知識產權的教育。美國大學最早在法學專業教育課程中加入知識產權教育,有一定基礎法律知識后再學習知識產權法律。后面其他專業學生根據自己興趣愛好或專業擇業方向選修合適的知識產權具體的法律。
加拿大是較早推行知識產權管理的國家,實行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來保障知識產權的加拿大針對不同種類的知識產權均設立了相應的法規,包括《專利法》《著作權法》《商標法》《工業設計法》《集成電路設計法》《植物育種法》等六部主要法律,加拿大刑法和競爭法的部分條款以及各省政府頒布制定的專門法律、法規、規章等也可適用于知識產權保護。
日本2003年改革知識產權制度,制定了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利用、發展多媒體素材產業、人才培養和提高國民意識等五大部分組成。
從上述幾個國家的經驗可以得出這幾點企業:①將知識產權學習教育融入到學生專業學習中;②完善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保障知識產權創作者的權益,鼓勵積極創新創造;③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氛圍,知識產權教育與專業學習培養的結合。
法律法規是公民生活行為的準則,要提升大學生知識產權素養就必須為知識產權發展保護提供法律依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用法律手段嚴厲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使全社會形成誠信守法、尊重知識產權的氛圍,為科研工作者、知識產權擁有者提供權益保障,從而提高科研工作者,人們的創新創造熱情,形成知識產權創造創新權益保護的良性循環。
在全社會尤其是校園內營造濃厚的知識產權氛圍,使大學生能做到心中有法,行動依法,當面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時,不會因為別人這樣做沒受到處罰,所以自己也會作出侵權行為。社會上要經常宣傳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知識產權申請、保護、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違法處理案列等。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的平臺,在校園內張貼海報,舉辦知識產權宣傳講座,組織知識產權競賽、成立知識產權社團等方法對知識產權進行全方位宣傳、科普。組織相關專業老師組成知識產權科普、咨詢團隊。由相關專業老師對學生進行深入學習,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知識產權問題進行咨詢解答。向學生宣傳知識產權的重要性等。對在校學生有知識產權創造的給與獎勵和表揚,鼓勵學生創新創業,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熱情,使他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將知識產權知識融入自身的學生生活中。
從調查中可以發現,多數高校沒有開通知識產權的相關課程,只有一部分開展相關的選修課。說明高校對大學生知識產權教育的相關課程較為缺乏。首先應該提高高校領導對知識產權教育的重視,在校園開展知識產權教育,組建知識產權專業老師團隊。大多數學生都不是法律相關專業,系統學習知識產權有點不切實際,在教學中將知識產權教育與專業學習教育、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等結合,以案例的方式,提高學生理解吸收知識的效率,增加學習趣味性。同時規范引導大學生知識產權行為,學校老師在教授知識產權知識的過程中,還應該增加對大學生正確行為的引導,老師更要以身作則,學校應鼓勵表揚那些尊重知識產權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