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龍/廣東南方職業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
如何加強新時代高校學生黨支部書記的責任與擔當,民辦高職院校在新形勢下如何加強黨員教育管理、進行學生黨支部黨建工作的探索和實踐、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思考。
民辦高職院校學生黨支部存在軟弱渙散的現狀,需要結合民辦高職院校的現狀進行綜合分析。
(1)重教書,輕育人。在教書與育人之間,側重于教書,育人方面仍需加強。在教書的過程中,與學生談心談話的范圍較小,用時較少。在把學生黨員、普通學生最關切、最難辦的事情結合到組織生活中去討論研究方面缺乏力度,導致組織生活內容空泛、脫離實際,學生無興趣參與,自然學生黨支部的作用就無法凸顯。
(2)民辦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人員流動性大,由于高職院校學生在校學習年限相比較而言較短,導致黨建工作的主導是輔導員,發展黨員的入黨介紹人是輔導員,而輔導員工作瑣碎繁忙,缺乏穩定的黨建工作人員持續跟進的保障。
(3)相關黨建工作制度不夠完善,存在缺乏主題活動頻次,相關內容質量不高,組織生活與形勢結合不緊等問題。組織生活停留在簡單讀文件與念材料上,在推動學生黨員從“被動參與”到“主動參與”轉變中缺乏探索。
(一)明確標準,熟悉規范
只有明確了黨支部建設的標準,才能找出黨支部軟弱渙散的癥結從而制定對策、有章可循。
(1)學習相關文件。《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對黨支部工作做出全面規范,是新時代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的基本遵循,仔細研讀《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做到筆頭有記,心中有數,行有可依。
(2)明確高校學生黨支部的作用。高校學生黨支部需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要求在推進“三全育人”等方面有工作的創新思路和重要舉措。
(3)明確黨支部書記應有的基本能力素質與要求。黨支部書記是“班長”,主動向上級黨組織匯報工作,主動接受上級黨組織的指導幫助,對上級黨組織提出的指導,及時做出整改,適應新時代對高校黨的建設提出的新要求。
(二)摸底準備,找出癥結
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開展自查自糾,認真查擺深挖不正常的根源所在。
(1)了解高校學生黨支部的基本情況,人員數據的統計,對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預備黨員、正式黨員進行培訓的情況,記錄存在不足的工作。
(2)了解高校學生黨支部書記更換的頻次,支部委員會的培訓次數,在黨支部書記調崗離職時,支部委員時是否能及時接好支部書記的工作,支部委員會對學院黨建工作計劃的了解程度,支部委員會對所負責的黨支部工作思路的文字記錄是否清晰,閱讀關于黨的理論方面的書籍和報紙的習慣是否養成。
(3)了解學生黨支部的“三會一課”的執行情況是否“千篇一律”,是否滿足學生黨員對組織生活的需求,對標“三全育人”,找出支部工作與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所存在的差距。
(三)制定方案,有章可依
無規矩不成方圓,無章可依則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1)健全與規范黨支部開展組織生活的基本形式,頻次,內容,程序[1],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黨組織的決定得到有力的宣傳,高校學生黨支部的工作對象是學生,青年學生有其自身特點,高職院校學生亦有其自身特點,如何因材施教,在與學生相處中摸索教學相長之道,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任重道遠。
(2)加強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程序的規范化,確定議題,會前準備,民主討論,形成決議,分工落實,嚴格對標對表,支部委員會研究制定“對標爭先”建設實施方案,黨員會議進行征集意見,報上級黨組織審核。
(3)學生黨支部在上學期期末或每學期開學之初制定學期黨課計劃,結合主題教育內容,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推動大學生黨員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四)集中整改,多措并舉
思想引導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掌握和運用一些符合高校學生思想和行為活動的規律,采用多樣的方法,用專業知識與工作經驗和人生感悟輔導高職院校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黨員做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合格黨員。
(1)開展專項學習活動,組織全體師生黨員定期學習,分別從年度、季度與月度等不同的時間節點入手,充分利用黨課,班會課,學生公寓黨員服務中心、十九大宣講團社團等陣地,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載體,筑牢校園文化陣地,凝聚文化育人正能量,不斷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提供堅強保障。
(2)召開支部委員會,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總結工作經驗與教訓。切實統一支委的思想認識,以實際工作推動黨支部建設,支部委員不斷提高自身的觀察力、判斷力、協調力、應變力,提升自身的心理綜合素質。加強黨支部委員會建設,進一步明確支部書記與支部委員應當承擔的職責。
(3)落實“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談心談話等黨支部開展組織生活的基本形式與制度,為學生黨員提供學習黨史知識與時事政治的平臺,黨支部加強學生黨員學習的督促,學習習近平系列講話精神,提升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與理論水平,促進黨組織“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常態化、標準化,規范化[2]。
(4)學校層面給予基層黨建工作高度重視與黨務工作者業務培訓指導[3],安排新上任的學生黨支部書記培訓,給予擔任學生支部委員的輔導員適當的補貼和獎勵,在職稱評定和各種推優工作中予以加分肯定,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切實解決干與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讓支部委員的耕耘得到收獲,付出得到回報,鼓勵支部委員勇于攻堅克難,積極奮發作為。把黨支部工作、黨支部書記述職作為組織與個人考核重要內容,促使全體黨員齊心協力推動黨支部的發展。
(五)創新方法,鞏固提高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只有不斷創新,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要。
(1)不斷學習,不斷總結。將更多先進的管理理論與模式引進高校學生黨支部工作中。學是根本,是前提;做是目的,是關鍵。支部委員利用自身的吸引力吸引高校學生黨員自發性參與到黨支部活動之中,讓預備黨員畫出《我的入黨心路歷程》、簽署《紅色諾言》、排練《紅色短劇》等。
(2)博采眾長,推陳出新。在確保高校學生黨支部的工作內容與實際情況相結合的基礎上,讓更多的黨員參與黨組織活動決策和組織,提高黨員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擔任支部委員的輔導員,努力成為大學生的職業發展指導師,也是高校黨支部關注學生發展的表現,為構建一個符合民辦高校校情的學生黨員培養機制而不斷努力。
(3)新的歷史時期,積極探索“互聯網+基層黨建”的工作模式,利用多媒體、大數據技術等開展不同形式的組織生活,廣泛聽取師生的意見建議,解決師生長期反映而未能徹底解決的難題,樹立黨在學校在師生心目中的光輝形象。促進高校學生黨支部與相關單位之間的聯系與交流,提升黨支部組織活動對科研發展的促進價值,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黨支部組織活動。
軟弱渙散學生黨支部的現象不僅存在于民辦高職院校,但是在民辦高職院校自有其特點,只有實事求是,結合實際,立足現實,追本溯源,對癥下藥,才能找到適合的發展路徑,推動高質量基層黨建工作發展,推動國家教育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