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高 諾
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接受教育,逐漸形成的穩定思想品格與主要能力。這種品格和能力應該能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并且符合社會需要。這是我國教育的立足點和出發點。體育教育應達到的核心素養和普通教育應達到的核心素養具有共同性,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是體育教育育人價值的主要體現。2002年教育部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1]中,明確指出體育課程目標應該是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及提高體育素養,并著重提出了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領域的發展目標。本文主要從大學體育健美操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具體方法、教學風格頻譜在大學體育健美操中的應用及相關素質培養策略方面進行初步探究,以更好地促進相關體育教育工作。
明確大學體育健美操素質培養中的核心素養是做好大學體育教育工作的中心之一。只有首先明確健美操素質培養中的核心素養,才能據此學習借鑒成功的方式方法,設計相應的教育策略。健美操素質培養中的核心素養和大學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既有相同性,又有自己的獨特性,且具有特殊的內涵和要求,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培養學生逐步掌握健美操基本動作、成套動作,使其健美操運動技能水平顯著提升;促進學生根據健美操運動特點,進行成套動作編排,提高一般體能和專項體能水平;促進學生根據健美操運動要求,制定、實施練習計劃,對練習效果做出合理評價,逐步加深對健美操運動的認知,并運用到實踐中;促進學生根據健美操比賽規則,組織活動、執裁比賽,及時跟蹤健美操體育賽事發展情況,能夠欣賞、評價、體會健美操運動的價值。
幫助學生通過積極、主動地參與健美操運動,學習健康知識,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改善身心健康狀況;幫助學生通過學習健美操運動技能,形成正確的健康概念,有效地進行自我健康管理;幫助學生體會個人情緒及團隊感染力,學會自我調控,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與他人交往合作,形成較強的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
培養學生具備勇敢頑強、努力進取、意志堅定、敢于挑戰、超越自我的精神;使學生能夠正確對待比賽結果,既能勝不驕,也能敗不餒;培養學生具有團隊精神和團隊意識,能夠遵守比賽規則和運動守則,做到舉止禮貌、得體,有公平競爭的意識和行為。
教學風格頻譜是美國學者穆斯卡·莫思頓(Muska Mosston)等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一種教學框架[2]。該理論認為,所有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再現能力,如再現已有知識、重復某個動作以及練習動作技能等,所有人也都有產生新想法、大膽涉足新領域的能力,從而獲得發掘新知識的機會。在進行教學時,不同內容對于發現能力和再現能力的要求不同,根據決策者、決策類型、決策內容和決策時間等因素進行安排時,可以達成不同的學習目標。做出決策是教學的核心或主要行為,決定此后發生的所有教學行為,而教學行為都是源自實現的決策并由其支配的衍生行為。在教學風格頻譜中每一類型的“教師”與“學生”關系都有其獨特的決策結構[3]。目前教學風格頻譜已發現了11種不同類型的風格,分為再現型風格和發現型風格兩大類,如圖1所示。其中,再現型風格包括:A.命令式風格;B.練習式風格;C.互惠式風格;D.自我檢查式風格;E.包容式風格。再現型風格的主要作用是培養學生再現已有的知識能力,重復某個動作模型以及練習動作技能。發現型風格包括:F.引導發現式風格;G.聚集發現式風格;H.發散發現式風格;I.學生自主設計式風格;J.學生發起式風格;K.自我教學式風格。發現型風格的主要作用是培養學生創作新知識和運用新知識的能力。

圖1 教學風格頻譜的兩種類型
從圖1中可以看出,各種教學風格的轉換是一個漸變的過程,類似于光譜的變化,因此形象地將其稱為教學風格頻譜。教學風格頻譜的漸變過程也是決策者所占比重不斷變化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所作的決策比例存在著“此消彼長”的關系,比如命令式風格的所有決策都是由教師做出的,但在練習式風格的課程實施階段,決策者從教師轉變為學生。在圖1中越是靠右側的風格,教師做的決策越少,則學生做的決策越多。在包容式風格和引導發現式風格之間還存在著一個明顯的分界線,被稱為“發現之門”,即從引導發現式風格開始向右側的教學風格中,學生越來越發揮主導作用,自主學習能力逐漸體現出來,學生從再現老師傳授的知識發展到主動學習和發現新的知識點,最終能夠自主安排和管理學習過程以及相關內容,成為學習的主體。
學生在學習健美操過程中的核心素養與教學風格頻譜對應關系如表1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各種教學風格之間并不存在優劣之分,其價值能否充分體現取決于教學內容、教學目的等實際情況。教師應該從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出發,選擇合適的教學風格,以利于提升教學質量,達成教學目標。

表1 健美操課程的核心素養與教學風格頻譜對應關系
在圖1中,“發現之門”左側的再現型教學風格主要用于基本技能、模式和程序的學習以及傳統文化的學習,對于健美操的基本動作、組合動作和套路動作的學習尤其適用。因此,目前絕大多數大學體育健美操課程的教學以再現型教學風格為主,其主要表現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居于主導地位,學生在學習中處于被動接受地位。
在“發現之門”右側的各種發現型教學風格中,引導發現式風格和聚集發現式風格有助于學生發現正確觀點和概念,而發散發現式風格、學生自主設計式風格、學生發起式風格和自我教學式風格有助于促進發散式應答、產生多樣性設計以及對新概念的探索。因此,各類發現型的教學風格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健美操基本技術,需要發展學生健美操創編能力的時候較為適用。
在體育教育核心素養框架下,教師應當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和實際情況從教學風格頻譜中選擇合適的教學風格,充分挖掘健美操對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以及體育品德方面的價值,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通過健美操課堂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最終目標。
根據培育體育教育核心素養的需要,在設置大學體育健美操課程目標的時候,應當注意把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等作為具體發展目標來制定,根據學期、階段、單元的層次進行適當分解,并把教學進度融入課堂。例如,可以將每學期的教學進度劃分為前期階段、中期階段、后期階段,然后根據每一階段的主要任務選擇對應的教學風格。
在前期階段,教學目標的設計應當注重提高學生對健美操基礎知識的了解,激發學生對學習健美操運動的興趣,培養對相關音樂認知的感覺,掌握健美操運動的基本技術動作,準確把握健美操運動的健康知識。此時的教學以教師講授、動作示范、學生學練為主,適用的教學風格以再現型風格為主,即頻譜中的A—E。在最初的時候,可以采用純粹的命令式風格,即重復一種預先告知的動作或者練習某個帶有提示的動作,由教師完成所有的決策,學生按照提示執行決策。當學生具備一定的體驗后,逐漸向練習式風格過渡,主要形式為學生個人練習,教師給予單獨反饋。這樣的風格對于重復性的動作任務比較適合,在現有的課堂中也比較常見,學生也會因此認識到,如要熟練掌握動作就必須進行足夠次數的重復練習。當學生對健美操動作掌握到一定程度時,教學風格可以過渡到互惠式風格。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引入學生先行觀察者,也就是同學之間彼此互相觀察學習,指出彼此間的優點和不足,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隨著學習進程的推進,教師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決策權,根據實際情況引入自我檢查式風格、包容式風格等。
在中期階段,大多數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健美操運動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此時的教學目標可以做出相應調整,提高學生的動作熟練度和規范性要求,并進行隊列和隊形變化的訓練。在此階段的學習中,對于團隊合作能力和紀律性要求較高,適合的教學風格以再現型風格為主,注重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精神及相互合作的能力,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核心素養。
在后期階段,學生已經掌握了健美操運動的完整動作和組合動作,且具備了一定的團隊合作能力,對于健美操運動的興趣、樂感也已經建立完成,此時的教學目標可以進一步調整,著重培養學生對健美操運動項目規則的運用能力及對健美操所蘊含情感的表達和欣賞能力。此階段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對健美操運動創新編排的能力,以及對健美操運動的理論、技能融合貫通的應用能力。這一階段的教學風格應過渡到發現式風格。從引導發現式、聚集發現式逐漸過渡到學生自主設計式,這時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健美操水平,教師可以把教學的決策權適當交給學生,采用學生發起式和自我教學式的教學風格。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使其通過健美操的學練,獲得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三方面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
當完成了教學目標的設定及教學風格頻譜選擇之后,教學內容的制定及教學方法的選擇也就迎刃而解。立足于對大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大學體育健美操運動的教學內容上應當突破單純的成套動作練習的局限性,引入更加符合新時代健美操運動的多元文化和豐富內容,即健美操運動的歷史沿革、健美操運動的文化傳播、健美操運動的項目特征、健美操運動賽事的規劃組織、健美操運動的競賽欣賞等,強化學生對健美操運動的理解,激發學生對健美操運動學習的興趣。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要求方面,確定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對應的教學風格之后,應據此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目前大學體育健美操課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從再現型風格自然順利地通過“發現之門”,過渡到發現型教學風格。其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內在的學習需求與動機,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在教學方法上實現知識理論與實踐技能相結合、健康傳播與健身文化相結合、大眾普及與群體競賽相結合等,具體的教學方法建議為:在實踐教學中設立相關游戲和比賽等相應的情境,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內容探究,并組織學生進行分析討論,將健康知識和體育品德、體育文化方面的內容結合教學風格頻譜滲透進對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
為了評估教學質量,了解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水平,需要制定比較完善的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評價機制。在建立評價機制的時候,應當與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目標和教學風格緊密聯系,達到以評價促進學習的目的。
評價學生學習時,應采取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在評價內容的設置方面,應該避免出現單一性的評價,不能單純依據學生學習健美操動作的完成程度來評價,而是應該圍繞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綜合評價。診斷性評價要綜合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的掌握、技能的接受等方面進行鑒定性的評價。具體的評價方式可設計隨機測驗、課堂提問等,通過所獲得的評價信息結果,教師得到反饋,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和能力,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及其性質,進而設計教學內容來滿足學生的需要。過程性評價要綜合學生的學習態度、創編能力、合作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及終身學習能力來進行評價。具體的評價方式應多樣化,可采用書面測試、口頭復述等方式評價學生的健美操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同時通過小組創作編排的形式評價學生團隊合作意識,考察學生的創編能力、合作與探究能力等,對學生在健美操運動的學習中所形成的體育品德、健康行為、核心素養等進行全面、多元化的評價。終結性評價應當綜合學生在健美操運動知識的掌握、技能的獲得、品質的建立等方面所獲得的效果,具體的評價方式可采用試卷答題、成套考核、專項達標、線上測評等,以加強對大學體育核心素養的綜合評價。
立足核心素養的培養,并做好體育教育工作,除了應選擇合適的教學風格頻譜之外,還應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構建完整的教育策略。在健美操素質培養方面,核心就是要強調知識的整體性和關聯性。不應局限于單個健美操具體技術動作的練習,應致力于從情境構建、意義探尋、自主學習和教學相長等方面進行探索,并根據不同的目標采用對應的教學風格,從而加深學生對科學鍛煉的理解與認知,對體育文化、體育精神的認同,達到影響其鍛煉習慣、生活方式,使其形成良好的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的目的。
注重活動和比賽情境的創設,是通過健美操來培養學生核心素質的重要環節。在設置情境時應當注意培養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三方面的核心素養。首先,為了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應當積極創設接近于實際展演和比賽的健美操活動情境,不但要讓學生充分掌握健美操運動技能,還要具備創編能力,并且能讓學生通過健美操運動的練習獲得氣質、身形以及審美情趣的改善。其次,為了培養學生的健康行為,教師應當注重健美操運動的鍛煉價值、科學方法和健康知識的傳授。最后,應當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選取適當的教學風格,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展演、動作創編探究和多種形式的比賽,培養學生堅忍不拔、頑強拼搏、自尊自信、追求卓越的體育精神,以及善合作、有擔當、守規則等優秀的道德品質[4]。
意義感知策略是通過健美操學習進行素質培養的重要內容。該策略指向學生精神層面,包括涵養生命、凈化心靈、陶冶情感、啟迪智慧以及形成價值觀等。在這方面,健美操學習除了具備運動技能、體能、競爭與合作等方面培養價值之外,還具有陶冶道德情操的美育價值,也就是說,它在培養意義感知和學生的體育品德、健康行為、核心素養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教師更應注重引導學生了解健美操文化,發揮健美操運動所帶來的身心健康效應,培養學生感受現實美和藝術美的能力,采用發現型及其他各類教學風格形式,引導學生主動感悟并探究健美操在運動技能之外更加深遠的意義。
自主探究策略是與教學風格頻譜對應最為密切的策略,也是素質培養的重要策略。目前國內大學體育教育中,自主探究策略的應用比較少,對健美操運動特別突出的美育功能也未充分涉及。自主探究策略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提倡精講多練,結合情境構建策略和結構化的運動技能教學,讓學生盡快并盡量多地進行自主練習。這就需要所對應的教學風格從練習式風格、互惠式風格逐漸向引導發現式風格、聚集發現式風格過渡,努力將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過渡到教師“引導”、學生“體驗”的模式。要讓學生從最初的模仿、重復固定的健美操動作和動作組合,逐漸做到能自我理解健美操動作的創編思路、感知健美操動作的連貫性和音樂節奏,做到能夠自行創作編排。整個學習過程都是自主的、自控的,從過去機械單調的重復固定動作,轉變為能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方法,并掌控學習進程,最終能夠在自主探究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
教學目標和要求能否達到,關鍵在教師。為了適應新時代體育核心素質教育的新要求,在大學健美操中嫻熟地運用和隨心轉換教學風格頻譜,實現素質培養的目的,教師必須在培養學生的同時,不斷追求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必備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教師應認真學習和領悟最新最前沿的課程教學理念,深入理解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在大學體育健美操項目中的具體表現形式和學業質量標準,并且具備結合學校學情和體育教學資源制定教學實施方案的意識和能力。同時教師還應當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大學健美操教師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表現如表2所示。

表2 大學健美操教師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表現
綜上所述,大學體育教育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學科,而健美操是培養大學生核心素質的主要課程之一,在培養大學生形成運動能力、健康行為以及體育品德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健美操在發揮大學生基本素質培養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必須學會選擇并嫻熟使用恰當的教學風格頻譜,才能使健美操起到事半功倍的培養作用。同時教師也必須采用適合學校和學生特點的相關培養策略,在培養過程中基于策略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方法和途徑,以充分發揮健美操在素質培養中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