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猛,熊國利,楊舒音(.江西江鈴集團晶馬汽車有限公司,南昌 33005;.中機科(北京)車輛檢測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000)
客車:設計和制造上主要用于載運乘客及其隨身行李的汽車,包括駕駛人座位在內座位數超過9個。劃分如圖1。
1)未設置乘客站立區的客車
設計和制造上無乘客站立區、不允許乘客站立、全體乘客均乘坐在座位上或臥睡的客車,包括公路客車、旅游客車、未設置乘客站立區的公共汽車、專用客車等。
①公路客車/長途客車
為城間(城鄉)運輸乘客設計和制造、專門從事旅客運輸的客車;包括臥鋪客車,即設計和制造供全體乘客臥睡的客車。
②旅游客車
為旅游設計和制造、專門用于運載游客的客車。
③未設置乘客站立區的公共汽車
為城市內運輸乘客設計和制造,有固定的公交營運線路和車站,主要在城市道路運營的客車。
④專用客車
設計和制造上用于載運特定人員并完成特定功能的客車,如專用校車;也包括裝置有專用設備或器具,座位數(包括駕駛人座位)超過9個的專用汽車。
2)設有乘客站立區的客車
最大設計車速小于70 km/h、設有座椅及乘客站立區,并有足夠的空間供頻繁停站時乘客上下車走動,有固定的公交營運線路和車站,主要在城市建成區運營的客車;也包括無軌電車,即以電機驅動,與電力線相連的客車。
3)營運客車
用于經營性道路旅客運輸的客車。
4)新能源客車
是指采用新型動力系統,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驅動的客車,包括純電動客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客車和燃料電池客車等。
對于新建新能源客車企業,應首先獲得發展改革部門的項目投資備案及工業信息部門的企業準入許可,依據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和發展改革委員會令第22號《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令第50號《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令第54號《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修改〈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的決定》。
新建新能源客車投資項目,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和發展改革委員會令第22號《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要求,向省級發展改革部門申報備案,備案通過后可進行工業信息部門的企業準入許可程序。主要提交如下資料:
1)企業法人、股東構成等基本情況;
2)擬建項目情況,包括項目名稱、總投資額、建設地點、建設規模、建設內容等;
3)項目符合本規定的說明;
4)項目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聲明;
5)有關規定需要提交的其他信息。

圖1 客車劃分
新建新能源客車企業,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令第50號《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令第54號《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修改〈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的決定》,向工業和信息化部申請企業準入審查。主要提交如下資料:
1)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準入申請書;
2)根據國家有關投資管理規定辦理完成投資項目手續的文件;
3)加蓋企業公章的企業章程及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
4)企業法定代表人簽署的依法開展道路機動車輛產品生產承諾書。

表1 產品準入許可流程
周期一般2個月,通過在線系統申報。流程如下:開戶、申請賬號→企業準備申報資料、樣車→企業上傳申報資料→企業送樣至指定檢測機構進行試驗,指定檢測機構出具試驗報告→企業申請受理技術審查→主管部門技術審查→主管部門公示→主管部門發布。
周期一般2個月,通過在線系統申報。流程如下:開戶、申請賬號→企業遞交認證資料→認證機構按申請單元(或系列)進行資料審查,確定試驗方案并下達型式試驗任務→企業依據型式試驗方案要求送樣至指定檢測機構進行試驗,指定檢測機構出具試驗報告→認證機構依據企業提交的生產一致性控制計劃(量產車,對于非量車按工廠質量保證能力審查+產品一致性現場檢測或檢查方式進行)制定工廠檢查方案(適用時)并安排工廠檢查→進行工廠現場審查→審核型式試驗報告、工廠檢查報告并做出認證結果的評價和批準,簽發認證證書→對獲證產品和生產企業進行獲證后監督。
周期一般1個月,通過在線系統申報。流程如下:開戶、申請賬號→企業填報→企業審核、備案→企業送樣至指定檢測機構進行試驗,指定檢測機構出具試驗報告→企業信息公開。
周期一般2個月,通過在線系統申報。流程如下:開戶、申請賬號→企業準備申報資料→企業上傳申報資料→主管部門技術審查→主管部門發布。
周期一般3個月,通過在線系統申報。流程如下:開戶、申請賬號→企業準備申報資料→企業上傳申報資料→主管部門技術審查→主管部門發布。
用于經營性道路旅客運輸的新能源客車,還需要申報道路運輸車輛達標車型。周期一般2個月,通過在線系統申報。流程如下:開戶、申請賬號→企業準備申報資料、樣車→企業生成試驗信息→企業送樣至指定檢測機構進行試驗,指定檢測機構出具試驗報告→企業申請受理技術審查→主管部門技術審查→主管部門公示→主管部門發布。
注:以上產品準入申報均可同時開展。
依據《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工業和信息化部令第50號)和《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修改〈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的決定》(工業和信息化部令第54號)等有關規定,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當建立新能源汽車產品運行安全狀態監測平臺,對已銷售的全部新能源汽車產品的運行安全狀態進行監測,對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車輛,要及時預警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隱患。
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質檢總局能源局關于印發《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工信部聯節〔2018〕43號)要求,為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規范行業發展,推進資源綜合利用,保障公民生命財產和公共安全,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在生產、使用、利用、貯存及運輸過程中產生的廢舊動力蓄電池應按照本辦法要求回收處理。
同時建立“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以下簡稱溯源管理平臺),對動力蓄電池生產、銷售、使用、報廢、回收、利用等全過程進行信息采集,對各環節主體履行回收利用責任情況實施監測。
財政部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2020年第21號公告《關于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有關政策的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將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延長至2022年底。
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財建〔2020〕86號《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
地方支持政策可以歸納為三類:地方財政補貼支持;各地區要求傳統能源城市客車切換為新能源城市客車;放開路權,新能源車不限號、不限行。
1)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轉變政府職能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精神,“放”,簡化認證實施,降低汽車行業制度性交易成本;“管”,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保障汽車產品質量安全;“服”,服務企業技術創新,支持汽車產業“走出去”。
2)放寬新能源汽車企業準入門檻,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已刪除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有關“設計開發能力”的相關內容,給予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更大發展空間。
3)進一步優化機動車產品準入,逐步整合汽車產品公告、強制性產品認證、環保型式核準目錄、道路運輸車輛燃料消耗量達標車型公告等檢測,實現一次送檢、全面檢測、結果互認。
4)推行道路機動車輛產品系族化管理,對申報產品進行系族劃分,并在同一個系族中選擇一個或多個代表車型進行產品檢驗,同一系族中的代表車型,其檢驗項目結果能覆蓋系族中所有產品性能。
新能源客車企業準入及產品準入許可流程示意圖如圖2。

圖2 新能源客車企業準入及產品準入許可流程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