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樂
河南圣德醫院,河南 信陽 464000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為臨床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占全部肺癌發生率的70%~85%,具有較高病死率[1]。惡性胸腔積液為NSCLC 常見并發癥,主要因胸膜轉移性腫瘤、胸膜彌漫性惡性間皮瘤所致,手術治療可行性差,目前臨床主要采用PC(順鉑+培美曲塞)化療,但部分患者治療效果欠佳。相關研究指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為惡性胸腔積液形成的重要介質,貝伐單抗為單克隆抗體,可抑制血管內生長因子受體,有助于減少腹水形成[2]。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86 例NSCLC 惡性胸腔積液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觀察貝伐單抗聯合PC 化療方案對其血清腫瘤標志物及免疫功能的影響,現將觀察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1 月診治的NSCLC 惡性胸腔積液患者86 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43)和對照組(n=43)。對照組:男27 例,女16 例;年齡41~72 歲,平均(56.44±6.03)歲;病理分型:鱗癌14 例、腺癌20 例、大細胞癌9 例;病理分期:Ⅲ期29 例、Ⅳ期14 例。觀察組:男25 例,女18 例;年齡40~73 歲,平均(57.15±5.61)歲;病理分型:鱗癌13 例、腺癌22 例、大細胞癌8 例;病理分期:Ⅲ期28 例、Ⅳ期15 例。兩組基線資料(性別、年齡、病理分型、病理分期)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1 納入標準經細胞學或組織病理學確診;臨床分期為Ⅲ~Ⅳ期;影像學檢查明確為中等或大量胸腔積液;預計生存周期>6 個月;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近1 個月內行放化療者;卡氏評分<60 分;合并嚴重感染;合并心功能不全;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合并肝腎功能損傷;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自身免疫功能缺陷。
兩組均進行胸腔積液B 超定位檢查,經胸腔穿刺留置中心靜脈導管,定期引流胸腔積液。
對照組:采用PC 方案化療。第1 d 給予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江蘇奧賽康藥業,批準文號:H1903031)500 mg/m2靜脈滴注;第1、3 d 給予注射用順鉑(齊魯制藥,批準文號:H20043889)75 mg/m2,胸腔內注射,分2 次完成。21 d 為1 個周期。
觀察組:于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貝伐珠單抗治療。第1 d 給予貝伐單抗注射液(Roche Diagnostics GmbH,批準文號:S20170035)5 mg/kg,胸腔內注射。21 d 為1 個周期。
兩組均持續治療4 個周期。
(1)客觀有效率(ORR);(2)血清VEGF 水平。于治療前、治療4 個周期后,采用無菌真空采血管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分離10 min(3 500 r/min),取血清,采用雙抗夾心酶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VEGF 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25(CA125)水平。采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測定CEA、CA125 水平,試劑盒均購自上海心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血清免疫學指標(CD3+、CD4+、NK+)。采用流式細胞儀測定CD3+、CD4+、NK+水平,配套試劑盒購自上海市酶聯生物公司。所有檢測均由檢驗科高年資醫師依照儀器、試劑盒說明書完成操作。(5)不良反應(腹瀉、皮疹、惡心嘔吐、骨髓抑制)發生率。
采集患者胸腔積液評估療效。完全緩解(CR):胸腔積液完全消失,且維持>4 w;部分緩解(PR):胸腔積液減少≥30%,且維持>4 w;穩定(SD):胸腔積液減少<30%或增加<20%,且癥狀不改善;進展(PD):胸腔積液增加≥20%。客觀有效率(ORR)=(CR +PR)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2.0 對數據進行分析。血清腫瘤標志物、免疫細胞水平以()表示,t檢驗,ORR、不良反應發生率以%表示,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4 個周期后,ORR 觀察組(81.40%)高于對照組(60.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ORR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VEGF、CEA、CA125 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4 個周期后,觀察組血清VEGF、CEA、CA125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表2 治療前后兩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治療前,兩組血清CD3+、CD4+、NK+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4 個周期后,觀察組血清CD3+、CD4+、NK+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免疫細胞水平比較() %

表3 治療前后兩組免疫細胞水平比較()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觀察組腹瀉發生率、皮疹發生率、惡心嘔吐發生率、骨髓抑制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n(%)
NSCLC 患者初診時約15%存在惡性胸腔積液,隨著病情進展,50%患者最終可出現惡性胸腔積液,若未有效治療,大量積液可造成壓迫性肺不張及不可逆性肺功能損傷,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3]。因此,選擇科學有效治療方案、及時控制NSCLC 惡性胸腔積液患者病情進展至關重要。
PC 化療為臨床常用細胞毒性化療方案,其中順鉑可結合腫瘤細胞DNA 堿基,抑制腫瘤細胞DNA 復制,進而降低腫瘤活性;培美曲塞作為新型抗葉酸代謝細胞毒藥物,具有良好靶酶親和力,通過干擾腺嘧啶及嘌呤生物合成,抑制腫瘤細胞增殖,二者聯合應用可有效發揮抗腫瘤活性作用,但此方案仍具有較多局限性,部分患者治療效果不理想[4]。相關研究發現,VEGF 由系膜細胞、腫瘤細胞等分泌,在惡性胸腔積液及腫瘤血管形成過程中具有強烈誘導作用[5]。貝伐單抗可抑制VEGF,阻斷其生物學作用,避免腫瘤內血管形成及惡性胸水量增加,提高抗腫瘤效果,抑制胸腔積液產生。李彥磊等[6]研究報道,于常規化療基礎上加用貝伐單抗治療NSCLC 惡性胸腔積液療效顯著,有效率達74.40%。本研究結果顯示,ORR 觀察組(81.40%)高于對照組(60.47%),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表明貝伐單抗聯合PC 化療方案治療NSCLC 惡性胸腔積液,可抑制腫瘤發展進程,提高臨床療效,且安全性高。
腫瘤標志物為反映腫瘤生長及存在的一類物質,對腫瘤診斷、分期、療效評估、預后判斷具有重要意義。CA125 主要合成儲存于細胞內,腫瘤浸潤或組織惡變時釋放入血,引起血清CA125 水平升高;CEA 為酸性糖蛋白,在肺腺癌患者中陽性表達率高達70%以上,與腫瘤復發具有一定相關性;VEGF水平升高可增加血管通透性,誘導惡性胸腔積液形成[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4 個周期后,觀察組血清VEGF、CEA、CA125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貝伐單抗聯合PC 化療方案治療NSCLC 惡性胸腔積液,可促進腫瘤細胞凋亡,有效控制胸腔積液,進而降低血清VEGF、CEA、CA125 水平。相關研究報道,NSCLC 惡性胸腔積液患者因腫瘤惡性消耗、化療藥物毒副作用等影響,易發生機體免疫功能低下,進而影響疾病治療效果[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4 個周期后,觀察組血清CD3+、CD4+、NK+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貝伐單抗聯合PC化療方案應用于NSCLC 惡性胸腔積液患者,可改善其免疫功能,但具體作用機制仍需進一步深入探究。
綜上所述,貝伐單抗聯合PC 化療方案治療NSCLC 惡性胸腔積液療效顯著,可降低血清VEGF、CEA、CA125 水平,改善機體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