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華
贛州經濟開發區湖邊鎮衛生院,江西 贛州 341000
水痘在臨床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中十分常見,以冬春季節發病較多,主要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致,屬于原發性感染疾病,人群普遍易感,一般以兒童為高發人群[1]。水痘在臨床上以發熱及成批出現周身性皮膚和黏膜斑丘疹、皰疹、結痂為特征,出疹先自頭部、顏面部,后見軀干、四肢,呈向心性分布,易并發肺炎、腦炎、心肌炎等疾病,嚴重威脅患兒生命安全。及時接種水痘疫苗能夠有效控制病情,使患兒死亡率以及發病率得以下降,并使水痘病程縮短,現已廣泛用于臨床免疫接種[2]。水痘患兒主要以發熱、皰疹、紅色斑丘疹、痂疹等為臨床表現,其中以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最為常見,可以通過接種水痘疫苗控制病情,改善患兒臨床癥狀。若患兒接種不及時,易影響其生命健康,發生較多危險情況。根據以往研究顯示,水痘疫苗在我國屬于二類疫苗,接種自愿、自費,部分家長無法接受自費接種,或擔心接種后出現水痘癥狀的不良反應,導致其拒絕接種,因此增加了水痘感染的概率。本研究旨在觀察及時接種水痘疫苗的價值,具體觀察內容報道如下。
1.1 基線資料將2018 年5 月—2019 年10 月在本院就診的200 例水痘患兒納入本研究的觀察對象,按其是否接種水痘疫苗進行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 例。觀察組:男58 例,女42 例,平均年齡(7.21±1.32)歲。對照組:男59 例,女41例,平均年齡(7.55±1.21)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
1.2 納入標準符合水痘的診斷標準;年齡2~15歲;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缺陷疾病;伴有癲癇、腦病、進行性神經系統疾病。
1.4 治療方法對照組:未接種水痘疫苗。觀察組:接種水痘疫苗。在發生水痘后1 周內接種水痘疫苗,選擇水痘減毒活疫苗(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先用0.5 mL 生理鹽水進行稀釋,后在上臂外側三角肌附著處行皮下注射。疫苗接種前,需詢問兒童身體健康狀況,有無禁忌證及過敏史,告知所接種的疫苗品種和接種后的注意事項,檢查疫苗的外部包裝,核對疫苗廠家、生產日期、有效期等。參照兒童水痘診斷標準,若患兒存在輕中度發熱、頭痛、食欲不振、流鼻涕、疲乏無力、咽痛等癥狀,之后還伴有皰疹、結痂、丘疹等癥狀時,應及時就診。
1.5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發熱發生率和發熱持續時間、皮疹持續時間、水皰數量、脫痂時間、并發癥情況。發熱:主要指腋下體溫>37.5 ℃。皮疹持續時間:主要指出疹直至全部脫痂所持續的時間。水皰數量:出疹第3~5 d 患兒可出現全身水皰,此時的水皰個數記為水皰數量。脫痂時間:水皰破裂、吸收、痂皮脫落,患兒開始脫痂直至痂皮完全脫落所持續的時間為脫痂時間。
1.6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各項數據。若數據存在顯著差異,則表示有統計學意義(P<0.05)。
2.1 兩組發熱病例和發熱持續時間比較觀察組發熱病例少于對照組,發熱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發熱病例和發熱持續時間比較(n=100)
2.2 兩組皮疹持續時間、水皰數量、脫痂時間比較觀察組水痘皮疹持續時間、水皰數量、脫痂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皮疹持續時間、水皰數量、脫痂時間比較(,n=100)

表2 兩組皮疹持續時間、水皰數量、脫痂時間比較(,n=100)
2.3 兩組并發癥情況比較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情況比較
在兒科常見傳染性疾病中,水痘具有極高的發病率,其主要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致,好發于春冬兩季,在學校等公共場所易出現暴發流行[3]。水痘具有極強傳染性,在疾病潛伏期、水痘皰疹全部結痂的全過程中均具有傳染性。在水痘癥狀消失后,水痘-帶狀皰疹病毒還能在宿主的感覺神經節或背根神經節中潛伏,當人體免疫力或抵抗力下降時能夠再次被激活,進而引起帶狀皰疹或水痘。故此為了能夠避免水痘的暴發流行,應對易感人群加強保護,對降低水痘發生率具有重要作用[4,5]。而接種水痘疫苗能夠將機體免疫系統激活,進而形成免疫記憶,能夠達到預防水痘病毒感染目的。水痘患兒通過接種水痘疫苗后,能夠減輕其臨床癥狀,且并發癥少。
水痘一般發生在學齡前兒童中,而接種水痘疫苗對保護兒童群體和預防水痘發生均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學齡前兒童生理和心理發育均不成熟,且對于疼痛十分敏感,而在接種水痘疫苗過程中,需加強與兒童的交流,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減輕其疼痛感,且在接種完畢后,需觀察半小時[6]。指導家屬有關接種后的相關注意事項,并告知其常見不良反應以及處理方法,一旦出現任何異常情況,需及時報告醫護人員;對于患兒家屬所提問題應耐心解答,并對患兒接種后各項情況進行觀察,避免不良反應發生,提高接種效果。本研究通過比較兩組水痘患兒接種和未接種水痘疫苗的臨床癥狀,發現接種水痘疫苗患兒的發熱率低于未接種患兒、發熱持續時間短于未接種患兒,且皮疹持續時間、脫痂時間均較短,水皰數量較少,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由此提示,通過對水痘患兒接種疫苗,能夠顯著減少患兒發熱癥狀。由于早期皮疹表現不明顯,易被患兒家屬忽視,增加誤診和漏診風險。因此,臨床中應提高警惕,并引起高度重視,從而使水痘的診治水平得以提升,降低并發癥發生率[7,8]。水痘疫苗主要是經水痘病毒傳代毒株制備而成的減毒活疫苗,在人體接種后,能夠在機體內產生抗體,從而降低水痘感染風險。美國采取兒童普種策略,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推薦,應在兒童出生后12~15個月內接種第1 劑疫苗、在兒童4~6 歲時接種第2 劑疫苗,2 劑疫苗的接種時間應間隔3 個月。而在我國早期水痘接種中,12 歲以內兒童僅進行一次接種。水痘疫苗接種后出現癥狀的原因較多,可能與疫苗失活、患兒提前感染、正常反應等相關。本研究結果,觀察組發熱時間及皮疹、水泡、并發癥相對對照組均明顯減少,提示疫苗接種的重要性。雖然接種疫苗后無法百分百保護受種個體,但接種水痘疫苗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水痘感染,即便感染水痘其癥狀也較為輕微,并發癥少;對于單劑接種疫苗后所發生的原發性免疫失敗,或患兒接種時間過久,水痘疫苗產生的抗體明顯減弱,但仍能有效保護感染水痘[9]。
本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發熱占比低于對照組、發熱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水痘患兒皮疹持續時間、水皰數量個數、脫痂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水痘患兒通過接種水痘疫苗,能夠使其發熱、皮疹等癥狀得到緩解,且能夠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值得推廣與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