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二濤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消化內科 河南 開封 475002
潰瘍型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屬一類慢性炎癥疾病,可由免疫反應、腸道菌群及基因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多于結腸、直腸黏膜及黏膜下層區域產生病變,好發于青壯年。其臨床癥狀多表現為腹痛、嘔吐及便血等,嚴重者可引發大出血、腸穿孔及中毒性結腸擴張等并發癥,患者身體健康大受損害[1,2]。美沙拉嗪以其出色的抗炎、止痛效用被廣泛應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并取得一定治療效果,但持續單一用藥收效不佳。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輔以微生物制劑聯合治療該病效果確切[3]。為此,本研究旨在觀察美沙拉嗪聯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及對氧化應激、炎癥指標的影響,以下為具體報道。
1.1 一般資料擇取本院2018 年3 月—2020 年3月診治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130 例,依循單雙號編號法分作對照組及觀察組,兩組均65 例。觀察組:年齡22~30 歲,平均(25.74±2.15)歲。對照組:年齡23~31 歲,平均(25.93±2.27)歲。兩組基礎資料呈同質性(P>0.05),可作對比分析。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符合潰瘍性腸胃炎相關診斷標準并經本院確診;(2)20~32 歲;(3)無藥物過敏史;(4)經倫理委員會批準,經征詢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產生嚴重并發癥;(2)腸道腫瘤、腸易激綜合征等腸道疾病;(3)近期服用水楊酸制劑、糖皮質激素及益生菌等。
1.3 脫落與剔除標準(1)更換治療方案;(2)使用相關藥物;(3)病情嚴重,中止研究。
1.4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飲食指導及營養支持。對照組:口服美沙拉嗪腸溶片(葵花藥業集團佳木斯鹿靈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19980148,規格:0.25 g),1.0 g/次,4 次/d。觀察組:美沙拉嗪聯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美沙拉嗪治療方案同對照組。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杭州遠大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S20060010,規格:0.5 g)1.5 g/次,口服,3 次/d。2 周為一療程,兩組均持續治療3 個療程。
1.5 觀察指標(1)氧化應激因子:包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質過氧化物(LPO)。采用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的SOD 試劑盒測定SOD 水平,采用北京百奧萊博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LPO 試劑盒檢測LPO 水平。(2)炎癥指標:囊括白細胞介素-1(IL-1)、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于治療前后采集空腹外周靜脈血,應用酶聯免疫法對IL-1、IL-6、IL-8 及TNF-α 水平進行測定。
1.6 療效評價標準依據《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分型及療效標準》[4]設定。顯效:臨床癥狀消失,腸道黏膜功能恢復;有效:臨床癥狀有所緩解,腸道黏膜功能大為改善;無效:臨床癥狀及黏膜功能未有好轉跡象,甚至加重。總有效率涵蓋顯效率及有效率。
1.7 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 22.0 軟件作統計分析。用()表示氧化應激因子水平及炎癥指標,t檢驗;用n(%)表示療效,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治療后,總有效率觀察組為95.38%(62/65),對照組為80.00%(52/65),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2.2 兩組氧化應激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各項應激指標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SOD 水平均有上升、LPO 水平均有下降,且觀察組SOD 高于對照組、LPO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3 兩組炎癥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炎癥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炎癥指標水平均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IL-1、IL-6、IL-8、TNF-α 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炎癥指標比較(,n=65)

表3 兩組炎癥指標比較(,n=65)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潰瘍性結腸炎多采用免疫抑制劑、類固醇激素及水楊酸類制劑等進行治療,其中又以5-氨基水楊酸療效最為突出,而5-氨基水楊酸藥物中尤以美沙拉嗪藥物作為首選藥物被廣泛應用[5,6]。該藥可抑制機體內結腸黏膜白三烯分泌,并對損傷的活性氧等因子進行有效清理,從而阻滯炎性遞質釋放,進而發揮效用;但對病情頑固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收效欠佳,主要原因為機體腸道內菌群仍為失調狀態[7],患者一經停藥后易再次復發。據有關研究報道[8],美沙拉嗪輔以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聯合治療該病效果確切,其中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內含有糞腸球菌、蠟樣芽胞桿菌、嗜乳酸桿菌及雙歧桿菌4種益生菌,經服用后可于患者機體腸道內生長、繁殖,從而對機體菌群進行補充,有效調節腸道內菌群平衡;且對機體有害細菌進行有效抑制或清理,腸道蠕動得以促進,生物拮抗作用發揮,腸道屏障功能及腸道黏膜免疫得以改善,進而產生極佳治療效果,防止病情復發。
IL-1、IL-6、IL-8 及TNF-α 等炎癥指標直接參與了潰瘍性結腸炎炎癥反應的整個過程,在促炎細胞因子和抗炎細胞因子失衡中發揮重要作用,故其指標水平降低可大致判定機體炎癥反應得到有效緩解,因此觀察組治療后炎癥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SOD 作為機體重要抗氧化酶,其作用是對機體內氧自由基關鍵物質進行清除,從而降低氧自由基損傷人體細胞,并修復受損細胞[9];LPO 由機體細胞膜性結構的不飽和脂肪酸與氧自由基反應形成,可對細胞功能加以損害,導致病情加重,而觀察組SOD 水平、LPO 水平較對照組有顯著恢復,表明聯合治療時,雙歧桿菌四聯活菌中各有益菌在腸道內生長繁殖,能使致病大腸埃希菌增殖受阻,其中蠟樣芽胞桿菌對腸道氧氣進行消耗,進而調節腸道免疫,建立腸道堅固屏障[10],同時作用腸道上皮細胞或特異微生物,免疫細胞分泌釋放信號因子,從而有效控制炎性因子,緩解炎性反應。
綜上所述,美沙拉嗪聯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有確切療效,可在潰瘍性結腸炎治療領域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