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皮克斯發行的第22部動畫長片,《1/2的魔法》是皮克斯繼《尋夢環游記》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原創動畫。影片講述一對貌合神離的精靈兄弟,為了實現讓病逝的父親復活一天的心愿,攜手踏上尋找魔法石的旅程,并在途中收獲成長、升華親情的故事。
該片爛番茄新鮮度88%,豆瓣評分7.7,口碑算是中規中矩,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其全球票房卻遠未達到預期,僅以1.4億美元收官。影片導演兼編劇丹·斯坎隆,此前有短片《脫線與鬼火》和動畫長片《怪獸大學》見世,后者曾以2億美元的制作成本拿下超過7億美元的全球票房。與之相比,《1/2的魔法》的市場表現堪稱慘淡。
拋開疫情為全球電影市場蒙上的陰霾,僅就作品而論,《1/2的魔法》完全稱得上合格。故事發生在一個生活著精靈、獨角獸、人馬等神奇生物的異想世界,以“合家歡+公路片+尋寶探險”的類型跨界,為影片更廣泛地觸達受眾創造了可能。此外,再加上一點魔法神奇、一點萌蠢無害的“笑果”、一點溫情格調,以及一點對現實的映射和時下流行的女權主義……把這一切雜糅起來,就是一部為市場所熟悉的、典型的“皮克斯+迪士尼”的混血標配之作。總結下來,就是一個字——“穩”。
先看故事情節。全片從弟弟伊恩的16歲生日開始,引出一段不完整的家庭關系,進而拋出終極目標——伊恩在看似不靠譜的哥哥巴利陪伴下,尋找魔法石,召回爸爸,完成真正的成人禮。過程中有笑有淚有細節,有困境有掙扎有犧牲,起承轉合都頗為絲滑,各要素也堪稱完整,符合迪士尼的工業標準化。
再看人物設置。男一男二是商業片常見的標配模式——弟弟敏感羞怯卻天分驚人,哥哥熱情勇敢卻是個麻煩精,二人看似親密無間,實則沖突叢生;再加上那個擔任類似萌寵角色的、只有1/2身體的父親,共同搭建起三角式人物關系。憑此,人物性格間的錯位與關系間的糾正,萌生出接連不斷的笑點與淚點,并一路順利地通向主題——二人歷盡艱險尋到的寶藏,不僅是召喚父親的魔法石,更是不離不棄的骨肉深情。
影片主題在尋找父親與尋找傳統之間制造了一種互文。影片中,伊恩與巴利失去了父親,整個魔法族群則失去了對魔法傳統的信賴。兄弟二人在尋找父親、彌合親情的同時,也肩負起為族群找回失落傳統的責任。
故事的最后,主人公一家其樂融融,弟弟實現了塑造“new me”的心愿,并憑借魔法的力量重建校園,魔法又開始在人們身邊復蘇。影片至此點題——《1/2的魔法》英文名onward直譯是“繼續的”——得以繼續的,除了溫暖親情,還有魔法傳統。在很大程度上,這可能是在迪士尼強勢商業策略下,皮克斯所夾帶的私貨。無論是《尋夢環游記》中對生死問題的探討,還是《機器人總動員》中對人類未來的憂慮,以及《超人總動員》中對中年危機的調侃……皮克斯的作品大都在溫情脈脈的面孔之下,藏著厚重的現實關懷。
《1/2的魔法》將魔法世界建立在拋棄傳統的現代都市背景下,構成了整部影片的一大看點。影片開頭,建筑工人不顧反對,強行拆除歷史遺跡的做法,是否也讓曾在現代化城市進程中,失去歷史坐標的觀眾心有戚戚?令人遺憾的是,這種對傳統與現代碰撞的討論,并未深入,而只是淪為制造噱頭、搭建故事場景的一種裝飾。
《1/2的魔法》并非個案,近年來,越來越“迪士尼”而越來越“不皮克斯”,成為皮克斯動畫作品被廣大影迷所詬病的主要問題。當然,作為合家歡的動畫作品,這種點到為止足夠合格,但也僅是合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