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貞
新時代開辟網絡視聽新前景,新征程呼喚新媒體人新作為。作為第八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的重要活動之一,以“創新·生長·綻放”為主題的網絡視聽產業峰會,日前在成都舉行。
本次峰會圍繞產業文化、產業模式、產業應用展開,眾多行業大咖齊聚一堂,論道網絡視聽產業的發展創新。
好內容與好故事的新定義
中國教育電視臺總編輯胡正榮進行了開場演講,他表示,追求流量的時代即將過去,中國正處在價值重塑的時代,網絡視聽文化要成為有價值感召力的軟實力和巧實力。
米未創始人兼CEO馬東從內容制作者的角度,闡述了“什么是好的內容產品”。米未傳媒先后推出了《奇葩說》《樂隊的夏天》等熱門網絡綜藝,馬東認為,好的內容產品除了要符合時代脈搏、時代語法和能夠獲得商業回報,更應創造正向情緒價值。“不管綜藝、劇集還是電影,一個作品要能夠觸摸到人的情緒,哭過笑過之后,沉淀下來的東西應該是美好的,而不是令人感到憤怒。”
隨著中國觀眾審美不斷迭代,用戶對好故事的定義,已從最初的單純追求“感官沖擊、明星、視效”,過渡到如今的追求情感共鳴、思想共振。貓眼娛樂CEO鄭志昊認為,貼近中國觀眾生活,形成“笑點、淚點、燃點”,產生共情和回味,從而吸引更多的非內容消費人群成為內容消費人群,吸引低頻消費人群變成高頻消費人群,將成為國產電影的巨大機會。
短視頻迅速崛起,搶占了長視頻的時間,但馬東認為,二者并非替代關系,而是通過不同形式,來滿足觀眾的不同需求,“短視頻帶來的幸福感是多巴胺,是愉悅;長視頻帶來的是內啡肽,產生的是幸福的沉浸感。”
“她文化”在內容產業中的新發展
《乘風破浪的姐姐》掀起一波姐姐風潮,《三十而已》一度登上網絡熱搜,隨著女性力量在全世界范圍內崛起,越來越多以女性為核心的影視劇作品大熱,傳遞出獨立、堅強又溫暖的女性力量,“她文化”在內容產業中的新發展成為討論熱點。
騰訊視頻副總裁王娟介紹說,后臺數據顯示,劇集《三十而已》超過80%的觀眾為女性。由于女性社會角色的多元化,不同女性的成長故事不僅能夠引起觀眾共鳴、滿足觀眾憧憬,還可能提供一些現實問題的解決思路,“這也是‘她文化在影視劇中的折射。”
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趙如涵認為,部分影視劇存在“將女性的成功塑造在與男性的沖突感上”的情形,這種人為的刻畫,使得女性事業成功與男性、家庭過分對立。她建議,“未來的影視劇應創作更多元的女性角色,包括鄉村女性、少數民族女性等。”
拓展現實題材創作的產業價值
在網絡視聽領域,歷史、古裝、奇幻、IP類作品一度霸屏。近年來,現實題材作品呈現井噴態勢,不只是電視劇,電影、綜藝、紀錄片等,均將現實題材作為主要發力點之一。
“現實題材是剛需,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必然會引發關注的題材。”慈文傳媒創始人、首席內容官馬中駿認為,現實題材跟生活密切相關,人們對現實題材的需求是剛需。“隨著當前疫情、國際環境的變化,包括疫情后經濟下行的壓力,都可能讓我們對現實的觀照越來越重視。”在馬中駿看來,現實題材和現實主義,并非同一概念,現實題材不一定有現實主義的傳播態度。現實主義的表達,體現一種精神、觀照,是對于事物看法的一種認知,既能表達當下題材,也能表達古代題材,甚至是玄幻題材,凸顯正能量的態度。
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侯鴻亮表示,現實題材作品創作,“方向”非常重要。“單純去批判現實其實很簡單,但一味揭露問題,又給不出答案,是沒有意義的。”現實題材創作一定要融入當代思考,才能讓作品真正具有現代性,才能創造出既有生命質感又有現代理念的佳作。
正午陽光推出了《父母愛情》《歡樂頌》《都挺好》《大江大河》等多部成功破圈的現實題材作品,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侯鴻亮透露,在這些作品中,商業上最成功的是《歡樂頌》,“《歡樂頌》可能會繼續拍第三、第四、第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