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要么做第一,要么第一個做!”
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董事長,芒果超媒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華立,如此形容湖南廣電開啟“芒果季風計劃”背后的電視湘軍精神。
10月18日下午,金鷹節頒獎典禮前,“芒果季風”發布會在湖南圣爵菲斯酒店舉行。劉和平、陸川、高群書、蘭曉龍、張一白、葉偉民、王麗萍、俞白眉、李駿、張巍等知名導演、編劇齊聚一堂。偌大的會場內,幾乎坐滿了影視劇創作人員。
自湖南衛視招商會公布“季風計劃”以來,其涉足精品短劇的消息攪動了一池春水。發布會上記者獲悉,該計劃將以“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臺為載體,雙方共同投入、共同營銷,通過雙屏互動互相引流。
2020年,是精品短劇的崛起之年,短而精的劇集已經成為網絡劇發展的新方向。一方面,政策引導,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文鼓勵30集以內短劇創作,反對內容注水,為短劇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我是余歡水》等作品的成功也證明了短劇的市場號召力。
衛視平臺入局短劇將帶來哪些想象空間?湖南衛視與芒果TV將如何聯動?商業模式如何創新?在排播上,如何保證用戶黏性?“芒果季風計劃”備受關注。
多樣題材覆蓋社會議題
從發布會披露的信息來看,湖南衛視和芒果TV顯然是有備而來。
《狂獵》《禮物》《我在天堂等你》《光陰的故事》《她們的鐲子》《小菜一疊》,“芒果季風計劃”公布了若干個劇集項目。其中,反盜獵動作題材劇集《狂獵》由曹盾執導,秦昊、尹昉等實力派演員加盟,目前正在緊張拍攝中;《光陰的故事》由黃磊操刀;《禮物》是講述親情拯救的高能家庭劇;《妻子的選擇》聚焦婚姻困境中女性的突圍;《小菜一疊》是小人物命運抉擇的反轉喜劇;《她們的鐲子》則通過另類視角解碼新家庭關系。
除了上面提到的導演、演員,劉和平、蘭曉龍、張巍、王倦、韓家女、秦海燕等金牌編劇策劃,張一白、陸川、李駿等國內知名導演也將加盟。
從目前公布的片單來看,相較視頻網站精品短劇集中于懸疑、推理題材,“芒果季風”短劇項目題材更為多元。湖南衛視總監助理、總編室主任周海告訴《綜藝報》,在項目選擇上,“芒果季風計劃”必將以更具國民性、社會性和討論度的劇集內容,觸及更為廣譜的受眾群體。
周海介紹,一方面,“芒果季風計劃”兼收百般題材,表達更多樣,創作更多元。目前國內有影響力的短劇類型多集中在節奏快、緊張感強的懸疑題材,呈現出以類型化為標識的分眾化狀態,只有少數作品實現了類型上的突破,如都市題材劇《我是余歡水》。“芒果季風”不局限于某一特定題材類型,以“青春+引領”“生活+志趣”“冒險+熱愛”“浪漫+奇妙”為內核進行劇目布局,通過多樣化的題材,觸及更廣泛的社會議題,回應普羅大眾關心的多層面的現實問題。
另一方面,“芒果季風計劃”扎根“芒果”基因,創新驅動,品質表達。據了解,“芒果季風”中的短劇項目在內容創作上始終堅持兩個維度的判斷標準:一、劇集是否具備浪漫氣質。這里的‘浪漫并不局限于某一類題材,而是指劇集中是否存在高于現實的造夢屬性,能否帶給觀眾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二、劇集是否具備聚焦現實的高社會性、高國民性、高話題性,能夠體現出時代主流的責任和擔當,能夠捕捉全民情緒,為時代發聲。
芒果TV影視中心總經理唐藩表示,作為國內首個臺網聯動的獨播短劇劇場,“芒果季風”首先希望在創新上有所作為,為國劇創造更多可能;其次,在創造精品內容的同時也為行業歷練更多的影視人才。
雙平臺破局
湖南衛視對于周播劇的實驗由來已久。
自2011年起,湖南衛視開設國內首個衛視劇周播劇場“芒果周播劇場”。該劇場先后更名為“第一周播劇場” “青春星期天”和“青春進行時”。隨后,湖南衛視又推出了“鉆石獨播劇場”,作為湖南衛視唯一的周播劇場發展至今。其間,《軒轅劍之天之痕》《花千骨》等眾多爆款周播劇創造了收視高峰。
但相較黃金檔劇場,周播劇場誕生的大熱劇集有限。比起視頻平臺全集上線、會員搶先看等靈活的編排方式,衛視平臺如何維持用戶黏性?面對這一問題,周海表示,目前市場上涌現出了非常多的播出方式,從日播、周播,到會員看全集、超前點映,播出方式隨著資本變現的需求不斷變更,但真正引發“全民追劇”潮流、決定用戶黏性的,不是某種播出方式,而是劇集自身的內容質量。
他介紹,在長達十年的耕耘下,湖南衛視早已培養出了自有周播廠牌的受眾群。背靠廠牌基礎,即將上線的“芒果季風”,將改變已往周播劇與日播劇在制作呈現上區隔度不大的現狀。“芒果季風”將著眼高濃度的劇情和電視觀眾收視習慣的碰撞,尋求電視劇周播模式的又一次革新與引領。“芒果季風”劇集強調節奏,巧設懸念,力求帶給觀眾高潮迭起的觀劇體驗,吸引觀眾持續追看。
同時,湖南衛視+芒果TV的雙平臺布局,為周播短劇維護用戶黏性提供了最優解。縱向鏈條中,電視作為大屏入口,能夠最大化“芒果季風”在客廳場景下的影響力;網絡平臺則通過長期曝光、點擊、熱度為后續劇集的長尾效應提供可能。橫向輻射面,湖南廣電蓬勃的內容生產活力和專業的內容生產能力,能夠通過線上線下的衍生產品布局,進一步擴大“芒果季風”的廠牌影響力,形成集群,最大程度維系受眾。
湖南衛視計劃將周一至周二晚間十點檔時段設置為“季風時段”,為“芒果季風計劃”劇集提供播出平臺;芒果TV負責主導推進“芒果季風計劃”,充分發揮其內容制作方面的優勢,聯動海量市場資源和精尖制作力量,提供內容優質的劇集;劇集將在湖南衛視和芒果TV雙平臺播出,宣傳也將最大化利用臺網優勢,達成資源深度綁定,營造雙平臺營銷矩陣,最大限度挖掘劇集話題與熱度,實現真正的媒體融合。
周海表示,湖南廣電將充分發揮雙引擎、雙平臺優勢,通過湖南衛視和芒果TV的臺網聯合和戰略協同,實現1+1>2的效果,將“芒果季風計劃”打造成影視業界的“颶風現象”。
“我們有信心,這個信心來源于雙平臺的優勢,也來源于市場和眾多從業者的熱情反饋。”唐藩表示,“芒果季風”是芒果人一次帶著使命的探索,相信好的作品一定會獲得更大的效益和傳播。
短劇新浪潮
張華立在會上介紹,“芒果季風計劃”從一開始就得到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湖南省委宣傳部、省廣電局領導們的大力支持和指點,也得到了志同道合的藝術家朋友們和制作機構的熱情回應。在發布會上,眾多導演、編劇對精品短劇的未來寄予厚望。
陸川將這一波短劇創作熱形容為一次新浪潮,“這是中國電視劇和網絡劇走到一定程度時,一個新的突破點”。高群書認為,精品短劇創作是“唯一的正確道路”,是電視劇革新的重要方向。
劉和平以自己正在創作的第一部短劇項目為例,談了自己的心得體會。他表示,“讓觀眾看完第一集,迫不及待看到第二集”,背后的創作并不輕松。他希望,未來能與湖南衛視、芒果TV合作,加強對創作人員的培訓。
張華立在發布會上對“芒果季風”提出三點希望:一、價值導向,以人民為中心,觀照現實;二、品質追求,中國故事,中國氣派,“希望‘芒果季風能夠帶來中國長視頻戲劇的革新”;三、傳播創新,打造國內首個臺網聯動周播短劇新樣態。
“今天(10月18日)晚上第30屆金鷹獎盛大開啟,‘芒果季風選擇此時此刻作為起點,它隱喻著、象征著我們共同的責任、抱負和夢想。”張華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