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我國中小學課堂教學方式和方法發生了重大變化,尤其是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國家實行素質教育,要求各中小學應當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教授學生各種文化知識,提升中小學生的道德素質和綜合能力,進而實現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為了在中小學更好地推行素質教育,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各中小學必須積極改革課堂教學,優化教學方式方法,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而為社會培養一批批優秀的人才。
【關鍵詞】素質教育? 中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0-0017-02
1.引言
課堂教學時我國推行素質教育的主陣地,為了更好地培養出符合國家要求的人才,課堂教學需要及時轉變,推進素質教育。而中小學教師要及時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保證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科學的學習思維方法,學會自我探索和不斷創新,從而達到推行素質教育的目的。
2.素質教育中小學數學課堂研究
在中小學階段推行素質教育的核心還是以發揮學生自身潛能為主,重點在于提升學生的各方面綜合素質,讓其身心都得到健康發展,訓練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我國目前教育的發展階段中,推行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進步發展的體現,在根據素質教育要求進行中小學數學課堂改革時,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素質教育在教學中并不以升學為唯一目標,改變了傳統應試教育的弊端,為了更好地推行素質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時改變教師的思維方式,跟上社會發展節奏。轉變觀念是素質教育改革的一個核心問題,教師和家長要注意的是孩子的主動學習和自我思考,而不是一味強調學生單純的認真聽講。另外還需要強調的一點就是,開放式的教學觀念并不是無序的、隨意的教學,而是在一種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學起來更加舒適自然,對知識可以更好地進行理解和運用。
傳統教學理念下大多數的數學教師都沒有正確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忽視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大多數的中小學老師認為教師課堂講得多學生就會學習得多,而沒有認識到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各種文化知識,并不能讓學生理解貫通,進而導致教學效果低下。為此,在素質教育理念下中小學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擺脫傳統教學理念束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中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應當正確認識自己的地位和身份,教師僅是課堂的引導者不是數學課堂的主體,教師要通過豐富多元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做課堂教學的主人。中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時刻注意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讓學生積極回答問題,不要把所有的知識內容一股腦教授給學生,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學習學到有用的知識內容,進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2.2.立足生活實際,激發學生數學創新思維和實踐動手能力
中小學數學是數學課程的入門知識,學生在中小學階段打好數學學習成績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都是十分有益的。為此,在素質教育理念指導下中小學教師應當采用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中小學數學問題來源于生活實際,教師需要借用生活實際的例子去教授學生相應的數學知識,將抽象復雜的知識點轉化為生活實際的問題讓學生能夠理解透徹,進而學習到相應的知識內容。中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知識內容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障礙,抽象復雜的知識內容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學習中小學數學知識較為吃力,進而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為此,中小學教師應當在數學課堂上充分利用生活實際例子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從鮮明的實際例子中學習相應的數學知識,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升中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有效性。
在中小學數學教師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時,要從實際出發,讓學生更清楚數學和實際生活的聯系,從而增加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另外,在我國目前的發展背景下,社會需要的人才都是多方面綜合發展的人才,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重視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比如在進行基本的幾何知識的學習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些基本物體,并觀察其形狀,以此鞏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這種方法可以極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2.3優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
為了更好地開展數學教學,教師需要不斷優化自身的教學方法,合理設計教學課程,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規律出發,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在教學時不必一味按照教材進行教學,要根據實際情況和重難點分布進行針對教學,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教學啟迪而不是一味地進行知識傳授,這種靈活的處理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中小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習數學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前我國推行素質教育,明確要求要在減負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為此中小學教師在具體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中應當不斷優化教學方法,通過豐富有趣的教學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高中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在素質教育理念下中小學教師需要擺脫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充分利用互聯網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前中小學教師都是以板書的形式將數學知識教授給學生,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導致教學效果逐漸下降。當前互聯網多媒體技術發展迅速,將互聯網多媒體技術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優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開拓學生的視野。調查研究發現當前大部分的學生對于中小學階段的應用題掌握得并不是太好,學生學起來較為吃力。為此,中小學教師可以將應用題結合生活實際并且借用互聯網多媒體技術將相關問題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圖片、動畫的形式學習應用題的解決方法,以便今后遇到相應的問題能夠快速解決。其次,中小學生具有濃厚的好奇心,遇到問題總會問為什么。素質教育理念就是要教師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多問學生幾個問題,可以用拋磚引玉的方法開展數學課堂教學。比如教師在講授學生新的數學知識時可以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或者小組討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課堂討論和學習來研究分析相關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問題分析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再者,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引入情景教學。中小學生普遍反應讀不懂相關問題,不理解相關問題的深意,進而導致不能理解相關問題。為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要積極創設情景,讓學生在構織的情景中學習相應的教學知識。例如,在學習解答應用題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為學生創設情景,讓學生身臨在構織的情景中,進而理解問題的深意,學會解決相應的數學應用題。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教學方法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教師需要優化教學方法,提高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在傳統的中小學數學教學中,多數老師都是一味的根據課本內容進行枯燥單一的板書講解,并沒有過多地重視學生是否對此有興趣,這種教學方法不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可以適當的用問題引入,通過趣味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比如在進行相似三角形這方面內容的講解時,教師可以提問我們怎樣在平地上測量旗桿的高度?如何在不通過河的情況下測量出河的寬度?這一系列問題會引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從而讓學生自己主動去思考,將被動地接受數學知識轉化為主動,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另外,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明確的一點是數學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充分幫助學生進行主動思考,注重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可以適當的進行教學游戲,愛玩是學生的天性,教師如果充分的利用這一點,則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當中,達到興趣教學的目的。
2.4增加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做好課后反思
為了更好地達到素質教育的教學效果,師生之間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如果教師使用精煉得當的教學語言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生的思維。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可以幫助學生在新舊知識的銜接時過渡得更自然。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一定注重用詞的規范,給學生充分自我思考的時間,同時也不要限制學生的發言,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這樣產生思維上的碰撞,從而更好地進行學習。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定期的進行總結反思。只有不斷地分析自己的教學內容,不斷找出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值得繼續推行的方法,才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教學是一個需要不斷反思的過程,教師在課后反思中可以更好地理清自己存在的問題,自己精華之處,以及教學的心得體會。在日積月累進行課后反思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幫助教師改革教學方法,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師生交流。堅持做好課后反思對教師的進步是十分有幫助的,同時這也更有利于素質教育的推行開展。只有教師在不斷的反思中提高了自己的教學質量,才能優化數學教學課堂,進而更好的更高質量的進行教學,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3.結語
數學作為中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其教學質量的高低影響著學生的數學成績,關乎著學生未來的學習情況。素質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門對中小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中小學校必須自查自糾,找出自身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的方法和措施,進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和水平,實現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素質教育要求中小學在減負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想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中小學校就必須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擺脫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然中小學數學教師也要在課堂上立足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提高學生研究問題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中小學教師還需要優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調動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庫存.素質教育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芻議[J].未來英才,2015(2):22~23.
[2]龔秀群.淺談素質教育中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J].新課程,2011(2):46~47.
[3]張珍珍.淺談素質教育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才智,2015(8):98~99.
[4]張杰.素質教育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分析[J].新課程,2012(3):102~103.
作者簡介:
李果林(1974-),男,漢族,甘肅西和人,中專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