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一
“非遺扶貧”是近年來傳統手工藝行業里出現的高頻詞。自2018年以來,我國陸續出臺相關文件,擬定了一批非遺扶貧重點支持地區。這些地區一直培養著傳統技藝的“課代表”,它們不僅盤活了當地的地域與人文資源,更在促進群眾增收,助力精準扶貧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對文化底蘊深厚的貧困地區來說,通過非遺助力扶貧,不管從非遺傳承的角度還是扶貧效益的角度,都是可以優先選擇的脫貧新路徑。為此,我們列舉了由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聯合公布的10個地區的12項非遺技藝,在多方力量的聚合下,它們成為脫貧工作的助推力,促進著非遺貧困地區人口增產增收。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墨玉縣:地毯織造技藝
地毯織造技藝包括設計、織造、平活、剪片、洗毯、整理等環節。織毯的羊毛線有的仍采用古代植物染料加以印染。地毯不僅是少數民族生活的必需用品,而且大量出口到海外。地毯的圖案吸收了古代青銅器、刺繡、織錦、瓷器等圖案的特點,特別是新疆、內蒙古、青海、寧夏、西藏等地少數民族的地毯更呈現出各自不同的藝術特色。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
尼木縣:藏香制作技藝
藏香相傳是公元7世紀時由松贊干布的大臣吞米·桑布扎所創,距今已有1 300多年的歷史。傳統的藏香制作技藝采用柏樹干、麝香、白檀香等幾十種香料為原材料,制作時先把柏樹干鋸成若干小段,去皮,再用水車磨成柏樹木泥,和各種香料一起搓揉,然后把混合各種香料的柏樹木泥放入牛角內壓擠成型,再經過兩到三天的晾曬,制成藏香。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
昭覺縣:彝族毛紡織及搟制技藝
彝族毛紡織及搟制技藝是一種特殊的織造工藝,它先將羊毛、駱駝毛等用熱水浸濕,然后加以擠壓,用棍棒碾軋和揉搓等方式使毛絨黏合在一起,形成名為“氈”的無紡織型毛織品。彝族人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以羊毛和羊皮制作袈什、瓦拉、毛裙、氈帽、氈襪等服飾的習俗。
喜德縣:彝族漆器髹飾技藝
彝族漆器選用優質杜鵑木、酸枝木、樟木等為原料,經過干燥、打坯、打磨、補灰、水磨、打底、髹飾等40多道工序制成。從制造遠古簡陋的木質生活用具,到以黑漆髹飾生活用品,再到使用生漆、銀朱和石黃等天然原料制作精美的彩繪漆器,彝族漆器髹飾技藝在漫長的歷史中不斷得到發展和提高。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
臨夏縣:臨夏磚雕制作技藝
臨夏磚雕是臨夏縣傳統的建筑裝飾雕刻。磚雕成品主要用來裝飾寺、廟、觀、庵及民居中的深宅大院,雕刻題材可分自然景物、社會生活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裝飾紋樣等類型。臨夏磚雕吸收了木雕、石雕、玉雕等雕刻藝術的手法,同時注意將傳統國畫、書法、印章等藝術表達形式與磚雕手法融會貫通,形成多元性的藝術特征。
積石山縣:保安族腰刀鍛煉技藝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傳統的手工藝制品,一直是維系整個保安族生存的重要手段,也是保安族經濟文化的命脈。傳統的保安腰刀制作工序多達40至80道,其中制坯時的加鋼、煉燒后的淬水至關重要,恰到好處的處理能保證刀具剛韌相濟。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
同仁縣:熱貢藝術
熱貢藝術發端于13世紀,主要分布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隆務河流域地區,是藏傳佛教藝術的重要流派,主要包括唐卡、壁畫、堆繡、雕塑、建筑彩畫、酥油花等多種造型藝術形式和傳統手工藝。熱貢藝術以佛教本生故事、歷史人物和神話傳說為主要題材,具有濃郁的宗教色彩和鮮明的地域特色。
河北省承德市
豐寧滿族自治縣:豐寧剪紙技藝
豐寧滿族剪紙形成于清代康熙年間,至乾隆年間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與民族特色的新異風格,它以陽刻為主,陰刻為輔。豐寧滿族剪紙從內容上可分為吉祥剪紙,花鳥魚蟲剪紙,山水風光剪紙等,從表現形式看,它包括單色剪紙、點染剪紙、填色剪紙、復色組合剪紙等品種。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花垣縣:苗族趕秋
苗族趕秋是苗族歡慶豐收的節日,隨著時代發展,苗族一些傳統文體活動,如武術、玩龍、舞獅和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動等融入其間,形成“喜滿秋場、情滿秋場”的盛大場面。趕秋的時間通常設立在立秋之時,人們放下手中的活、卸下肩上的擔,穿著華麗、鮮艷的苗族服裝,來來往往于秋場之中。
廣西壯族自治區
龍州縣:壯族織錦技藝
壯族織錦技藝形成于唐宋時代,明清時期進一步發展。 壯錦又稱“僮錦”“絨花被”,是在裝有支撐系統、傳動裝置、分綜裝置和提花裝置的手工織機上,以棉紗為經,以各種彩色絲絨為緯,采用通經斷緯的方法巧妙交織而成的藝術品,適合制作被面、褥面、背包、掛包、圍裙和臺布等。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雷山縣:苗族銀飾鍛制技藝
銀飾是苗族最喜愛的傳統飾物,品種多樣,分為頭飾、面飾、頸飾、肩飾、胸飾、腰飾等,銀飾間彼此配合,體現出完美的裝飾效果。銀飾鍛制是苗族民間獨有的技藝,所有飾件都通過手工制作而成。銀飾的樣式及構造經過了手藝人的精心設計,制作過程包含鑄煉、捶打、焊接、編結、洗滌等30道工序。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瀘水縣:傈僳族刀桿節
傈僳族刀桿節,傈僳語叫“阿堂得”,意思是“爬刀節”,它是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境內的傈僳族以及彝族的傳統節日,節期是每年正月十五日?!吧系渡?,下火?!笔堑稐U節中主要的習俗表演活動,它再現了山地民族翻山越嶺的生活經歷及攀藤負葛的刻苦精神,同時也是一種民間傳統習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