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霞



藏區文化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尼木縣
扶貧亮點:
在『吞巴鄉農民藏香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組建公司,帶動扶貧
傳統工藝直銷店配合網絡銷售,形成『市、縣、鄉』三級銷售網絡
吞達村的藏香技藝
嚴冬臘月,高寒缺氧,在大多數人的印象里,冬天的西藏似乎不那么宜人。但是,在遙遠的西藏尼木縣,我們卻能感受到另一番迷人的景致:世外桃源般的河谷里,藏族同胞年年月月制作出的千年藏香,正悄然飛入千家萬戶。
位于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尼木縣吞巴鄉的吞達村坐落于藍天白云之下,漂亮的藏式房屋零散地分布在山谷中,遠處雪山融化的雪水形成的吞曲小河,長年從村中穿流而過。
米瑪是吞巴鄉人大主席,也是尼木藏香協會副主席、藏香研究員。“對于熟悉西藏、特別是喜歡藏香的人來說,吞巴鄉并不陌生,因為這里的人世世代代都在制作藏香。”米瑪說,1 300多年前,藏文字的創制者吞彌·桑布扎在家鄉吞曲河邊建造水磨,至今還完整保留著藏香水磨135座,沿吞曲河自然分布。
高山融雪的河水晶瑩清澈,湍急地穿過蜿蜒的吞曲河。人們在有落差的地方安放制作藏香的水磨,利用水流落差帶來的沖擊力,帶動著水磨周而復始、日復一日打磨另一端放置的柏樹干,磨出的木泥最終被掏出,壘在石坑邊。經過數星期、甚至長達幾個月的日曬和發酵,人們再把木泥堆加雪水搗碎并裝模具,倒在附近空曠的草地上,形成一塊塊木磚。除了柏樹干水磨成泥,制作藏香還需要添加藏紅花、麝香、白檀香、紅檀香、紫檀香、沉香、豆蔻、甘菘、冰片等幾十種藏藥和香料。最終,制香人把混合的木泥放入牛角做成的器具里,擠到晾曬板上。據了解,用于制作藏香的主料柏樹干,在吞巴村這樣高海拔的地方并不生長,村民要從400多千米外的林芝運過來。而制作藏香的部分輔料,甚至要從印度引進。
走進位于吞達村4組的頓珠大叔家,空氣中彌漫著藏香淡淡的清香。頓珠盤腿坐地,聽著佛教音樂,正在包裝自制的藏香。通過吞達村扶貧“第一書記丹”增晉美的翻譯,我們得知,頓珠大叔每天能做150把藏香,短的供本地游客選購,長的銷到成都、廣州等地。頓珠大叔家是制作藏香的世家,到他已是第4代,他本人于2008年被評為西藏自治區級的藏香制作“非遺”傳承人。
頓珠說,制出的藏香還需要晾曬。晾曬過程相當有技巧,不能長時間暴曬,只能在陽光充足但溫度不高的地方晾曬。晾曬好的藏香,就可以捆扎包裝了。頓珠大叔神情專注、動作流暢地在陽光下包裝藏香。他告訴我們,30年前他剛開始做藏香和現今做藏香在工藝上沒有什么區別,唯一不同的是,那時候的藏香只是家用,如今他做的藏香已經出現在全國各地。
讓頓珠夫妻倆高興的是,靠著制作藏香,他家的經濟條件改善了不少。我們看到,頓珠大叔家的藏式小樓兩層約270平方米,十分寬敞,養了不少花草,室內干凈整潔,經堂里供奉著許多瓜果和優質器皿,顯示出這家人虔誠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的殷實。
丹增晉美說,藏香是藏族在長期發展進程中形成的產物,是多種文化交流的結晶。像藏傳佛教一樣,藏香文化也將在這塊神秘而古老的土地上流傳下去,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傳承與保護。目前,村里有20多個年輕人,在跟頓珠學習尼木藏香的制作。
尼木藏香的保護與傳承
丹增晉美說:“吞達村有著悠久的制香歷史,這與藏文字的發明者吞彌·桑布扎分不開。”
據資料記載,公元7世紀的吐蕃王朝時期,藏王松贊干布曾派出16名青年才俊到印度學習佛法。然而,15人客死他鄉,只有吞彌·桑布扎學成歸來。吞彌·桑布扎創制了藏文后,又根據西藏的地域特點,把在印度所學的熏香技術進行改進,發明了西藏第一圣香——尼木藏香。據藏傳佛教有關典籍記載,藏香制作方法是依據諸佛菩薩密續經典記載。使香不僅是對上師三寶的供養,并且對人的身體、氣脈及心神有所裨益。
在漢藏長期交往的過程中,藏香通過各種渠道傳入內地。宋代就是一個愛藏香的朝代,舉國上下,人們從飲食起居到醫藥養生、宗教祭祀,都離不開藏香。到清代,西藏與周邊地區往來頻繁,藏香曾是重要的貢品。以前,藏香主要用作佛前供奉,后來不斷改進配方,加入藏藥和香料,這樣制作出來的藏香具有殺滅細菌、驅除污濁之氣,寧心安神、有助睡眠等獨特的醫療功效。
為了傳承藏香,次旺在尼木縣城里開辦了藏香廠,至今已有8年,2017年產值達到300余萬元。“每家制作藏香的配方不同,我哥哥丹增曾經在寺里做了10多年的僧人,還在拉薩讀過藏醫學院,以前廟里的師傅教過他如何制香。”次旺說,他和哥哥都喜歡做藏香,所以兄弟倆辦了這家藏香廠,哥哥也是藏香的自治區級非遺傳承人。
已還俗的丹增說:“過去,制香的過程都是由僧人親手完成的。如今雖然可以由工匠完成,但配方還是要由僧人按照古經書的記載把關,配好的藥材要誦經加持,賦予其藏傳佛教的靈氣。”
而讓丹增晉美引以為豪的,因為有藏香這傳承千年的技藝,于2016年底成立的“尼木吞巴藏香凈土公司”,是在尼木吞巴藏香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組建的,目前共有36戶,每戶出資1萬元組建的,通過藏香的制作銷售,有力地助力了精準脫貧工作。在318國道旁,吞達村村委會對面,我們看到了集生產、銷售、工藝展示為為一體的公司藏香直銷點。正在做藏香的次仁多吉告訴我們,他在這家公司里打工,有訂單時,上40多天班就領到了4 000多元,沒有訂單時,就休息。而公司里吸納了貧困戶6戶29人。吞達村2組22歲姑娘阿旺白宗,于2016年來到藏香公司做銷售,收入不錯。阿旺白宗的母親瓊達是建檔貧困戶,如今得益于村里開設的藏香公司,2017年家里已脫貧了。
有了政府給的好政策支持,大家干起來都勁頭十足,才短短半年時間,“尼木吞巴藏香凈土公司”就同其他公司達成了銷售合作協議。未來,該公司還將在拉薩、日喀則等地開設直銷店,并配合網絡銷售手段形成“市、縣、鄉”三級銷售網絡,讓吞巴鄉的百姓真正富起來。
如今,尼木縣正在啟動對尼木藏香的深度保護、傳承與弘揚。尼木縣正因為有藏香這樣的特產,正快步奔跑在脫貧奔康的大道上。而一些大企業也在著手對尼木藏香進行高端開發,相信尼木藏香這朵深含藏族文化底蘊的奇花,將綻放得更加美麗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