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光倫 鄢靜 周黎平 陳平 徐征 顏家均 張洪良 任建川
摘? ?要? ?龍香2號是采用國內外地理遠緣和秈粳材料基因共體,中香1號與龍恢2號雜交后再與泰香秈(選擇有芒單株)復交加代精選育成。該品種株葉型好,生育期略短,抗性較強,適應性廣,產量較高,米質1級,米飯香味濃郁,柔軟可口,富含鋅、硒等有益元素,商品性和營養價值俱佳。龍香2號與內生型菌根肥具有極高的適應性,能顯著提升大米產量、品質,降低大米重金屬含量的作用。結合生產實際,介紹了龍香2號的栽培技術要點,提出了推廣應用建議。
關鍵詞? ?水稻;龍香2號;選育過程;栽培要點;推廣建議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8.018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1],在市場化轉型、農業結構調整中,開發優質、安全、營養價值高、風味俱佳的特色功能性農產品[2-3],是增加稻農收入、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4]。龍香2號是采用國內外地理遠緣和秈粳材料基因共體[5-6],由中香1號與龍恢2號雜交后再與泰香秈(選擇有芒單株)復交加代精選育成。該品種株葉型好,生育期略短,抗性較強,適應性廣,產量較高,米質1級,米飯香味濃郁[7],柔軟可口[8],富含鋅、硒等有益元素,商品性和營養價值俱佳[9]。為了更好地推廣應用龍香2號,從選育過程、示范表現、栽培要點[6,10]及推廣建議等方面進行了具體介紹。
1 選育過程
2005年在重慶市九龍坡區白市驛鎮用中國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的中香1號作母本,自育龍恢2號(2004年8月4日通過重慶市科委邀請市內外同行專家組技術鑒定,2005年11月1日獲農業部植物新品種權證書CNA20020205.7)作父本,經人工剪穎去雄套袋雜交加代。
2012年F9時又與泰國農業中心的泰香秈(選擇有芒單株)進行復交后,在重慶、海南和貴州加代精選育成。
2018年遺傳性狀穩定,2018年10月26日經重慶市農業科學院生物中心進行了指紋圖譜實驗。
2020年4月28日通過中國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查新中心查詢,國內未見相同文獻報道。
龍香2號的選育耗時15年、小區觀察3 826個、品系比較12個,試驗地點包括重慶市九龍坡區、巴南區、綦江區、江津區、萬州區、忠縣,貴州省湄潭縣、正安縣,四川省眉山市等9地,不同生態區試驗示范3年,深受生產者和消費者歡迎。
2 示范表現
2.1 特征特性
龍香2號株葉形態好,分蘗力和吸收力較強,生長勢旺,成穗率高。全生育期150 d,比桃優香占、渝香203短12 d,株高98 cm,主莖15.3葉,劍葉長27.5 cm,寬1.32 cm,穗頸短,穗長25 cm,穗著粒168粒,著粒密度6.72粒/cm,結實率86%,千粒重28 g,葉鞘穎尖柱頭白色,谷粒細長極少短芒,脫粒性和后期轉色好,需肥量中等。屬中稻偏早熟類型。
2.2 產量
2018—2020年在重慶、貴州、四川不同生態區的8處小區試點,設華龍1號、龍香2號、華科3號、天08-3、CY-2、CY-5、Y優13、恒豐郁香、麗香納絲、宜香6067、渝香203、桃優香占(CK)。龍香2號每667 m2平均產量為500.4 kg,比對照桃優香少12.0 kg,減產2.34%,在12個參試種中居5位,差異較小。在大田生產時,龍香2號每667 m2平均產量為523.0 kg,與宜香2115、天優2075、福優325基本相當。
2.3 米質
2018—2019年在貴州省和重慶市種植基地隨機取樣,送農業農村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龍香2號糙米率81.6%,精米率72.9%,整精米率57.8%,粒長8.2 mm,長寬1∶4.2,堊白度0.1%,堊白粒率1%,透明度1級,堿消值7級,膠稠度80 mm,蛋白質7.82%,直鏈淀粉17.9%。大米微量元素鋅含量16.44 mg·kg-1、硒含量0.74 mg·kg-1。米飯香味濃郁,適口性好。
2.4 抗性
2019—2020年經四川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人工接種抗稻瘟病鑒定,龍香2號葉瘟,穗瘟5~7級,綜合評定為中抗或感稻瘟病。大田生產3年未發現苗瘟、葉瘟、頸瘟、粒瘟和白葉枯病,輕感紋枯病,抗倒力強。
3 栽培要點
在重慶、貴州、四川作中稻種植。盡量選擇緯度略低,海拔較高,氣候溫和,一般3月下旬或4月上旬播種,蓋膜濕潤育壯秧,6葉移栽,也可旱育機插或拋秧(3~4葉),20 cm×30 cm規格,窩植二谷苗,每667 m2用種1 kg。直播根據田間實況而定。施足生物底追肥(包括腐熟人畜糞、油餅和農家肥),全程灌溉清潔水,不使用劣質肥料和殘留農藥,人工除雜草,孕穗灌漿期適量噴霧硒元素營養液,95%成熟時收割。
1)選好基地。選擇緯度略低,海拔較高,氣候溫和,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環境和土壤無污染,土質含量豐富,水源和交通方便的適宜區域。
2)標準化集中生產。采取“公司+科技+農戶(專業合作組織)+加工企業”等方式,按照無害化統一方案,培訓,農(機)耕,供種,育苗移栽,施肥管水,除草,防蟲治病,微元處理,稻谷收曬,運輸,加工,包裝和儲存。
3)配合施用高品質菌肥。在中等土壤肥力下,每667 m2施腐熟農家肥600 kg結合生物肥30 kg左右,既能提高產量和品質,又能節本高效,降低所有有毒有害類物質,實現綠色有機食品標準。
4 推廣建議
1)針對不同市場需求,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突出生態、安全、健康產品。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品層次,做好信息宣傳、推介營銷平臺,把好各個環節,把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社會經濟效益。
2)經過這些年在重慶、貴州、四川等地的調查發現,目前農田基礎有些脆弱,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弱,農村勞力越來越少,生產管理普遍粗放,產量產值偏低,面積縮減。部分產區不愿種糧,也不能自給,寧愿花錢購買,須從外地調進,存在荒地或閑置地嚴重,良種良法不配套,優質優價不突出等問題。因此,希望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更加重視,有效解決。
參考文獻:
[1]? 袁隆平.雜交水稻的育種戰略設想[J].雜交水稻,1987(1):1-3.
[2]? 楊聯松,白一松,張培江,等.谷粒形狀與稻米品質相關性研究[J].雜交水稻,2001(4):48-50,54.
[3]? 鄧化冰,陳立云.稻米品質性狀遺傳及性狀間相關性的研究綜述[J].雜交水稻,2004(4):1-6.
[4]? 程式華.雜交水稻育種材料和方法研究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國水稻科學,2000(3):165-169.
[5]? 彭俊華,吳元奇,蔡鑲貴,等.水稻亞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的探討[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1995(3):270-276.
[6]? 李賢勇,何永歆,李順武,等.優質秈粳交水稻恢復系Q恢108的選育與應用[J].雜交水稻,2007(5):14-16.
[7]? 任光俊,陸賢軍,張翅,等.雜交香稻的香味遺傳模式及育種研究[J].中國水稻科學,1999(1):51-53.
[8]? 羅龍,韋永貴,陶永宏,等.香型軟米水稻資源主要品質性狀遺傳效應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12,25(2):354-359.
[9]? 楊海濱,鄧敏,盛中雷,等.土壤中硒元素研究進展[J].南方農業,2014,8(22):36-39,44.
[10] 楊金良.施肥對優質稻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土壤肥料,2004(6):13-16..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