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祝慧
【摘 要】幼兒泥塑活動教育是鍛煉幼兒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和動腦思考的方式,通過不斷的創新和思維的發散進行創作。教師在進行泥塑活動教學時,應該將實際的教學過程和效果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的響應要求進行對比,找出其中存在的差距,并積極努力改善差距,從而使幼兒能夠在泥塑活動中獲得良好的發展,泥塑活動也能夠發揮出真正的價值。
【關鍵詞】幼兒園;泥塑教學;價值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 2020) 30-0143-02
泥塑活動在幼兒園眾多活動中比較受幼兒的喜愛,為了更好地發揮泥塑活動的真正價值,幼兒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思想觀念,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幼兒和教師都能夠在泥塑活動中獲得進步。
一、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變化
在幼兒進行泥塑活動過程中,首先,教師應該以一個觀察者和朋友的身份參與其中,通過不斷地對幼兒的活動進行觀察,不斷地發現幼兒在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及時對活動進行調整和對幼兒進行引導,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將幼兒的興趣愛好和教育的相關要求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從而使泥塑教學活動更加貼近幼兒的生活,使幼兒更好地了解泥塑活動。例如,在進行小動物創作的時候,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常見的小動物如小雞帶入幼兒園中,讓幼兒對小雞進行觀察,由于小雞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經常會看到,對于小雞的各個部位也都非常熟悉,因此,幼兒在進行小雞創作的時候便會呈現出形態各異的小雞。其次,幼兒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教學的思想觀念,將活動的自主權交給幼兒,而自己則是活動的參與者和觀察者。由于教師沒有在幼兒進行創作的過程中給予過多的干涉,因此幼兒在進行創作的時候如果出現了問題便會想到與同伴商量,然后再根據自己的想法不斷進行嘗試,直到滿意為止,很好地培養了幼兒的團結合作意識,并在此過程中使幼兒的思維得到了良好的發散和創新。在此,幼兒教師變成了教學環境的創設者,為了使幼兒更好地進行泥塑活動,教師通常都會給幼兒創設適宜有趣的環境,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輔助材料,從而為幼兒創設一個溫馨、舒適、愉快的環境。
二、體現了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
澳大利亞的齊賽克創立了一個非常著名的兒童美術課,在19世紀,其主要主張讓兒童通過自主的方式發揮其創造力,事實證明兒童的創造力幫助其在藝術活動中發揮出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他還證明了兒童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和具有創造性的方式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從而得到別人的理解。在幼兒園進行泥塑活動教育過程中,以幼兒為本,尊重幼兒的想法等原則一直貫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首先,泥塑活動的主題、內容、材料等都是來源于幼兒的日常生活當中一些喜歡的作品或是喜歡的游戲等,并不是教師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創設的。例如,“過新年”主題便很好地反映出幼兒在平時過新年時的景象,很好地呈現出了幼兒在過新年時進行的游戲活動、吃過的美食等,這些都是幼兒親身經歷過的,選題內容也自然都是從幼兒的生活中提煉的,非常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所以它遵循幼兒的心理,使幼兒對泥塑非常感興趣。其次,幼兒在進行泥塑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教師應該注意讓幼兒在創作中體驗到更多的快樂和滿足。
三、泥塑活動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一)綜合各學科提高泥塑活動機制
泥塑活動本身屬于幼兒教學五大領域的中藝術領域,但是在實際活動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泥塑活動不僅包括藝術領域,還能將其他四大領域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從而通過泥塑活動使幼兒得到全面發展。
(二)培養幼兒良好的社會性發展
在幼兒進行泥塑創作的過程中,教師也能夠對其社會領域進行良好的教育和培養。在進行泥塑創作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幼兒在不同方面遇到不同的問題,而對于教師來說,不能完全、及時地兼顧所有幼兒的問題,因此當幼兒遇到問題的時候,大多數時候還是會選擇向同伴求助。
例如,在以“秋天”為主題的泥塑活動中,一名幼兒在創作小男孩帽子的時候遇到了問題,于是他便轉向旁邊的幼兒,向旁邊幼兒求助,在旁邊幼兒的幫助下,他們很快便一起將小男孩的帽子捏好了。此過程不僅培養了幼兒的團結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增進了幼兒之間的友誼。
四、結語
泥塑活動是幼兒園教學過程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因此幼兒教師應該給予泥塑活動足夠的重視,積極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將活動的自主權交給幼兒,通過與各領域相結合,很好地培養幼兒的全面發展,提高泥塑活動教學的質量,體現出泥塑活動教學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孫大勇.幼兒園區角設計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才智,2014(29).
[2]張玉玲.淺談幼兒園區角活動的設計與實施[J].科技視界,2015(08).
(責編 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