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玲 徐志鵬 孟 彪 楊 倩 杜慶泉/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
在2020年3月18日國務院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環節中,文旅司發言人強調,文化產業工作要“有序開放、狠抓線上、幫扶企業”[1]。面對高校圖書館短期無法正常開放的局面,拓展高校圖書館服務功能,激發圖書館特殊時期社會責任感,挖掘廣大師生在線服務潛力,打造網絡書城,建設“互聯網+”書店,成為特殊時期維持并拓寬高校圖書館文化功能的發展趨勢。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傳統直白的紙質書籍閱讀模式難以吸引廣大學生瀏覽閱讀,許多圖書館線下閱讀量不斷下降,讀書與莘莘學子的距離似乎越來越遠。
然而,我們欣喜的看到,新媒體的飛速發展為全民閱讀的推廣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眾多出版社與音頻網絡平臺展開聯動合作,傳統書店開展讀書沙龍、親子閱讀等活動,以及社交軟件中涌現出大量“讀書打卡群”,打造線上互動閱讀平臺,弘揚全民閱讀,激發學派辯論熱潮,為推動“書香校園”建設提供了新方向。
“墨緣軒書林”在線書店是一個依托學院圖書館海量數據,創辦的書刊購物與閱讀互動的電子平臺,打造一款強調“以書會友”的網上書店。以此培養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閱讀習慣,推廣科學、系統、規律的閱讀學習模式。讓閱讀繼續保持人的思想活力,在書海中獲得智慧啟發,滋養人的浩然之氣,培育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2]。
由于校區建成時間較短,圖書館館藏數量較少,圖書館在采購過程中注重采購類別多樣化、系統化,這就導致書刊采購范圍廣、單本(套)數量少的局面,從而出現熱門書籍供不應求,學術性強或宣傳不到位的書刊鮮有問津的局面。而運用“墨緣軒書林”在線書店,可以依托圖書館借閱排行榜與分類統計表,快速掌握廣大師生借閱需求,及時采購上架與推廣。
作為一所新型院校,校園文化底蘊較淺,無論是學術討論還是輕量創作,鮮有互相交流的空間。在線書店在經營書刊銷售的同時,還可以建立一個分享交流空間,以讀書沙龍、筆記征集活動為著力點,為廣大讀者提供線上經驗交流空間,消除傳統空間所帶來的隔閡感,增強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互動感、成就感。
高校圖書館作為高等教育行業的重要支柱,長期具有服務師生、傳播知識和培育人才的責任與義務。依托高校圖書館的在線創業團隊在經營的過程中要富有人文情懷,維護綠色純凈的網絡空間,牢固樹立社會責任意識。
多年來中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讓網絡空間思想文化更加多元化[3];由于網絡空間的匿名性等多重因素,讓持有不同學派、不同觀點的用戶在交流過程中容易引發沖突,極端情況下還會上升至人身攻擊,導致線上讀書沙龍等活動討論秩序紊亂,間接影響平臺口碑下滑。“墨緣軒書林”在創建過程中制定了《網絡禮儀規范參考》,先后引入“風紀委員”、關鍵詞屏蔽、違規舉報等制度措施,有效規范與引導用戶討論良性互動。
“墨緣軒書林”在線書店經過多方面考量,最終選擇依托“阿里云”旗下的云服務器進行網站建設與設計,采用云服務器方便快捷、且短期費用較低。然而在運營過程中,創業團隊技術負責人遇到數據保存失敗、遠程連接被拒絕、網站訪問很慢或無法訪問等技術問題。在創建過程中團隊各成員不斷學習研究,先后向計算機與軟件系多位老師咨詢溝通,暫時解決了部分技術問題。后期,創業團隊應增加網頁維護人員,努力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
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在線書店易出現業務開展范圍過大的情況。銷售文創產品、日化產品與食品等非圖書商品在短期內更容易獲得豐厚利潤,導致創業團隊在商品種類方面盲目擴大。為了規避這個問題,圖書館在監督過程中明確提出圖書類商品必須超過總商品半數的硬性規定。
1、書刊租售及其長遠規劃
在圖書業界,隨著市場分工的不斷細化,圖書館與書店之間的相互依存度日趨增強,特別是在全民閱讀與圖書館免費開放的大背景下,大力加強雙方的合作發展顯得尤為重要[4]。創業團隊通過對圖書館借閱數據和市場調研的調查分析,了解到教輔類和文學類圖書深受廣大高校師生的喜愛,常常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與此同時,通俗易懂的科普讀物、文學作品的二次創作、時事政策的專業分析等類型的書刊在平日里,在校師生向圖書館提交薦購申請后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得到回復,而在線書店可以及時聯系出版社或經銷商,短時間內即可上架,這一服務得到部分在校師生的認可與支持。由于書刊商品盈利模式比較固定,書刊銷售在基于傳統銷售、建立會員積分制度、推薦用戶前往圖書館查詢數據等方式之外,應當吸收借鑒電商營銷策略,為在線書店注入新鮮元素。在線書店可以借助在線閱讀交流平臺,通過調查征集、標簽設置、關鍵詞抓取等措施,快速分析各類用戶的不同需求,及時獲取與之相匹配的市場前沿信息反饋給讀者。從而建立以讀者為核心,整合書刊租售、經驗交流、熱點追蹤于一體的書刊信息極速相應模式。
2、發掘短視頻社區與直播平臺的消費潛力
越來越多的實體書店紛紛涌入短視頻社區平臺,不斷推出各類廣告視頻,開設名人講書、主播薦書、作者現場簽名等直播欄目。這些傳統書店融入新業態的舉措獲得社會各界廣泛好評與支持。但是這些措施大多數是目前實體書店經營困難下的無奈之舉,許多店主在吸引、留住短視頻社區與直播平臺用戶方面缺乏長遠規劃。大學生創業團隊由年輕人組成,擁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可以在短視頻錄制題材、動畫、敘事手法、或者直播現場設計、VR技術應用等方面切入,不斷創新營銷方式,推動校園在線書店走進社會。
1、探索圖書“盲盒”
“盲盒”作為一種新型營銷方式,由商家先公布所有包裹進去的商品樣式,消費者在“已知”范圍內,選擇感興趣的系列進行購買,其中部分盒子還藏有“特別限量款”,這樣給消費者帶來的驚喜體驗更有吸引力,同時也精準細化產品類別[5]。創業團隊可借鑒“盲盒”銷售手段,分析各類用戶群體喜好,挑選并包裝包含藝術攝影、數碼電子、學術報告、文學作品等類別中的熱門或優秀書刊,給用戶帶來驚喜體驗的同時更能拓寬讀者閱讀視野。
2、建立校外人士了解大學校園的“橋梁”
高等院校在中國具有相對封閉的特性,“神秘的大學校園”讓不少外界人士,尤其是周邊社區居民和高中應屆生及其家長感到好奇,魚龍混雜的網絡論壇不方便讓他們獲取校園生活的具體情況。開放的在線書店可以邀請院招生辦或者不同院系的老師對校園進行介紹,同時推薦相關書籍。既宣傳了所屬高校,又吸收了眾多新用戶。實現高校與在線書店的“雙贏”。
高校圖書館與大學生創業計劃實踐相融合的方式充分吸收圖書館和在線書店雙方的優勢,集書刊、網絡營銷、社交、創新創業孵化、“互聯網+”等要素于一體,從單一的高校資產向深度融合的文化產業方向邁進。此次“墨緣軒書林”學生團隊的創業實踐,離不開現代科技學院各位領導、老師和同學們的關心與幫助,在此向各位表示深深的感謝。希望之后的創業實踐中能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推動“互聯網+”書店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