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璐 韋 晴
/合肥工業大學
語言非常有趣,同樣的漢字放在語句中不同的位置中,就形成不同的詞語順序,最終表達不同的語言意義,如:我要學,要我學,要學我;同樣的語言意義可以簡單地順序表達,如:凱撒名句I came,I saw,I conquered;也可以用復雜的語言邏輯結構表達,如:I conquered because I saw after I came。日常的生活用語紛繁復雜,翻譯起來千變萬化,并沒有嚴格的唯一譯本;同樣,嚴肅的政府工作報告,也不是只能是一個模子套出來。例如:
原文:2019政府工作報告
譯文1:2019 Goverment Work Report
譯文2: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in 2019
譯文1是傳統的逐字翻譯方法,譯者保留了原文的語言結構,譯文則是譯者改變原文詞語順序,突顯“報告”這個核心詞,然后用三個介詞on/of/in來表達詞語之間的邏輯關系。
不同的譯文語言形式表達譯者不同的翻譯方法,本文就以政府工作報告的漢譯英為例簡要探討詞語翻譯方法。
動詞、名詞、形容詞、代詞等等詞類在各種語言中都不約而同地存在,但是由于各種語言在詞類使用上又存在鮮明的差異,如英語多用名詞,漢語多用動詞,詞類的轉換于是就成為一種常見的翻譯手段,這樣產生的譯文詞語才合乎譯文語言的表達習慣。究其根本,在語際翻譯中,詞類轉換是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由于受到語言經濟原則的制約而采取的一種詞語翻譯方法。
每種語言具有鮮明的特征,漢語傾向于多用動詞敘述,呈動態;英語傾向于多用名詞敘述,呈靜態。因此,在漢英翻譯過程中,由于名詞在英語中占優勢,可以采取把漢語原文中的動詞轉換為英語譯文中的名詞這樣一種詞類轉換翻譯策略,其結果是形成從動態到靜態的名詞化漢英詞類翻譯特征。例如:
(1)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
The year of 2018 was the first year for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uidelines of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當然,我們說漢語多用動詞,英語多用名詞,但是有時候在漢英翻譯過程中,我們也可能把漢語的名詞轉換為英語的動詞,因為謂語動詞是英語句子的軸心,因此,在政府工作報告漢英翻譯過程中,可以采取把漢語原文中的名詞轉換為英語譯文中的動詞這樣一種名詞動詞化翻譯轉換策略,其結果是形成從靜態到動態的動詞化漢英翻譯特征。例如:
(1)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contributed 63% to economic growth。
(2)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著力推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We intensified efforts to implement the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y by focusing on accelerating the shift from the old driving forces to new ones。
在政府工作報告漢英翻譯過程中,除了跨語動詞化和名詞化詞類轉換翻譯策略,有時由于語法結構或修辭手法的需要,也可以采取跨語形容詞化或副詞化詞類轉換翻譯策略,即把漢語動詞轉移為英語形容詞,形成跨語形容詞化或副詞化詞類轉換翻譯策略,例如:
(1)堅定信心,攻堅克難。We confidently overcame difficulties.
(2)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8000家。The number of newly accredited national high-tech companies exceeded 8,000.
英語中名詞占優勢,而介詞連接名詞,也呈現出優勢,因此漢英翻譯過程中,在翻譯包含連續幾個動詞的漢語句子時,在確定了英語譯文中的謂語動詞體現漢語原文中的主要動作意義之后,還要通過跨語介詞化詞類轉換方法翻譯原文中的其他動作意義,以求英語譯文符合英語表達習慣;
(1)過去一年是本屆政府依法履職第一年。The year 2018 was also this government’s first year to perform,in accordance with law,the functions of office.
(2)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著力推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We intensified efforts to implement the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y by focusing on accelerating the shift from the old driving forces to new ones.
英語的謂語動詞是其語句的核心,其他動詞都作為附屬圍繞核心動詞建構語句的復雜結構。因此,在政府工作報告漢英翻譯過程中,漢語連用的動詞往往只能有一個動詞稱為英語語句的核心謂語動詞,其他常常被轉換為英語的動名詞、現在分詞或過去分詞形式,形成跨語非謂語動詞化詞類轉換翻譯策略,例如:
(1)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實現區域優勢互補。Urban-rural integration was promoted to achieve complementary deve-lopment amongst different regions.
(2)國家級企業研發機構達到145家,位居全國前列。The number of state-level corporate R&D institutions reached 145,ranking amongst the top across the country.
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嚴復說“一名之立,旬月踟躕”,因為語詞翻譯過程中,在翻譯一個詞語時往往可以選擇多個詞語來表達同樣的意義。如何在眾多同義詞中選擇是一個認知上的問題。
同義詞(synonym),指用多種不同的詞語來指稱同一事物,而每一個詞語又有著某種程度的差異;一種語言正是因為有許多既相同又相異的詞,才使語詞顯得豐富多采,使語言更具活力。
翻譯實踐表明,兩種語言在詞語語義上的跨語對應關系只在一定認知條件下相對地存在著,同一譯者對同一詞語在語句中語義范疇上細微差異的理解以及不同譯者認知上的差異往往都會造成同義詞一詞多譯的結果,例如:
(1)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和中高速增長。We kept economic performance within an appropriate range and maintained a medium-high growth rate.
原文與譯文語詞的跨語語義對應關系是雙語翻譯的大前提,它是進行語言符號轉換的理據,借助于跨語語義對應關系,文本轉換才能夠得以實現。但這種跨語語義對應關系又是非常復雜的,絕非理想中的一一對應關系,而是一對多的交錯對應關系,反映了譯者翻譯認知的復雜性和模糊性。
本文主要從實踐的角度,結合英漢兩種語言各自鮮明的語言特征,簡要討論了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漢譯英技巧,重點討論了詞語翻譯中的詞類轉換和一詞多譯問題。理論來自于實踐,實踐凝練的結果就能夠產生理論。翻譯理論和實踐相輔相成,這是本文著力于實踐探討漢英翻譯技巧的初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