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雯
/池州職業技術學院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所接收的外部信息呈現出多元化特點,為避免其對學生道德、價值觀念產生不利影響。需在不同學科中,增加思政教育內容,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積極價值觀念。大學英語作為高等教育階段的重點課程,利用英語教材、網絡平臺內思政元素,推進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是高校思政教育事業的新嘗試。因此,本文基于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價值,對如何開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展開研究,希望給予相關從業者建議與參考。
互聯網技術使得學生教育環境產生相應改變,大學作為培育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場所,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建設課程思政,是為在新媒體環境下,滿足學生價值、觀念培養需求。并且在當前時期,慕課、翻轉課堂、多媒體、微課等新型教育模式,為大學課程思政改革帶來更多可能性[1]。而英語作為高等教育中,多數專業的必修學科,教育工作者需以大學英語教學為途徑,結合新媒體時代中教育事業的開放性、民主性特點。應用多種網絡平臺、資源,及時掌握學生思想意識變化,有效調整思政教育內容。
課程思政是以學科知識教學為渠道,在課程實踐中,融入思政教育內容,從而同步實現學科知識講授、思政教育目標。而在新媒體環境下,各網絡平臺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較為龐雜,使得學生在接觸網絡平臺期間,其辨別能力、是非觀念被侵襲,無法形成正確、積極世界觀。并且大學英語課程,屬于西方語言文化,教育工作者只有將課程思政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才能在學生掌握語言文化技能基礎上,提高學生思政素養[3]。
教師需積極推進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以思政教育為手段,發揮語言學科教學,引導學生表達思想內容、意識的實踐優勢。再者,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目標具有一致性,促進大學英語學科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對學生自強、愛國、自信等個體特質形成有著明顯促進作用[2]。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英語課程思政建設,要求教育工作者結合《大學生英語教學指南》中重復提出的“思想性”概念,在大學英語課程實踐中,著重體現大學生英語教學中現實問題意識。同時梳理大學英語教育事業中,中西方社會文化差異,讓學生能夠用英語講授中國故事,傳承中國文化。在此期間,教育工作者需在指南引導下,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前提,將中國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主要建設內容[4]。并協助學生在教學中,堅定“四個自信”,進而強化大學英語課程問題意識、思想性特點。為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中,確保教材、思政教育需求銜接性,教育工作者應主動挖掘現有教材中思政元素。
教材是英語學科、思政教育現實融合主要載體,在新媒體環境下,教師需整合大學生英語網絡教育資源、收集思政教育素材,用以豐富、調整大學英語教學內容。以推進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保障英語教學中,思政教育質量。除此之外,為突出課程思政、大學英語教學活動的聯系性,教師在教材更新中,可增加中國傳統歷史中英雄、偉人的事例,請學生使用英語知識,討論、講授中國故事。借此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增強其思辨能力,使其在信息技術進步中,具有辨別網絡信息真偽的能力,成長為符合時代發展,不被網絡不良文化所侵蝕的應用型人才[5]。除此之外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利用思政教育內容較為豐富的語料,講解教材內語言現象,通過聽讀新時期,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英文論述,使學生在英語知識內化中,感知愛國主義精神。
另外教師在英語教學中,以教材內容中思政元素為融合點,在講解英語課文時,滲透思政教育知識。有利于深化學生思政意識,為學生塑造正確價值觀念,以發揮思政教育功能,促進學生綜合發展[6]。
新媒體環境下,教師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中,可作為大學英語教學引導者,以及課程思政建設踐行者。其教育理念與課程思政觀念是否一致,影響著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觀念塑造效果。同時在新媒體時代,學生被多元文化所沖擊,若教師思政管理不到位,將不利于英語課程思政建設,阻礙學生思政水平的提升。所以為推進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相關院校需重視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7]。一方面,高校應建立教師培訓中心,鼓勵英語教師積極參加馬克思主義、十九大精神理論學習活動,并通過學習、培訓,掌握我國社會主義理論關鍵成果,用以提高自身思政水平。同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結合英語教材,選用恰當思政理論,將其滲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
由于當前時期,學生所接觸思想、文化觀念更為多樣。并且大學英語課程是以西方文化為核心的學科來校,為避免西方資本主義觀念,對學生思政理念產生沖擊。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需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自強不息、愛
國等思政教育內容,與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融合。在大學英語第一課堂中,堅持理論、制度、文化、社會主義道路自信,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時,牢記為祖國奉獻的民族責任[8]。另一方面,高校應利用“多語種競賽”、“傳播中國聲音”、“外研社杯”英語辯論賽等第二課堂活動,通過組織學生參與、鍛煉學生英語技能等方式,提高學生思政水平。除此之外,高校可開設與馬克思主義、十九大相關的專題講座,使學生深入理解中國文化,理解中西文化差異性。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中,要求教師在學生英語技能培養基礎上,重視思政教育知識在英語學科教學的滲透。為此,教師應整合大學生英語網絡教育資源,收集思政教育素材,同時靈活利用第二課堂活動,堅定學生文化自信。借此實現高等教育中,立德樹人教育目標,創新單一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