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玲 譚余娟
/茂名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密不可分,其最根本的任務是培養高技術技能人才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而連接區域經濟與高職院之間的一個關鍵要素就是專業設置。當前,茂名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與區域高素質人才需求匹配不高,因而制約了區域經濟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畢業生的地方就業。高職院校應從市場需求出發,把目標定位為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結合自身的辦學實力,適時適度調整、優化專業設置,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2019年,茂名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約為3252.34億元,比上年增長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81.60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1124.89億元,增長2.5%;第三產業增加值1545.86億元,增長5.9%;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17.9∶34.6∶47.5,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其中六大主導產業,包括指石油化工、農副產品加工、礦產資源加工、特色輕工紡織、醫藥與健康、金屬加工及先進裝備制造等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93.4%。
近年來,茂名提出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深入推進新一輪技術改造,提高傳統產業技術水平和質量效益。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水海產品精深加工、海洋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建設海洋新興產業集群發展高地;發展提升現代服務業,加快構建以創新為戰略支撐、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現代金融、人力資源相配套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發展全域旅游,籌備建設茂名旅游大數據平臺,實施“旅游+”行動;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著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實施“互聯網+農業”戰略,積極發展農業新業態。
茂名現有茂名幼兒師范專科學院、茂名農林科技職業學院、茂名健康職業學院、茂名職業技術學院和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大學(濱海校區)等5所高職高專院校,其中,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大學(濱海校區)和茂名農林科技職業學院2018年首次招生。從2019年茂名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及招生情況了解到,茂名5所高職高專院校招生專業大類19個涉及16個,涉及96個專業,招生專業數最多的是教育與體育大類,其次裝備制造大類。調查結果顯示,茂名高職院校招生人數最多的前三位的專業大類分別是教育與體育大類、電子信息大類和財經商貿大類,這三大專業大類對接的都是第三產業,占比已經達到55.31%。設點最多的專業是會計、計算機網絡技術,有四間院校同時開設。同時還發現,目前對接茂名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已有3所院校開設,對應新能源產業的專業有1所學校開設。
綜合茂名市5所高職院校各專業對應三大產業所占百分比分別是:與第一產業對應的專業平均占比為3.67%,這與茂名市第一產業所占生產總值17.9%相差較大。與第二產業對應的專業平均占比為24.25%,相對第二產業所占生產總值比例34.6%,第二產業對應的專業開設比例還是偏低。與第三產業對應的專業平均占比為72.09%,相對第三產業所占生產總值比例47.5%,第三產業對應的專業開設比例偏大,究其緣由與該地區茂名幼兒師范專科學院和茂名健康職業學院培養的學生都是服務第三產業有關。
高職院校擔負著為區域培養高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從而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因此,其專業結構的合理設置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結合茂名市2019年的產業結構狀況及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情況,將高職教育專業設置按三大產業結構進行適應性分析,高職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存在一定的差異。
與第一產業密切相關的學校是茂名農林科技職業學院,該學院與第一產業相關的專業設置僅有畜牧獸醫、園藝技術、現代農業技術、水產養殖技術等4個專業,2019年茂名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壯大海洋經濟、加快鄉村振興工作目標,因此在專業設置個數偏少,招生人數偏低。
與第二產業密切關聯的院校是茂名職業技術學院、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大學濱海校區,主要以土木建筑和裝備制造大類為主,主要專業有建筑設計、建筑工程技術、工程造價、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工業機器人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這些專業都是兩間院校設置相同的專業,與茂名當前經濟主導產業吻合度不高。
與第三產業密切相關的院校主要有側重于文化教育類的茂名幼兒師范專科學院,有側重于醫藥衛生類的茂名健康職業學院,還有電子信息大類和財經商貿大類招生比例較大的茂名職業技術學院和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大學。第三產業過于集中開設的專業是計算機網絡技術、會計兩大專業,導致人才集中、過剩嚴重。
茂名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地區六大主導產業發展趨勢存在一定差異。與石油化工對接的專業只有石油化工技術、應用化工技術;與農副產品加工對接的專業食品加工技術;與特色輕工紡織對接專業有化妝品技術、印刷媒體技術、數字圖文技術;與先進裝備制造對接的專業工業機器人技術;與醫藥與健康對接的專業有藥品經營與管理;與礦產資源加工對接的專業有寶玉石鑒定與加工。總體來說,針對茂名六大主導產業開設的專業數量偏少,遠遠不能為地區產業提供人才的需求。
茂名在新一輪經濟發展中提出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大力發展裝備制造,加快發展提升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全域旅游,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而茂名高職院校對接新興產業的專業設置已遠遠落后。如第一產業專業設置及覆蓋率過低,目前,國家大力倡導振興鄉村經濟,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而茂名高職院校還沒開設高科技的現代化農業相關專業,不能緊密結合區域經濟發展趨勢,將新能源、互聯網+、高科技的機械制造等多個領域融合到農業專業中去。第二、第三產業的新興產業對應的專業已經設置了工業機器人技術、新能源汽車等專業,但總體上不能滿足茂名市以產業科技創新為驅動力,做大做強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等的產業規劃。
2019年,茂名市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17.9∶34.6∶47.5。而同期與之對應的是,茂名市高職院校三產對應專業設置比例3.67∶24.25∶72.09。其中,一產專業設置主要集中在畜牧、園藝、農技等專業,二產專業設置主要集中在土木建筑和工程數控等專業,三產專業設置主要集中在計算機網絡技術、會計等專業。由此可以看出,一產專業設置比例嚴重偏低,三產專業設置比例相對偏高,容易造成電子信息和財經商貿大類專業畢業生市場需求過剩的問題。因此,茂名市高職院校應適當提高一產、二產專業比例,適度降低三產專業比例,積極構建高職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發展相吻合的動態調整機制,使高職專業結構與區域三大產業結構相吻合,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人力支撐作用。
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是為地區經濟發展輸送高技能人才。因而,在專業設置方面,高職院校要積極主動向地方政府了解本市產業概況、企事業單位的人才需求信息等,從而找準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方向,尋求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契機。同時,高職院校結合區域人才需求,主動與區域內企業進行溝通,共同探討專業設置問題,調動企業為學校的專業建設提供技術支持;學校專業帶頭人主動邀請行業專家和技術能手共同制定專業培養方案,共同完成教材編寫、技術開發等,使高職院校能夠與產業結構實現同步升級,使企業和高職院校實現共同進步、資源共享和互惠互利。
高職高專院校在專業設置中應該充分考慮自身的實力,包括辦學條件、辦學經費、師資隊伍等因素,不能只是追逐社會熱點,創辦一些所謂的熱門專業。應該以區域經濟發展需要、企業認可度高、就業形勢好為標準,篩選一批特色專業,不斷做大做強,突出自身特色。目前茂名市5所高職院校都已基本形成各自的專業發展特色,如茂名幼兒師范專科學院側重于文化教育類,茂名農林科技職業學院側重于農林牧魚類,茂名健康職業學院側重于醫藥衛生類,茂名職業技術學院側重于土木建筑大類,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大學側重電子信息大類,因此,各高職院校應充分結合學校自身辦學優勢,積極主動跟進茂名市產業結構新格局,建立專業預警、退出機制,構建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的專業集群,形成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專業體系。
在設置新專業之時要體現前瞻性,充分考慮新興產業的發展前景及可持續性,分析產業結構變化可能帶來的新需求,深度挖掘新興產業如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領域對應的人才需求,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有效人才供給。結合茂名第一產業產值比,要及時調整相關專業設置,相應增加生態農業技術、休閑農業、農村經營管理、海洋漁業技術、寵物養護與訓導等專業,培養現代農業漁業高技能人才,改變當前低效、廉價的勞動力問題。從《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印發2019年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統計表的通知》中了解到,專科畢業生中農林牧魚類就業率最高。第二產業在專業設置方面各高職院校結合自身實際,著力發展現代化工業、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相關專業,相應增加物業管理、城市信息化管理、村鎮建設與管理、新能源汽車技術等專業,助力推動茂名市產業的順利轉型;第三產業專業設置出現了嚴重人才過剩的問題,因而校際之間要加強交流與溝通,整合有效資源,對某些專業進行預警或減少招生人數。如要適當減少會計、電子商務的招生人數,相應設置休閑服務與管理、社區管理與服務、老年服務管理、家政服務與管理、社區康復等現代服務類專業,不斷完善家政、養老等社會領域專業,保證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質量,提高適應區域產業變革及新經濟發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