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杰
/河南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發展機遇和挑戰,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認知新媒體教育優勢,提高思政教育效果。高校要切實改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加強對大學生網絡素養方面的培育,進而更好地通過利用互聯網展開思政教育,拓展大學生思政視野,提高當代大學生思政素質。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融合新媒體技術,可以推動思政工作效率的提升,進而改善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進而實現大學生思政工作目的。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充分利用新媒體手段將思想政治理論內容上傳至網絡,擴大了思政教育范圍,突破了傳統的教育形式。通過及時更新網絡內容,為大學生傳達馬克思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拓展了大學生的思政視野,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整體效果。由于新媒體具有十分便捷的服務功能,大學生可以擺脫時間和位置的束縛,通過網絡就可以與教師進行有效交流,教師可及時針對學生問題進行解答。新媒體與思政教育的融合,也能夠為大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服務,制作圖文并茂的學習資料,學生更容易去接受和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應用發展,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模式也發生著變化,新媒體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個性化、自由性的交流平臺,更容易提升網絡資源的互通發展。大學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建立相應的人際交往世界,促進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豐富大學生自身認知,可以利用交際平臺實現資源互換。新媒體環境,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交流空間,增進學生之間的心得交流和經驗分享,從根本上可以改善學生因交流閉塞而產生的不良心理,有助于思政工作的有效引導。
在新媒體環境下成長的大學生,他們有自身的發展特點,若依舊沿用傳統的教育引導模式,很難達到真正的教學目的。新媒體技術在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創新價值,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建立先進有效的學習方法,為學生提供了更優質的學習環境,進而推動當代學生的成長發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重視新媒體的有效應用,發揮新媒體教育優勢,為大學生的職業發展、實習實踐等提供更多渠道,滿足當代大學生成長發展需求。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教學引導的核心,傳統的教育模式下教育工作者占據主體地位,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但在新媒體信息時代,學生常通過網絡查詢獲得知識內容,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信息化技術的運用不夠靈活,使其處于被動的地位。由于新媒體教育形式主要是通過網絡,使得思政教育工作者與大學生無法直接面對面交流,教育工作者需要及時適應這種教學環境,對教育工作的實施有更大挑戰。大學生在新媒體環境中生活,改變了其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同時也在無形中削弱了教育工作者的話語權,學生通過自己在新媒體上獲取的信息進行判斷,逐漸形成自己認同的觀點,不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實施。
目前各種新媒體平臺內容豐富多樣,由于網絡信息的發布具有自由性,使得信息的發布者常常帶著個人的觀點和主觀情緒創作信息,使得大學生接觸到各種價值觀的信息,若學生缺乏正確的信息判斷能力,則會影響到學生自身健康發展。新媒體平臺中大量資源都是碎片化的,且無法保證內容的專業性和科學性,網絡上一些混雜正能量信息的內容迅速傳播,可以快速占領新媒體陣地,無法保證讓大學生接受正確的主流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還處于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形成的階段,愿意嘗試新鮮事物,對于新媒體抱有嘗試和好奇的心理。大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基本都要依賴新媒體,思政教育工作也開始利用新媒體展開,然而目前對于大學生網絡應用情況的監管力度不大,大學生自身對網絡誘惑缺乏正確認知,很容易沉迷網絡影響自身發展[1]。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雖然順應了社會發展潮流,但其中還蘊藏著各種風險因素,若不加強大學生新媒體使用監督管理力度,則不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大學生長期使用新媒體,則與現實世界產生隔閡,削弱了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流能力,嚴重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違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初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接受新媒體帶來的挑戰,首先應該在教育觀念上實現有效創新,抓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契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深刻研究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新特點,更好地理解新形勢下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標,深刻轉變教育觀念和工作模式。高校要重視培養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政教育團隊中的有效應用,為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新媒體先進技術培訓,提升思政教師和相關工作者的新媒體應用能力,進而更好地結合新媒體促進思政教育效果的提高。高校通過利用新媒體平臺傳播社會主體核心價值觀,提高網絡資源的利用率,搶占思想政治教育制高點,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
在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及時創新教育方式,重視大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創新思政教育工作內容方法,以滿足當代大學生的教育需求。高校要充分站在大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切實解決大學生思政問題,開展更有意義的思政教育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對思政內涵的學習積極性[2]。大力宣傳新媒體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優勢作用,提升教師的現代教育意識,激發教育工作者更多教學技能,創新傳統教育模式,圍繞大學生的真實教育需求展開教育引導,進而提升思政教育方式對學生的服務水平。
高校應結合新媒體技術優勢科學地開設有效課程,通過利用媒介資源開設網絡課程、社會實踐課程等等,創設校園網絡信息化發展良好氛圍。高校通過積極開設有效課程,很好地輔助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讓大學生能夠參與到思政教育活動中,進而更好地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指導。大學生思政工作者可利用網絡論壇發布當下關注度較高的熱點話題,吸引學生紛紛加入到話題討論中,能夠激發學生對思政知識背景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自身的思政素養,遇到現實問題能夠更好地應對和解決。
綜上所述,高校應充分認知新媒體技術中更多的教育價值,尤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程中,應該積極創新教育方式,有效融合新媒體技術優勢,進而提升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質量的提升。在充分注意提升大學生網絡素養基礎上,利用新媒體信息優勢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吸引學生對思政內容的關注度,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實現高校育人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