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小娟/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國內研究者認為自媒體所具有的開放性、便利性和相互性使得高職學生的人際交往變得更加快捷、方便、自由、廣泛,學生的人際交往范圍得到擴展,有利于高職學生傳遞與交流感情,建立更加廣泛的人際關系,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增強高職學生人際交往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緩解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國內學者們一致認為,自媒體對高職學生的人際交往影響巨大,分為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但是對于自媒體情境下高職學生人際交往的深層次的理論解讀仍然比較薄弱;另外,對自媒體情境下高職學生人際交往的對策層面的研究還處于自發階段,提出的對策還停留在經驗層面,缺乏有效性和實證性。
德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哈貝馬斯指出了交往行為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具有行為能力和語言能力的交往主體,主體之間在互相理解的情況下進行交往,使他們的計劃或本身的行為能夠達到一種共識,通過友好協商得到一種大家都認可的,都愿意遵守的或者相互制約的一種準則,分析了自媒體人際交往中的關系,并提出了改善自媒體人際交往行為的建議。
大部分高職學生認為自媒體交往的地位更具平等性,進一步驗證了自媒體交往相對于現實人際交往來說,它的平等性更能得到充分的體現。正是它的平等性及匿名性等顯著特征,用戶使用時可以不受外在條件的限制,可以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與交流對象交往,過程中雙方的地位都是平等的,這就使得交往主體能夠放平心態,輕松愉悅地進行自我展示與自我表達,此時情感表達會顯得更加自然,用戶更加愿意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絕大多數高職學生都表示自己的朋友當中有通過自媒體交往認識的。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我們不可能獨立存在,必定要去接觸、去認識身邊不同的人。高職學生群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他們時刻保持對社會的好奇心,非常渴望結識志同道合的伙伴來充實自己的社交生活。借助自媒體社交工具能夠讓高職學生結交心靈相通的朋友,因此他們更有可能去建立新的人際關系,拓寬了朋友圈范圍,還能收獲純真的友情與愛情。網絡的平等性和多功能性讓學生更容易結交朋友,方便建立更為廣泛的人際關系,這無疑是社交媒體的一大優勢。
大部分高職學生支持自媒體社交有利于提高語言表達和交往能力。可見,自媒體社交降低了人際交往的復雜性,相較于現實人際關系來說,它是一種更為單純的人際交流,擺脫了各種硬性條件的束縛。高職學生借助這個平臺鍛煉語言表達技巧,抒發內心的真情實感,即使是性格比較內向害羞的同學也能很好地與他人交流,日積月累,他們的交際語言變得更加生動,交往能力也隨之提高。總的來說,自媒體社交平臺的出現與發展,給高職學生用戶的人際交往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他們可以拓寬朋友圈,可以認識現實生活不能接觸的朋友,能夠得到身心的放松和心靈的慰藉。
一方面,高職學生過于依賴自媒體,導致高職學生人際交往缺失。高職學生依賴手機實際上是依賴自媒體。“機不離身” “全天候在線” “手機綜合征”,等等,都體現了這一傾向。高職學生過多依賴手機和自媒體,只關注“朋友圈”,必然會忽視現實的人際交往和真實的社會生活。
高職學生通過自己的虛擬新形象展開自媒體交往,展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使自己在自媒體上成為與現實生活中不一樣的人。雖然說,虛擬的自媒體世界不可能完全脫離現實,但是一旦高職學生在自媒體世界中塑造了遠離現實的虛擬自我形象,就容易導致自身人格發展錯位,甚至會陷入過度自我美化的境地而無法自拔,最終造成現實自我與虛擬自我的偏差越來越大。自媒體作為一種社交渠道,其本身應該是為現實生活服務。如果顛倒過來,造成了現實自我為虛擬自我服務,導致二者的嚴重脫軌,勢必會影響高職學生現實自我的實現和現實人際交往的順利展開。
在新媒體交往中,交往主體可根據需要隨意隱藏、更換、強化自己在現實生活的身份。自媒體交往的隨意性、匿名化、高頻次以及娛樂化,加劇了交往對象的流動性和復雜性,使得高職學生在交往中的歸屬感逐漸喪失、情感逐漸弱化。不僅如此,很多高職學生在自媒體交往中習慣用抽象符號來表達想法,這樣更容易使高職學生疏遠現實人際關系,產生現實孤獨感和焦慮感。除此之外,過多在新媒體交往中投入精力和時間,會使高職學生的生活越來越虛擬化,在現實交往中的情感投入和歸屬感也會大量流失,造成情感冷漠、內心孤獨問題的出現。
由前文我們得出,學生自媒體交往存在著最基本的信任問題,很多人選擇在自媒體上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與他人進行交流,這一現象值得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為此,應構建自媒體道德規范,加大法律規范力度。高職學生對自媒體科學使用的積極性應當鼓勵和支持,但為了保證自媒體交際的安全性與合法性,須加強自媒體的信息管理,加大法律規范和技術防范力度,用法律約束和處理不利于高職學生身心健康的自媒體行為,確保高職學生接受文明、正能量的自媒體信息。總之,要堅持道德和法制建設相結合原則,盡可能發揮兩者在維護自媒體社會秩序過程中的最大效用。
作為高職學生活躍程度最高的場所,高等學校需要主動承擔起責任,采取措施豐富他們的校園生活,這才是最重要的。針對高校,提出下列建議。第一,組建自媒體教育宣傳團隊,正確指引高職學生交往行為;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豐富高職學生的文化生活;加強校園網的管理和建設,營造良好的自媒體文化氛圍。第二,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最優質的自媒體學習環境,確保無論是在圖書館還是教室,學生都能通過瀏覽校園網站進行課程內容學習及課外知識的學習。深入了解學生的需求,組織網上交流活動,把校園自媒體真正利用起來。大家可以一起聊天,分享學習心得,觀看優秀的影視作品,共同享用優厚的資源,也能借此機會向學生傳播校園文化,以及自媒體交往基本素養與道德,有利于學生凈化心靈,熏陶情操。
對高職學生來說,社交工具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使他們與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同學變得不再那么親密,把太多的時間用于自媒體交往,卻不和他們談心。為此,高職學生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自覺遵守社會規范,正確看待自媒體交往與現實交往。不可否認,自媒體世界具有極強的誘惑力與吸引力。但我們一定不能被其中虛擬的美好事物沖昏了頭腦,對撲面而來的信息要有理性判斷能力,堅決抵制自媒體不良信息的侵蝕,減少對自媒體的依賴。第二,珍惜身邊最親的朋友和親人,要重視現實人際交往,懂得尊重身邊每一個與你擦肩而過的人,多和他們交流自己的內心,努力充實自我,活出自己的精彩,把最寶貴的交流時間留給最珍貴的人和事。
總之,通過自媒體平臺對高職學生人際交往影響的實證分析,可以發現自媒體平臺具有兩面性,對高職學生的人際交往既有明顯的積極影響,也有一些消極的影響。高職學生的人際交往更為復雜,更為廣泛,獨立性更強,也更具社會性,社會、學校和高職學生自身都應該想方設法規避自媒體平臺對高職學生人際關系的負面影響,這樣才能促使高職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