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君/山西職業技術學院
目前,大部分院校的教學方式都是以培養并提升學生基礎知識為最主要目的的,很容易忽視對學生三觀的培養重視度,從當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新的發展大背景下,學院擔負著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養成正確價值觀的重要任務,尤其是國家各級教育部門對高等職業院校提出的各類要求來看,德智體全面發展逐步成為新的標準。由此來看,高等職業院校應積極調整教育模式,特別是在語文課堂教育中增加三觀教育的比重。
中國正在提倡把人口數量上的優勢逐漸轉向人力資源的優勢,塑造具備原創精神及精良工藝的大國工匠。在這樣的極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情境下,高職學生成為國家關注的重要群體。
高職院校學生很多都是因為應試教育成績不理想,對高職培養目的以及專業還不太了解。高職學生中有的學生是因為未樹立遠大目標,沒有激勵效應,思想比較實際;有的學生是渴望有所成就,但是缺乏的是堅定的精神以及腳踏實地深入實際的精神,比較崇奉享樂主義價值觀。人類缺少價值觀就會在精神世界迷失,有的學生變成精神世界的迷失者,每天沉浸在網絡游戲中荒廢大好人生。此外,我國有的高職院校在教育方案上缺少人才培養這一方面,尤其是理工類院校,重視技能,缺少人文教育,僅僅認為專業的技能才是重要的教學方向,將價值觀就都拋向政治老師,但是學生往往會對這門課程不感興趣,可見效果并不會理想。這樣畢業的學生雖然是有著精湛的專業技能,但是一旦踏入工作場合那么他的積極性肯定是差強人意的,最終只能淪為有思想的“機器”,人生就此擱置。
習近平總書記倡導大力發揚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觀的構建是將人文知識作為重點的,通過大學語文的學習來提升高職生的人文素養,創建他們的社會主義價值觀,讓他們領悟為人之道,這肯定會比傳統式說教要管用的多。
剖析高等職業院校價值觀表現的基本現狀,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大多數表現出不注重實際表現,責任心較低,對成績榮譽過于看重,只追求個人利益,不考慮整體得失,對客觀事實分析不夠透徹等問題,根據有關調查結果,驗證了上述問題實際存在學生群體中。對此,高等職業院校切實要從根本出發,引導、督促學生培養良好、正確的價值觀。
當前所有的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年齡進入“00”后時代,年輕、活潑,活力都是他們的“名片”,處在認識價值觀的初期,平時以自我為核心的,具有很強的依賴性,自理能力弱沒有吃苦耐勞精神并且缺乏責任感。這個階段學生缺乏自控能力,價值觀受外圍因素影響波動大,所以針對學生群體的價值觀的培養要進行強化教育,來幫助他們增強辨別是與非的能力和強化自身自控能力。
在高等職業院校的語文科目教育中,富含人文元素,歷久彌新的文化可以對學生群體的價值觀培養帶來重要影響。由此可見,語文課堂的魅力因為自身的感染力及引導力對學生的價值觀培養和獲得帶動明顯,語文課堂不僅是價值觀的核心體現,更是公民道德基本規范與教學的重要聯系。
因此,核心價值觀與高職語文情境教學的融合對高職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很大益處。
一是要堅持科學性。高等職業院校的語文科目教學需要把教授知識和價值觀教育進行滲透聯系,真正融入目標教學任務當中,需要將制定各項指標逐項達標,并積極將教學內容中的價值觀授課比重增加,要樹立明確的目標,詳細、精準把好授課方向,以真正把適用于當代學生的培養機制融入授課課堂當中,真正實現認清、看懂、學會。
二是要做到巧妙融合。語文課堂的教案要精心研究,充分發現出教材里包含的重要元素,剖析出亮點、重點,把授課的內容浸透三者融會貫通,依據學生個人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把核心價值觀進行有有目的地融合進語文情境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以及教學評價中去。
三是要實現潛移默化。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在最恰當的地點抓住最好的時機,在日常授課中可以實現將課本知識所富含的精神食糧轉化成通俗易懂,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聽到、碰到的實例,并引導學生理解這些事情中蘊含的各種道理,通過過程教學很容易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不僅有效提高學生培養價值觀的興趣,更對性格養成帶來促進效應。
四是搞清楚差異性。因為每個學生的生活環境以及文化背景的差異,會導致高職學生的理解力、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這就更需要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注重差異化授課。授課老師要堅持活化教材內容,針對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經教學內容劃分至不同層次,切實達到都能接受、都會聽懂的效果。
五是實現持久與隨機并存。二者的有效融合,是需要授課老師長期研究教材內容,結合實際工作指南,制定符合學生高質量發展的課堂教學目標,這需要長期積累,更需要耐心和恒心。此外,老師還應該具備在課堂上隨機應變的教學能力,做到恰到好處的教學方式,來將核心主義價值觀與課堂授課進行有機結合。
一是與授課內容與價值觀有效融合。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轉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老師在設計教學計劃時,通過創新教學方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融合,加強培養高職在校生的道德品質。舉個例子來說,可以使用情境教學模式,將學生群體中喜聞樂見的事件、時髦話題及生活習慣等表現與價值觀積極融合到一起,研究制定有關教學計劃,加深與相關教材、時事串聯,將兩者有機結合,從而達到提升學習興趣,優化學習成果,更有利于課程鞏固,加深印象,進而提升學生整體素質。還可以通過網絡、線上媒體、公眾號等平臺的普及性等優勢,營造良好學習氣氛,加強交流與互動,切實將學習與親身經歷結合起來。
二是在強調閱讀帶來的作用。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應更多的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學習、汲取新的知識,要強調自主性和獲得感。加強閱讀量對于學生來說,不僅可以將教材文化知識與教學任務目標無縫對接,更能夠提升整體文化水平,加強基礎素養建設。這就要求授課教師在備課時,積極發掘教材資源,發現優秀書籍資源,結合實際引導價值觀的培養方向,注重學生積極獻身社會主義各項事業建設。要注重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傳承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優秀文化,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增加有關內容。例如授課教師教授愛國詩人屈原時,就可以通過對當時的時代背景及人物關系先行闡述,再講他的個人事跡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敘述,最后再把這位偉大的詩人優秀的品格和堅忍不拔,執著奮進的精神作為重點,去啟發學生如何向屈原學習,學習什么精神,今后將用哪些行動踐行這些感想,并自行閱讀相關書籍材料,驗證這些是否真實。通過這些手段和方法提升學生的認知,并養成正確培養價值觀的習慣。
三是引導將寫作中匯入價值觀。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堂授課中授課教師帶給學生的想法如何刻畫在學生的腦海中,并真正對學生的行為起到一定的影響、對思想認知帶來積極帶動,加強日常寫作是個好辦法。寫作可以凈化心靈,將實際感受記錄下來,在寫下來的過程中又會對這些想法進行重新思考,這個過程將有效的幫助學生樹立健康、樂觀、向上的三觀。理論結合實際,所有的生活、學習、工作過程都離不開,通過加強寫作能力,不僅對整體素質有質的提升,還會對學生的思想帶來升華,更容易讓他們感受到獲得感。
綜上所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高職語文情境教學相融合的研究,是課程改革深化的必然條件,體現出課程的創新與傳承。高職語文老師通過二者相融合提高高職語文情境教學課程的地位,相信定會能夠迎來語文情境教學在高職課堂發展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