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
語言景觀作為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廣泛受到社會語言學以及語言應用學的重視,在符號學和心理學等多個學科也受到廣泛關注。語言景觀的具體含義是指城市環境中的各類標語所構成的語言景象,語言景觀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將文字作為考察對象,關注重點是標牌語言使用的過程中所反映的社會語言現實。例如通過一個公眾場合中的語言呈現的多寡,便可以分析出某種語言在社會中的地位。不僅如此,語言景觀也反映了官方管理機構和標牌所有者和讀者之間的語言搭建過程。
語言景觀概念最早在1997年被Landry&Bourhis 在學術論文《語言景觀族群語言活力》中正式提出并逐漸被廣泛使用。兩人在論文中將語言景觀概念定義為:“出現在公共路牌、廣告牌、街名、地名、商鋪招牌以及樓宇中的公共標牌上的語言共同構成某個屬地、某一地區或者是群的語言景觀。”隨著對語言景觀的研究程度不斷加深,語言景觀的涵蓋范圍也越來越寬,在語言景觀研究過程中也有學者從符號景觀提出了新的研究理論,認為語言景觀的研究除了關注標牌中的語言本身之外,還應當考慮語言與景觀、文化以及視覺話語之間的互動關系,研究的對象也不再拘泥于傳統的語言標牌,還拓展到了包含圖像、音視頻和語言等非語言符號的多元化話語。如宣傳彩頁和電子顯示屏以及電影海報和車票等等。
相較于國外,國內對語言景觀的研究起步較晚,學者孫利于2009年12月在《江西師范大學學報》發表了名為《語言景觀翻譯現狀及其交際翻譯策略》一文,這是國內首次應用語言景觀概念及其相關概念進行研究的文獻,自此,語言景觀的相關研究在我國開始受到廣泛關注。隨著國內研究的不斷加深,不同領域的學者從多方面對語言景觀展開了研究,隨著研究角度的不同,語言景觀在各個領域開始被廣泛運用。
隨著我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全球范圍內掀起了漢語學習熱潮,中國也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廣泛設立孔子學院,以增強漢語的影響力,并在國內大力推廣對外漢語教育,培養了一大批從事漢語教育的相關人才,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世界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讓世界更加深刻的認識中國。
在此過程中,語言景觀作為一門語言的表現形式,具有潛在的文化功能,這在漢語言傳播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語言景觀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能進一步提升漢語的教學效果和中華文化傳播,以此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在公共空間中戶外文字通常以形形色色的語言標牌為載體,這反映了某一地區的語言生態,也構成了當地的實體語言環境。語言標牌將人的生活空間轉化成具有語言意識形態的空間,將信息或意義傳遞給讀者,同時利用潛移默化的特征影響人的思想和行為。在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中語言環境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在將英語作為外語的學習過程中,由于缺乏英語語言環境使英語學習遭遇了巨大阻礙,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加快,英語在語言景觀中越來越普遍的被呈現,這些英語文字作為英語使用的實例,為英語學習者提供了真實語境來源。在外語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通常會利用街道上的標牌文字作為教學素材,以加深其語言意識。同樣,在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語言景觀的構建,也能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將標牌上的漢語文字作為教學素材,加深學習者的印象,從而使學習者更好的掌握漢語。
皮亞杰的構建主義理論認為“兒童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初步建立起對外部世界和規律的認知,從而使自身認識結構得以發展?!睒嫿ㄖ髁x學習理論強調學生通過語言環境進行知識探索,主動發現對所學知識的意義。由此可以看出語言學習者雖然在學習之初不認識文字本身,但能通過接觸環境中的文字知道文字可以傳遞多種信息,這表明語言可以通過使用不同的手段進行意義上的構建和操控。語言景觀在此過程中為這種構建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語境,借助語言景觀使現實世界中的漢語成為便利的教學資源,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從而使學生更有效的掌握語言并學習所涉及的知識。
語言景觀具有其獨有的文化教育功能,不同類型的語言景觀也能傳播不同的文化。教育工作者可以依據語言景觀進行有意思的教學情境設計,使學習者通過語言景觀中的情境設計感受中華民族的文化,從而使學習者達到文化教育的目的。
在漢語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利用漢語標牌中的漢語情境結合教學活動,能有效促進學習者學習興趣提升以及語言意識的培養。這樣的功能給對外漢語教育提供了一些啟示,例如在國際交流學院和孔子學院中,在進行對外漢語教學時,可以將語言景觀引入到課堂教學,為學習者提供真實教學情境和漢語語境。譬如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中國的楹聯文化,選擇這些合適的語言景觀素材,不僅讓學生在語言景觀中更好的認識了漢語中平仄、對仗、修辭以及書法,滿足漢語學習者的語言知識需求。同時更為深刻地認識了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不僅如此,教師也可以設計語言景觀為漢語學習者提供良好的學習素材,例如學習者設計文化標牌“入則孝,出則悌。”通過這種文化標牌給漢語學習者傳遞中華文化中的“孝”文化。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將語言景觀的設計運用于多種載體上,例如宣傳標語、電子顯示屏等等。
語言景觀雖然遍布于人的每一個生活空間,但大多數語言學習者往往不會有意識的查看周圍語言環境中的文字使用,也不會主動的反思語言所設計的社會現實問題。在此過程中,指導語言學習者關注身邊的語言景觀,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習者的語言意識,促進語言學習者對語言的地位和價值認同。對于學習者來說,通過語言景觀進行語言意識的培養,能夠幫助語言學習的發展語言形式的多樣化,大部分學習者在進行語言學習時已經初步具有閱讀環境中的文字能力,例如可以辨認公共路牌、地鐵站牌標志等等,這些現象說明語言學習者在進入語言學習前已經開始了閱讀探索,已經初步形成了探索語言環境中的文字的概念,培養語言學習者的語言環境,也逐漸成為識讀能力發展的基礎。
語言應用能力是第二語言學習者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語言是構成交際能力的基本元素之一,其具體內涵是指在具體情境中使用得體的語言的能力,在學習第二語言過程中,才是語言的交際意圖以及語言形式和交際語言等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能夠提高語言學習者的用語意識和語言應用能力。這也是語言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培養任務。
在傳統的第二語言教學過程中,獲得真實語境的機會有限,而語言景觀可以為第二語言學習者運用能力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學習資源。一些公共環境中的標識往往包含一些完整的句子,例如在課堂上為學生呈現街道標語“城市是我家、建設靠大家”,讓學習者較直觀、形象地感受這些文字中所包含的直接或間接的隱喻,并通過對這種語言的認識和學習,幫助第二語言學習者有效的培養自身的語言應用能力。
將語言標牌應用于課堂教學,能有效增強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幫助教育者拓展教學素材。漢語標牌往往都有具體的修辭特征,并且帶有結構對稱和韻律和諧的特點,例如中國傳統節日“春節”中常見的春聯“一帆風順年年好,萬事如意步步高?!蓖ㄟ^這些具有韻律感的教學素材,能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漢語的結構特征。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將以漢語標牌為載體的語言景觀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可以針對不同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在課堂上為學生呈現豐富的課堂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的廣度和深度,以此體現語言景觀存在的語言文化,促使學習者更好的掌握漢語,并能在實踐中加以應用。
語言景觀作為一種教學工具,能夠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意識、語言應用能力等等,通過漢語標牌的使用,能夠為教學課堂提供豐富的教學內容,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以此促進學習者對漢語學習的興趣,使學習者更有效的掌握漢語,語言景觀的應用也能更好的反應漢語文化和中華文化的傳播,最終能提升我國的軟實力和文化綜合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