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瑞/青海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當前我國城市社區管理模式是以政府為主導,以社區自治為輔的行政性管理模式。在新時期下,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單位人逐漸朝著社會人的角色轉變,相關職能機構也發生了極大的調整,很多公共服務、管理職能都從以往的政府承擔轉向社區承擔,由于當前政府主導的社區管理模式還存在管理主體單一、社區自治能力差、居民對社區服務不滿意、街道辦事處事務處理程序復雜等問題,極大的影響到社區管理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必須積極探尋一種全新的社區管理體制。
從當前城市社區管理體制看,還存在管理體制不順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社區組織自身問題,在社區管理中,社區居民的自治權利是需要相應的社區組織進行維護的,而在實際中,很多社區還缺乏相應的社區組織體系,或者是社區居委會代替社區組織,導致社區自治性比較差,難以發揮其效應。(2)主體關系不順,社區組織、社區居民是社區管理中最重要的三個主體,但是在實際中,由于這三個主體之間的關系不順,從而極大的影響到社區管理效果。社區管理活動中,社區組織、社區居民之間應該是平等的關系,而在具體的管理中,經常會出現社區組織服從領導、社區居民服從社區組織的情況,社區管理主體之間從平等關系變成附屬關系,導致社區管理活動很難有序的進行。
在新時期下,隨著現代管理理念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新管理模式被應用在社區管理活動中,社區管理體制也呈現多樣化狀態。在實際社區管理中,仍然存在濃厚的行政色彩,首先在街道辦事處,其工作量很大,由于政社不分的原因,使得街道辦事處具有很多行政管理事務,難以充分發揮其社會管理的職能。其次,在社區自治組織中,其工作方面具有很強的行政化色彩,如社區居民缺乏發言權、社區自治組織被動服從街道辦事處的安排,導致社區自治組織管理職能逐步弱化,而居民也會因此感覺自己的意見得不到尊重,不再相信社區自治組織,甚至是產生抵抗心理,極大的影響到社區自治組織的公共服務管理職能。
在社區管理中,社區服務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也是促進社區建設的重要方式,就目前而言,在城市社區管理中,社區服務工作大多局限于便民服務、家政服務、特殊群體服務等方面,對于其他方面的公共服務則很少涉及,如居民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服務、教育服務等。從社區服務層次看,可以將社區公共服務簡單的分層精神生活服務、保障服務、救助服務等幾個方面,其中救助服務是為了保證社區居民的生存;保障服務是為了保障社區居民的正常生活;精神生活服務是為了促進社區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而從當前城市社區服務情況看,還有很多不足,一方面缺乏相應的社區服務管理機制,并且社區缺乏配套的公共服務設施;另一方面社區居民對公共服務滿意度低,社區總體服務質量差,這就對社區管理的規范進行帶來了極大的制約。
在新時期下,實施城市社區管理活動時,必須建立權責明確的社區管理體系,社區管理體系應該由社區成員代表、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等共同組成,其中社區成員代表是社區管理的決策者,需定期對社區公共事務、公共事業等問題進行討論、決定;社區黨組織需要在思想上對社區管理活動進行引導,把握原則、方向,支持社區自治,不干預社區管理日常事務;社區居委會主要負責社區管理的日常事務,是社區居民自行管理、教育、服務、監督的群眾性組織。在社區管理活動中,還需要盡快健全資源配置機制,加強社區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斷提高社區公共服務能力,滿足社區居民的各項公共服務需求,平衡各方利益,提高社區居民對社區的認可度。要完善社區工作機制,加強社區文化建設,規范社區道德,通過社區文化、道德實現對社區居民的約束,從而有效的減少社區居民之間的矛盾,促進和諧社區建設。
在城市社區管理活動中,部門必須從民生優先的角度出發,準確定位的新角色,從而更好的促進城市社區管理活動開展。在新時期下,應該將角色定位在以下幾個方面:(1)引導者,在社區組織成長中,應該承擔引導者的角色,要主動去幫助、扶持社區組織的成長,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社區自治發展,同時還可以準確把握社區發展方向,能引導社區朝著規范化、法治化的方向發展。(2)組織監督者,在社區管理活動中,社區可以對社區活動進行組織,并幫助社區組織自我組織,同時還能對社區活動進行良好的監督,避免出現超權行事的情況。(3)保護者,在社區管理中,應該出臺相應的政策對社區組織進行保護,并給予其相應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使得社區管理活動可以穩定進行。
在新時期下,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社區服務的內容要求也越來越多,衣食住行、學習、娛樂、健康、教育等民生話題越來越受社區居民的廣泛關注。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集中社會、社區等各方面力量,建立全面的社區服務體系,囊括生活服務、就業服務、公共服務、急救服務等各方面服務內容,為社區居民提供多樣化、全方位的服務,使得社區居民生活更加有保障,以此保證社區管理活動的有序進行。要進一步加快社區服務的產業化、社會化發展,在實際中,有很多社區服務項目具有低償、福利、微利等性質,與社會化、實體化經營相似,對此可以推進社區服務的產業化、社會發展,并建設全新的服務領域,滿足社區居民對公共服務的各項需求。此外,還需要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在社區公共服務作用的作用,通過社區論壇、社區網絡等,與社區居民進行匿名溝通交流,全面了解社區居民的想法、需求,從而針對性的為社區居民提供公共服務。
城市社區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于“不管而管”,是由居民自主管理,社區居民不僅僅是社區的居住者,同時也為社區管理的主客體,當前城市社區管理的情況看,還存在社區居民管理意識不強、社區管理不積極等現實情況,對此,加快社區居民自治建設顯得刻不容緩。首先要拓寬居民的參與空間,要鼓勵居民志愿組織的建設,如合唱團、治安巡邏隊等志愿性社團,拉近居民之間的感情,加深居民交流,并通過各種文體活動的開展,促進居民團隊意識的發展,提高居民凝聚力,為社區組織的自我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其次要注意居民參與形式的創新,如開展居民單元自治、建立社區居民公約等,讓廣大居民針對與自身利益相關的問題進行協商,共同思考解決方法,充分調動居民的主動性。
綜上所述,新時期下,民生問題越來越受關注。城市社區管理是民生問題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在社區中,居民是最基本的組成單位,也是居民生活、生產最關鍵的場所,要想真正的做好城市社區管理工作,就需要立足于民生優先理念,對城市社區管理體制進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