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飛張琳琳/洛陽職業技術學院信息技術與城建學院
我國高校輔導員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就已經在國內重點高校試點設立,隨著改革開放和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和進步,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帶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在輔導員隊伍建設過程中起宣傳導向作用[1]。在國家實行素質教育,面向市場定位多元化教育的今天,高校輔導員也從單純的思想政治老師轉變成在了解當代大學生專業特點,個性化特點的基礎上,進行專業心理輔導,細致生活輔導,多面化職業教導的“三導向”職業化專業化教育者。
按照《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輔導員、班主任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2]”青年學生在大學階段正是思想活躍,想法單純直接的年紀,對待新鮮事物接受的速度快,但是辨別和分析的能力不足。由于各地職業類院校的興辦,學生人數的驟增,高等職業院校輔導員人員配置嚴重不足,短時間內達不到國家意見中的師生配比,所以輔導員擔任了更艱巨的學生管理和學生輔導工作。學生在學校學習生活的過程中,衣食住行都與校園息息相關,輔導員如何做好學生校園生活的重要屏障和保護傘,幫助學生克服初入集體生活的不適,盡快融入班集體生活中,引導學生盡快轉變學習理念,樹立高遠職業目標,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困惑和迷茫,幫助學生逐步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3]。
由于多數職業院校的學生按照國家高考錄取批次來看,不屬于傳統意義上高分“精英”學生層次,雖然學生中不乏有思維敏捷,動手能力強的佼佼者,但是大多數學生都是中學階段缺乏系統的基礎學習,缺失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高考失利,其中思想上自由散漫者不在少數,更有甚者,是中學階段令老師家長頭痛的“問題學生”[4]。在面對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期的青年學生,輔導員如何能夠快速了解掌握學生情況,如何能夠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及職業形象,也是對輔導員職業化建設提出的新議題。
輔導員應加強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規律的研究,借鑒“一體兩翼”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一體”是指系統講授、專題教學、實踐教學“三位一體”,“兩翼”是指研究型和互動型教學模式。研究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心理發展過程和專業學習相結合,在日常學生管理中也能將系統理論,專題研究,實踐方法相結合,總結出適合本專業學生管理的方法。輔導員在工作過程中,在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力度同時,要了解所帶學生專業基本特點及專業發展情況,在職業教育過程中著力引導學生符合專業發展的國家要求,倡導學生站在國家戰略層面進行職業規劃,認真踏實學好專業技能要求的各類知識,同時帶領學生進行模擬職業探討,在討論分析過程中使學生逐漸明白專業的職業面向和適合自己的專業崗位[5]。比如在對會計專業的學生在日常教育中,要凸顯新時期中國誠信治國的大環境,在校就培養具有嚴謹作風的學習態度,在日常活動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誠信為本,童叟無欺的職業精神。
輔導員在開展具體工作時也不能做“祥林嫂”,避免反復的老生常談,要了解學生真正的思想動態,分析學生思想問題癥結,有針對性的與學生開展對廣泛的互動。例如在中秋節與學生進行茶話會,區別于簡單的吃吃喝喝,與學生一起感恩父母養育之恩,體味中國傳統文化對于我國各行各業的影響。增強學生自信心和競爭意識,使學生在不斷地自我意識強化過程中,逐漸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感基礎上,努力上進,以實現自身價值回報父母和國家的殷切希望[6]。
在輔導員專業化建設過程中,團隊化合作模式顯得非常重要。“專業課教師+輔導員”的團隊合作,對學生的職業規劃以及生活心理輔導都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專業課教師了解專業特點,了解學生學業掌握情況,輔導員了解學生的個性以及特長愛好。將專業課教師與輔導員的日常工作形成團隊化結合,能讓輔導員結合學生學習情況與學生日常表現相結合,對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針對化輔導,同樣,專業課教師通過輔導員掌握的學生日常表現情況,對學生階段性學習做出客觀評價,在學生學業和生活遭遇變故和障礙的時候能夠給予學生最大程度的幫助。輔導員定期與專業課教師進行座談,對學生情況進行記錄溝通,使學生情況在教師心中不再有死角,這樣對于職業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例如召開主題班會,模擬企業招聘,讓學生自主選擇崗位,并針對崗位準備簡歷,公開演說崗位實戰計劃。同學可以互相評價模擬崗位表現。最后由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進行總結,針對每個同學的性格特點和專業水平,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最大程度上讓學生們在自我層面上實現社會價值體現。
通過建立考核機制能夠將輔導員工作明晰化,使輔導員明白自身工作重心和責任范疇。同時輔導員之間也會形成有效的良性競爭,對彼此的工作也是一種促進。引入教學工作中的“評教”機制,輔導員階段性的工作表現不僅僅有上級領導參與評價,輔導員同事,輔導員所管理的班級學生,亦可對輔導員工作進行評價。可以設立明確的評價細則,也可以不拘泥于形式,以問卷調查,或者建議書的形式反饋至輔導員處。對于工作中存在的疏漏和問題,大家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輔導員也可以針對問題反思工作中的不足,對于工作中存在的困難,也可以通過“評教”反映出來,這樣使學生管理工作常處于透明和動態過程中,在不斷的調整和改進的過程中,最終達到職業院校輔導員建設的穩步前進。
現如今職業學院的輔導員大多是從本科院校甚至是國內一線院校畢業的應屆大學畢業生,他們的求學經歷,學生管理經驗,都不是針對職業教育和職業院校的學生。所以對于輔導員管理隊伍中的上級學生管理部門,要對從事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輔導員提供最有針對性的培訓和鼓勵。從校內外聘請優秀職業教育工作者對新進輔導員進行培訓和座談[7]。使輔導員在工作時能做到心里有底,心中有數,在開展工作的時候有經驗可循。培訓的過程對于大多數輔導員來說也是交流學習的過程,在交流的過程中能夠形成具有學院專業特色的學生管理工作方法。
輔導員專業化建設在我國高校建設中的作用日漸凸顯,職業院校輔導員專業化建設也成為制約職業院校發展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輔導員專業化探索的道路上,按照新時期國家對職業教育改革的要求,在專業技能人才培養的高標準下,打造一支讓國家放心,讓家長安心,讓學生舒心的專業化輔導員隊伍也顯得尤為重要。輔導員也作為職業學院建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只重要力量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探索前進的過程中,教育者秉承“教育為公以達天下為公”理念,一路前行,從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