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世銓/江蘇省揚州市施橋鎮文化站
近些年來,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日益富足,城鄉居民對于精神文化的追求越來越高,精神文化生活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廣場舞,一種新興的娛樂方式,以其輕松愉娛的旋律、簡潔明快的步調、輕松自由的形式和極具娛樂性的特點,深受人們的認可與推崇,是風靡城市鄉村的一道靚麗風景線。飯后茶余跳跳廣場舞,既能鍛煉身體,又可陶冶情操,獲得愉悅和精神享受,豐富了工作之余的文化生活。做為一種通俗的文化體現形式,廣場舞既是社會經濟發展富足的體現,也是地方群眾通俗文化興旺發達的象征。因勢利導的推廣廣場舞,對于社會關系的和諧,對于民眾文化生活的豐富,有著積極的意義。
廣場舞,是一種簡潔而通俗的社會文化形式,其自身具有的簡單易學、通俗易懂特質決定了它在人們生活中體現出無限活力和迅猛的發展勢頭。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眾財富的逐漸積累,人們業余時間的日漸寬裕,對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向往。廣場舞的健康發展,對于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有著以下幾個方面向的積極作用:
廣場舞發源于城市,流行于鄉鎮,影響波及山村。是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和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而催生的一種新型文化活動形式。在廣場舞沒有登陸中國城市與鄉村之前,國人的業余時間是很緊張的,業余生活是很單調的。大不了就是飯后散散步,睡前溜溜彎兒,打打太極拳,扭扭大秧歌兒……業余生活形式單一,受眾面小。散步多以家庭為單位組隊,溜彎兒多以中老年人為主,至于太極大秧歌兒,大多以有團隊組織的老頭老太太為主體,一般人摻和不進去,也沒就什么興趣……廣場舞的橫空出世,解決了很多業余文化生活方面的問題。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都可以跳廣場舞。一個人跳盡性,一家人跳熱鬧。不需要動作多標準,只要跟上節奏就行。低門檻,高參與度的特點讓廣場舞很快就風靡全國,占據了城市鄉村的每一個角落,很大程度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形式。
做為每個人的基本素質之一,審美能力由于自身所受教育程度以及工作生活閱歷的不同而產生一定的差異。每個人的基本素質,包括審美能力在內,都需要不斷的提升與完善,但很多人的生活環境,不一定都具備這樣的條件。廣場舞做為一種集通俗音樂、簡易舞蹈為一體的大眾活動,可以讓參與的民眾在活動過程中,體會到來自心理和感觀的愉悅享受。在美的享受中,可以實現一定程度上的審美能力提升。就連過往路人,駐足旁觀者,也會在濃烈的節奏與氣氛中,感受到心情愉悅和精神振奮。這種零距離參與和深入的感受,對于個人樂感、色彩、節奏、形體等方面的審美能力會有質的提升。
社會的高速發展,行業竟爭的日益激烈,生活壓力的不斷加重,工作節奏的迅速加快,直接造成人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不健康,身體素質越來越差。比如廣大的上班一族,996之后,就想放松一下,好好的呆在家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是操作電腦,就是玩手機,大不了再看看電視。這樣的生活狀態,短時間還沒什么問題,時間長了,對身體健康極為不利。如何才能吸引這一批社會精英們走出家門,適當的鍛煉一下自己呢?這時候“老少通吃”的廣場舞就發揮出其不可替代的優勢來了,新潮的音樂,奔放的舞姿,嗨翻的人群,都散發出強烈的吸引力。不用更多的勸說,人們就會不自覺的參與其中,隨著歡快的音東,邁開雙腳,揮動雙臂舞動起來!在愉悅心情下盡情的扭動,對于身體素質的增強有著積極的作用。
隨著國家城鎮化進程的有序推進,人們的居家方式有著微妙的變化,特別是由農村進入城市這部分居民變化更為顯著,那就是:房子與房子的距離變近了,人與人之間交流卻越來越少了。強化了以家為個體的空間獨立性,弱化了人與人之間必要的感情聯系,“對面不相識老死不往來”的情況比比皆是。這樣的居家模式,對于大眾心理健康和社會交際能力都有直接的影響,十分不利于社會和諧與發展。廣場舞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可以綬解這種情況的惡化。群眾的參與欲望被激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隔離帶被折除,大家獲得了一個氛圍良好的交流空間,相互之間有了傾訴的對象,心靈上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孤單。所以說,廣場舞的推廣,對于群眾情感交流,對于社會的和諧構建,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
做為一種自發形成的群眾性活動,所有的參與者,都是根據自己的主觀意愿來做為決策依據的。這樣的自主活動,呈現出參與人員流動性大、團隊組織相對不穩定的情況。要想長久有序的開展廣場舞活動,就得先形成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人員隊伍。比如,要有至少一個具有一定專業舞蹈水平的領舞老師,來負責廣場舞的技術要領教學和現場領舞工作。還可以在舞者內部推薦幾個協助管理員,來負責舞蹈的組織,場地的協調以及相關設備器材的使用與管理。有功能完善的隊伍做為支撐,廣場舞才會走理更加長遠。
一個活動要想能夠長時間的吸引群眾,一定要有它自己特別的地方。目前的廣場舞活動,在特色方面不太鮮明,伴奏歌曲千篇一律,舞蹈形式大同小異。沒有特色的廣場舞會讓參與者提不起興趣,久而久之會影響到廣場舞的長遠發展。在突出活動特色這個方面,可以從兩個方向著手思考:第一,突出地方特色,比如我們重慶酉陽地區的土家擺手舞,四川西北地區的藏族鍋莊,都具有鮮明的地方民族特色。當地及周邊老百姓,都特別喜歡把這些舞蹈做為廣場舞的主旋律。各個地方在發展廣場舞的文化的時候,可以先挖掘具有本地優秀傳統文化特色的一些舞種,進行適當大眾化的改編(避免太專業化了老百姓完成不了相應動作)。第二,根據不同年齡層來進行不同類別的舞蹈編排。每一個年齡段,都會有不同的喜歡風格,年青人喜歡勁歌熱舞型的,老年人喜歡舒緩優雅型的……我們為不同年齡段的人編排不同的舞蹈,就相當于為不同口味的人準備不同的菜品一樣,這樣的針對性服務會吸引更多的廣場舞愛好者,促進廣場舞文化的迅速發展。
任何民間活動要想健康有序的發展,相關部門的監督和管理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管理部門,肩負當地文化建設和管理的重擔,作為權威專業組織,可以針對老百姓自發組織的廣場舞活動,適當的介入,給予方向上的引導和運營上的管理。首先,提供場地。廣場舞的活動空間,應做到固定、安全、方便和不擾民這幾點基本要求。其次,為活動提供專業人才。專業的舞蹈老師來到群眾中間,對領舞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或是直接培訓廣大舞者,讓廣場舞更加接近專業化。還有,給所轄區域舞蹈隊伍提供專業的音響燈光設備。最重要的一點,協調舞蹈團體和所在社區居民間的關系,讓廣場舞在不擾民的情況下健康的發展。
由此可見,做為一種新型城鄉居民業余生活娛樂方式,廣場舞對于群眾文化生活動有著豐富形式和推動發展的作用,能夠增強民眾體質,提高大眾審美能力,有利于社會關系和諧發展。城鄉文化主管部門,應積極主動的適當介入到廣場舞活動的管理中去,幫助完善舞蹈團伍建設,給予人員和設備上的支持,協調好舞蹈團隊和當進居民之間的矛盾沖突,讓廣場舞這種受群眾喜愛的文化形式更好的為群眾文化健康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