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冰潔/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信息是一種常用文體,作為溝通情況、反映問題、交流經驗的載體,是上情下達、下情上報的重要渠道。對于高校,信息是展示高校各方面工作的窗口,展示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方面的工作亮點和成就,加強對外宣傳、擴大學校知名度、提升社會影響力;同時也是各級部門了解學校、科學決策、制定措施、推動工作有效落實的重要基礎和依據,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校要圍繞大局反映情況、報送信息,把信息報送作為抓好黨的決策部署和教育方針政策落實的重要抓手,做好新時代的“千里眼、順風耳”,把各方面新情況新問題、貫徹落實黨中央方針政策的意見和建議、干部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等及時收集上來,歸納綜合,分析研判,第一時間報送,為上級部門科學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強國建設進入新時代,“雙一流”建設不斷加速,各高校進入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信息工作在學校全局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高校必須要牢牢樹立大局意識,緊緊圍繞學校工作,進一步增強和改進新形勢下信息工作,不斷增強信息工作的敏銳性、主動性、時效性和創新性,不斷提高信息服務決策效能,努力把信息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信息”是一種常用的文體,但是在實際寫作中,經常與其他文體混淆。一是要區分于“報告”。從定位上來說,報告是行事文體,報告的定位主要是下級機關向上級機關呈送的陳述性上行公文。基本功能是匯報工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或建議,答復上級機關的詢問。報告重在匯報,反映事實,突出知行功能。信息雖也具有反映事實的功能,但定位上,信息主要是下情上達、上情下達,爭取上級領導支持、推動難點問題解決,展現單位面貌,樹立單位形象。從寫作要求上來說,報告屬于公文,必須遵循公文格式和要求,信息則沒有固定模式,要求開門見山,平鋪直敘。二是要區分于“新聞”。從服務對象上來說,黨政信息的服務對象一般都有嚴格的確定性,具有專屬性,而新聞面向大眾,具有公開性。從效用來說,信息側重參謀效應,新聞偏重于宣傳效應。從選材來說,信息更關注影響施政活動的那些事實,特別是蘊含事物發展變化規律的事實,而新聞選材相對更廣泛,只要是新近發生的新奇的事實,都可能作為新聞的題材。從表現形式來說,黨政信息語言要求準確、平實,并具有一定專業性,新聞表現形式靈活多樣,語言要求生動活潑,有時兼具文學性。
只有清晰鑒別信息類別,才能推進信息工作的精細化研究。高校信息,可以分為“經驗類信息”“動態類信息”“緊急情況類信息”“輿情類信息”“建言獻策類信息”等。
經驗性信息是在工作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對實踐具有指導意義的好做法和好經驗。不但有具體的措施、成效內容,而且有可操作性和創新性對策建議。
動態類信息指反映學校重要工作進展情況的簡要信息,包括領導等到學校視察、調研及相關公務活動情況,重要批示指示及落實情況。
凡學校范圍內發生的或與學校密切相關的重大突發性事件、重要社會動態、緊急災情以及其它重要緊急情況,都屬于必須按規定報送的緊急情況類信息。
是專門對某些特定輿情狀態及變化情況進行描述、反映的一種載體形式,是描述和展現輿情的信息內容,同時也是經過收集整理和分析判研,能夠反應客觀輿情狀態和發展運作情況的各類信息的集合。
包括學校師生的思想動態;對國家、教育系統等重大方針政策的看法反映;對各領域工作的意見建議;對制定和完善有關法律法規的對策建議;對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的對策建議等。
目前雖然大部分高校均能高度重視信息工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部分高校及學校校內二級單位對信息報送工作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重視新聞宣傳而忽視信息報送,沒有充分認識到信息報送是上級部門了解情況、掌握工作動態、把握大局、參考決策的重要依據,也是宣傳自我、展示形象、擴大交流的重要渠道,沒有充分認識到抓好信息報送工作的重要性。對于信息報送仍然沒有從“被動”走向“主動”,停留在完成考核任務,完成約稿任務的層面,缺少積極謀劃,主動報送。
高校信息人員隊伍偏弱,很多高校信息報送工作沒有專人負責,“兼職信息員”較多,對信息報送工作精力投入有限。部分高校信息員更換頻繁,導致信息報送工作不連續或者出現斷檔或空檔。大部分高校校內沒有建立起信息員隊伍,二級單位沒有制定具體人負責信息報送,導致信息工作觸角無法延伸到“基層末梢”。
部分高校缺乏新形勢下做好信息工作的政治敏銳性和責任感、緊迫感,有的報送時效性不強;有的對信息和公文、新聞等概念認識不清,報送內容不符合信息要求;有的一稿多報,報送內容不精準;有的信息缺乏重點、亮點,缺乏特色;信息工作水平和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
高校應緊跟新形勢新要求新特點,出臺本單位信息報送工作辦法,對信息工作基本任務、機構職責、內容、要求進行詳細規定,建立考核激勵機制,提供規范化制度保障。
成立學校信息工作領導小組,全面領導和部署學校信息工作。不斷健全基層單位信息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一支黨、政、工、團、學相結合的信息工作隊伍,不斷擴大信息工作隊伍的覆蓋面,組建一支反應快、活力足的信息工作隊伍。打造由32個職能部門、近20個學院100余名信息工作負責人和信息員組成的信息報送隊伍,構建信息工作網絡,拓展了來源渠道。順利舉辦學校信息報送工作培訓交流會。
建立電話報送和文件報送相結合的報送機制。各單位發生突發事件時,立即電話報告信息工作負責部門,負責部門接到報告后,立即電話報告學校領導,同時按照領導指示上報上級部門。突發公共事件執行電話報告后,各單位立即上報書面形式材料。建立協同會商機制,成立學校信息工作群微信群、QQ群等,實現了及時發布上級部門要求、及時約稿、隨時聯絡。聚攏校內新媒體平臺,使學校近百個各類微博、微信平臺等成為信息采集的穩定來源。
針對網絡輿情信息的工作特點,狠抓信息的問題性、苗頭性和預警性,由宣傳部負責,建立網絡輿情報送機制,每日搜集網上關于學校的不安全及涉穩信息,整理后向相關校領導反饋,以便校領導迅速化解處理,防止小事端釀成大禍事,努力保障學校穩定團結的大好局面。學校充分發揮輿情信息“短、平、快”的特點,利用網絡實施發布學校的重大政策和決定,實情實報,及時消除誤會,盡量減少中間環節的阻滯。在做好日常動態信息、經驗做法信息、思想動態信息等信息報送的基礎上,還著重做好高基報表報送工作,嚴格按照教育部要求規整相關數據,嚴把數據入口關和出口關,嚴格審核、確保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