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金楠/
長春工業大學
中外合作辦學是高等教育辦學理念的創新和優化,同時也是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途徑,在合作辦學中我們要始終抱有積極態度,落實引進各種優秀的教學資源,彌補自身的不足。因此,本文將圍繞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難點與對策為主題來展開分析,通過詳細了解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再提出有利于促進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工作順利開展的可行性對策,為我國輸出更多具有專業性技能、綜合素質較高的優秀人才,推動社會的穩定發展。
當前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工作中依然存在各種問題有待完善,其中主要體現在未能形成明確的培養目標,中外合作辦學在我國已經有著十幾年的發展長河,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部分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缺乏人才培養目標,以至于對學生的就業以及發展造成影響。合理引入國外的各種教學資源,是實現中外合作辦學的目標,確保在教學工作中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國際意識以及國際交往能力的優秀人才的前提。但是不可否認,當前我國中外合資辦學的規模以及采用的培養模式都存在各種問題,目標定位缺乏專業性以及準確性,從而對學生的發展以及就業形成阻礙[1]。本身由于西方國家和我國的教育理念存在著差異性,所以各高校很難落實選擇良好的合作項目,這主要體現在中外合作辦學會由于辦學體制的教育手段以及管理形式缺乏一致性,而導致雙方合作的難度系數提升。即使是開展中外合作辦學,但是在專業以及規模上會受到限制,并對我國現有的教學秩序也將會形成影響。
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生源存在質量不高的現象,以至于未能給中外合作辦學的長遠穩定發展提供保障和動力。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社會發展的背景下,高考生源的數量呈現出減少趨勢,而且各合作院校的實際招生情況也不容樂觀,導致生源質量相對較低,為了處理這一問題,就應當落實開展專業化的宣傳以及降低院校招生門檻來吸引更多優秀的生源。
相關部門要體現出自身的各項職能,加強引導,注重建立內容完善的監管系統。在當前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已經進入到經濟時代,更應當支持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但是由于各相關部門缺乏有效引導,并未形成完善的監督系統,所以導致中外合作辦學工作未能有效開展,其中主要體現在合作辦學具有盲目性以及注重盈利性的現象,部分國外合作的院校對其整體資源并未開展專業審核工作,這種現象的存在將會阻礙不能順利引進優秀教育資源,導致合作辦學后教育資源依然水平較低,而且重復現象也較為常見。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更加注重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工作,我國高等教育建設步伐逐漸加快,但是高校中外合作辦學也需要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和機遇,為了促進各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工作的開展,有效處理阻礙中外合作辦學的各種因素,就應當注重以下幾點工作。
為了促進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應注重師資隊伍建設工作,中外合作辦學就是國高等教育辦學理念的改革和創新,也能促使我國傳統教育向著國際化的方向發展,高等教育辦學的主要載體是實現依據各種具體以及豐富多樣的國際交流合作進行的,并且吸收以及學習其辦學理念以及辦學形式,加強對文化傳統價值觀念的有效借鑒,促進我國教育事業有著更加廣闊的發展。中外合作辦學是新型高等教育辦學新趨勢,在當前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背景下,也是高等院校順應社會發展,跟上社會發展潮流的必然選擇。高等教育開展中外合作將會突破傳統的教育形式,彌補傳統教育的不足,通過引進國外院校各種優秀的辦學理念來實現我國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我國教育和世界教育相互接軌,為顯著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地位提供保障[2]。
在后續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工作中還應實現辦學形式多樣以及優秀人才培養國際化的目的,在當前我國學校采用的中外合作辦學形式主要有“3+2”“2+2”“3+1”等形式,而且目前還逐漸開始實行“4+0”,在這一教學背景下學生可以滿足不出國門就學習國外各種教育資源,落實引進各國家的ESL教學體系,實現建立和國際市場相互接軌的新型課程體系的目的,促使學生接受專業教育,促進其全面發展,培養具有國際服務意識以及滿足我國社會發展的復合型人才,這對我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以及提升國際競爭力有著深遠影響。
為了實現組織一支專業性技能較強、綜合素質較高的師資隊伍,在實際合作辦學工作中我國教師應積極地參與中外合作辦學的各種教學實踐,通過這種手段提升教學能力,并且加強外語學習。而外籍教師所采用的先進教學經驗以及教學模式會促使我國教學監督管理系統的優化,實現時刻激勵我國教師團隊,并為我國教師團隊提供改革以及創新思路,為學生開展更加專業、高效的教學工作。
各相關部門應最大限度地體現出自身各項職能,對中外合作辦學工作足夠重視和關注,制定完善的制度,加強監管審查。需要注意的是,在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單憑依靠統一的條例是缺乏合理性和專業性的,應根據各地域以及各高校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出不同的規章制度,因為由于地域以及學校自身教學經驗存在差異性,會存在各地區中外合作辦學發展不平衡,這就要求各相關部門注重資金支持以及合理化引導,積極鼓勵部分高校落實開展專業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來提升科研以及教學水平,并鼓勵部分高校向優秀高校的合作辦學優秀示范點學習,汲取更多經驗。與此同時,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管審查的專業性和科學性,為促進中外合作辦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保障。除此之外,實現通過政策考核等手段鼓勵各高校實現“走出去”以及“引進來”,利用該手段拓展我國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新領域以及新項目,最大限度滿足我國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個性化需求,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經濟轉型以及建設小康社會。
通過上述問題分析,我們充分地意識到重視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實現和國外學校合作辦學,將會給學生們提供文化交流、舉辦國際活動的機會和空間。但是不可否認,當前在高校中外合作辦學中依然存在著各種問題有待完善,其中主要體現在缺乏明確培養目標、生源質量有待提升、相關部門缺乏有效引導,這就要求各高校領導和當地相關部門在后續工作中注重師資隊伍建設、最大限度體現出相關部門的各項職能,實現為國內教師以及學生營造一種多元文化環境,促進我國教學工作的改革和創新,顯著提升高校辦學層次,為落實我國教育國際化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