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晶 陳 勇 史曉嵐/
南京旅游職業學院
當今社會,酒店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對于酒店行業人才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選用人才的第一標準就是職業素質,而重中之重就是職業心理素質。目前酒店行業的高速發展,在對酒店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除了要求酒店從業人員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業務素質、身體素質之外,更需要酒店從業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職業心理素質是職業素質中的一方面,也是心理素質的一部分。
所謂職業心理素質,是指人的一般心理素質在某一特定職業領域的具體表現,是人們能夠順利完成某種職業活動所必備的特有心理品質,主要包括職業意識、職業情感、職業態度、職業意志、職業個性等。
高職院校培養的以技能型人才為最主要的培養方向,酒店管理專業的技能型培養為酒店行業輸送后備力量。因此,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更加具有研究的重要價值。
就目前一些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自我認知度來看,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找準自己的定位,對于自我的認知度都不是很明確,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
1、定位偏高
一些中職上來的學生,感覺自己終于考上了大學,很了不起,也很驕傲自大,這樣的就會產生自負的心理狀態,然而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依然存在,就會讓學生產生墮落的情緒,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2、定位偏低
一些中職考上來的學生,在身邊均是參加高考進入大學的學生中學習,難免會產生成績不如高考生的感覺,心理上也會存在一定的失落感,對于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優勢發展沒有得到最大化的發揮,沒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和強項,從而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3、對于職業特征的認知度有所匱乏
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在擇業時并沒有考慮職業特征與所從事的職業是否匹配,往往只考慮薪酬待遇、工作條件和環境等物質利益。這也導致了畢業生就業率在畢業時相對較高,但是工作一年后酒店的人才流動率較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今后的職業生涯發展。
職業意識是指個人對所從事職業的認識、意向和所持有的主要觀點。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職業意識欠缺主要表現在:
從近幾年的招生情況而言,部分學生是通過服從支援調劑到酒店管理專業的,因此造成了對于酒店行業的不了解更不感興趣,在經過課程的學習后并沒有對崗位的選擇有一定的認識,對于酒店行業的熱愛度明顯缺乏。
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為酒店行業提供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和基層管理人才。高職院校所學的專業名稱是酒店管理,但是進入酒店學習是要求每一位學生必須從酒店的基層的服務做起,這也是為今后的管理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現實中很多學生對酒店行業特性、酒店職業及其發展的認知度相對缺乏,認為酒店職業的現狀與自己的職業理想產生了較大的差異,從而產生失落和是失望心理。于是學生們選擇拋開現在所學專業,轉而從事其他行業的工作,也就造成了目前酒店行業新進專業畢業生流失率較高的現狀。
情商反映的是個人在情感、情緒方面的自我調控和協調能力。
酒店行業是服務行業,又稱之為情緒性產業。酒店行業要求工作人員在服務時面帶微笑,給予被服務者親切的體驗。而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之中,每天重復很多瑣事,接觸不同的客人,這會使很多學生產生厭煩的不良情緒,這是職業情商不高一種體驗,對于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未來職業發展產生不利因素。
職業態度是指個人對自己正在從事或將要從事的職業所持有的主觀心理評價與心理傾向。所謂態度決定意識,就酒店行業而言,具備良好的職業態度,才能夠具有良好的服務意識和對客行為。
然而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以及環境都不錯,自己以及家長都不愿意選擇在酒店工作,大多數學生以及家長都對于酒店行業的服務工作存在一定誤區,學生產生諸多抵觸心理和懈怠情緒,對酒店服務工作產生不積極的職業態度,普遍缺乏服務意識。
職業意志是指個人在從事職業時所表現出來的克服困難的毅力和執著堅持的精神。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在求職過程以及剛開始工作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和挫折。一些學生由于自我抗壓抗挫的能力不足,不能應付和化解挫折所帶來的負面情緒,往往會選擇逃避畏懼等,從而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
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是推動未來酒店行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后備軍和生力軍。就目前而言,我國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職業忠誠度較低,主要是對口就業率較低且行業流失率較高。大部分畢業生在工作五年以后會選擇離開酒店行業,主要是五年的工作后,在職位上未能得到提升感覺自身沒有晉升的空間,工資待遇上沒有提高感受到生活壓力比較大。
高職院校應將高職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切實納入所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之中去,與課程體系建設有機結合,可以通過課堂教學(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實訓課程的實踐與操作,加強酒店專業或酒店行業的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中,不僅需要心理專業教師授課,更需要酒店行業專業心理人員授課,將行業中的職業心理素質培養的內容加入教學之中。
通過學校與合作的企業單位,以開展宣講的形式邀請企業單位的管理人員進入校園,開展不同形式的企業宣講會,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微信公眾號推送的方式,讓學生對企業文化以及職業心理素質等有一定的知悉程度;在校企合作的項目中,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在實習過程中加強職業心理素質的積極培養;通過校級的技能比賽活動如成才杯技能大賽、市賽、省賽的選拔等活動,讓學生們有針對性的挖掘自身的技能特點,努力培養并有力提高,增強學生的職業自信心。
校園內硬件條件的安全有序,環境整潔舒適,讓學生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加強精神文明的引導,理想信念的教育,讓學生學有所依;加強教師隊伍的有力建設,通過專業知識、技能以及職業心理素質的言傳身教,進而提升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效果。
為了讓學生職業心理素質得到提升,建議結合輔導員、就業指導專員、心理指導專員等,科學開展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輔導工作,幫助學生設立合適的目標、建立積極的信任關系、挑戰壓力等,提升自我的溝通技巧能力和團隊協作的意識,正確面對困難與挫折,提升自我的抗壓抗挫的能力,讓學生順利畢業和就業,更快地適應崗位,更好地學習、生活和工作。
中高職的學生自中專畢業進入高校以來,課程學習上的學習壓力比較大,尤其是英語學習以及專業課程的學習,文化知識的相對匱乏,總感覺有焦躁不安的情緒,因此課堂之中常伴有玩游戲睡覺等現象,而對于他們而言體育課程的開展可以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對于在玩中學習可以提高他們自信心以及職業心理素質。
體育鍛煉并不是簡單的鍛煉身體,更是對身體極限的一種挑戰,對心理意志的一種考驗,體育鍛煉能對學生職業心理素質起著積極作用。
經過一個學期的體育課程發現,中高職的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喜愛程度相對較高,男生傾向于籃球以及羽毛球運動,女生傾向于體育舞蹈類項目以及羽毛球運動,在運動中能夠讓學生的身體、心理均得到一定的放松,在面對失敗時有足夠的信心,通過努力扭轉失敗,逐步邁向成功。
體育鍛煉很講究團隊精神,學生在運動中能夠理解與人合作并達到多方互贏,運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耐力、意志力、體力等也會大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繼而培養適應能力,在學習與和生活中能更好地適應新環境新生活,提高綜合適應的能力,精神狀態尤為積極且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