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紅
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白舍鎮希望小學
小學階段是學習語文起步時期,該階段是學習語文道路上最關鍵的時期,只有在這段期間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各方面都培養好,語文基礎知識扎實,學生在今后的語文學習道路上才能一帆風順。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環節,可是閱讀過程存在乏味性,學生在繁多的閱讀過程中常常會感到枯燥和無趣,因此教師要提升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合理評價閱讀表達,這樣才能使學生閱讀水平提升。
興趣是每位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有了動力,學生自然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閱讀,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在課堂上,教師要營造良好的閱讀氣氛,激勵學生閱讀,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成就感,多進行閱讀提高和問答,增加與學生的互動,同時也能使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課本中。教師可以適當利用現代技術,使閱讀內容更加生動活潑。在課堂下,教師可以多推薦一些有趣、有“營養”的故事書,豐富閱讀內容。[1]
在課堂上,教師在讓學生閱讀課文前,可以先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閱讀完回答,先使學生在閱讀前打起精神,有目標的去讀。例如在講解“守株待兔”這篇文言文時,教師在帶學生讀譯文時可以先給學生幾個問題,為什么宋人會守在樹樁旁邊?整個故事教會了你什么道理?帶著問題閱讀使學生注意力更集中,閱讀完之后可能還對原文理解的不清楚,因為是文言文,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守株待兔這個故事的視頻,并和學生講解文中每個字翻譯對應其中視頻的動作和含義,通過視頻來緩解學生大腦經過閱讀和理解的疲勞度,再讓學生結合原文朗讀并回答問題。這樣做不僅可以提升閱讀的趣味性,同時也結合現代技術,改善閱讀課堂氛圍,這樣學生的閱讀水平才能提高。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常常會讓學生默讀、朗讀、多讀,卻常常忽視了如何指導學生研讀,研讀是改善學生閱讀思想的關鍵教學環節,在研讀的過程中,學生會自己思考,找尋符合自己、最舒服的閱讀節奏和方式,同時也能感悟到作者寫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感情色彩,增加閱讀理解能力。因此,研讀的培養也非常重要,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感情的講解。[2]
教師在講解文章時,都會先帶讀一遍文章,這第一遍帶讀非常的關鍵,教師要將文章表達的感情讀出來,用聲音側面表達內容中蘊含的情感,這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也能下意識感受文章中的感情色彩,更快的融入到文章的世界里面。比方說在閱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聲音要顯得低沉和憂愁,表達出自己離鄉的思鄉之情,在帶讀“圓明園的毀滅”要帶著悲憤的感情,通過帶有感情的閱讀,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將自己帶入到書籍的世界,轉換成第一視角看待這篇文章,學生對文章自然能理解透徹,閱讀的情感也會更加標準。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成長也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一般教師的評價是以表揚、稱贊為主,以激勵、鼓勵為輔,這樣評價的方式雖然能給予學生大量的信心,但是不明確指出閱讀錯誤,對改進問題的效率會有阻礙。因此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評價觀和教育觀,轉變以往的評價方式,利用“紅蘿卜加大棒”式的評價,在指出學生閱讀方面不足的同時也夸獎學生閱讀好的一面,多角度的評價,這樣學生才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快速改善,進而提升閱讀能力培養的效率。
很多學生在閱讀古詩的時候常常無法流暢有情感的閱讀,第一是學生不知道譯文的意思,不懂得哪里需要停頓,第二是因為學生古詩詞匯量不多,對作者的身世背景不太了解,無法理解其中作者想表達的含義。例如,學生在閱讀“絕句”后教師可以這樣評價:這篇古詩你讀得非常流利,一定昨天有認真預習,但是在閱讀感情方面有待欠缺,可以在預習時也了解作者的背景,這樣對你的閱讀會有更大的幫助。這樣先表揚學生在委婉地說出問題,不僅不會打擊學生,而且也能側面教會學生閱讀方法。
小學生天性是好動,愛玩,要想將他們引入書中的世界一定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激發他們的想象力,指導學生感悟閱讀內容中隱藏的感情色彩和人生道理,多在閱讀的過程中和學生交流和互動,增加閱讀的氣氛,在這樣的環境下閱讀,學生才會全神貫注的閱讀書本,不斷地積累書本中的知識,加強詞匯量和語感,各方面的語文素養才能提升,從而快速達到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