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敏
廣西欽州市靈山縣平南鎮大洋小學
小學語文新課標指出,小學語文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促進其語文素養與核心能力不斷提升,而要達到這一目標要求,就需要教師探尋有效的寫作教學模式對其進行教學,原因在于寫作本身是讓學生將自身所看到、所聽到、所想到的有意義的內容用文字表達出來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啟動自身發散思維搜集相關寫作素材,同時還需將思索的結果用文字表述出來,因此,寫作教學對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當前我國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并不理想,存在較多的問題,基于此,還需要教師積極探尋有效的策略對學生進行教學。[1]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提升學生語文整體成績與語文素養均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從我國當前的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來看,不少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均存在較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作文教學手段落后,大部分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多局限于教材,未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從而導致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較為狹窄,難以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從而導致其寫作質量不佳,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是引導學生機械性記憶各種作文類型的格式,而不去理解范文表達的思想情感,從而導致學生寫出的作文內容僵化,缺乏真情實感,這種現象也會影響其寫作水平的提升。(2)教學條件較為落后,受農村經濟條件的限制,不少農村地區教學設施設備還較為落后,如不少農村地區小學缺乏完善的多媒體設施,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采用傳統板書和口頭講述為主的模式進行教學,這種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的教學模式,會對學生寫作積極性產生極大的不良影響,從而也會導致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質量不理想。
只有全面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其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寫作中,從而才能提高其寫作水平,因此,就需要教師以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為教學宗旨,不斷優化作文教學手段。一般來說,小學生對直觀、形象的事物較為感興趣,需要教師給其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才能激發其學習興趣,但是,不少農村小學又面臨多媒體設施不完善的問題,從而難以構建直觀的教學情境,對此,教師就可以借助于農村自然環境中豐富的資源或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對其進行教學,例如,在進行四年級下冊《鄉村田園風光》這一作文寫作教學前,教師可收集和打印一些反映鄉村田園風光的圖片或組織學生到大自然中觀察山間、田野里的景物,以促進學生對山間、田野里的景物即風光具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然后,再將自身看到的景物特點和欣賞田園風光時的感受寫出來,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寫作興趣,還能使其寫出的作文更加具體生動。[2]
小學生認知程度較低,在寫作過程中往往會感覺沒什么可寫的,有時候為了應付教師布置的寫作任務,也多是東拼字湊,應付了事,這種現象將會極大限制其寫作能力的提升,基于此,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如完成課堂閱讀學習后,課外多閱讀一些故事書、作文書等,不斷拓寬自身的知識面。另外,從小學語文作文教材來看,小學語文作文創作的素材大多來源于生活,因此,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煉素材,如多觀察自己身邊常見的美好景物、人物、建筑物等,然后,對自身觀察的事物進行提煉加工,在寫作過程中體現出來,這樣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寫作的廣度和深度,同時還能全面提高其寫作質量和效率。
一篇好的作文必定是充滿了真情實感,只有富有情感的作文才能打動人和引發人們出現情感的共鳴,因此,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不斷強化對學生寫作情感的培養,要達到這一目標要求,在為學生解讀作文范文的過程中,教師就需著重引導學生感悟和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并告知思想情感是文章的靈魂,缺少這一魂,文章格式寫的再規范、詞句再優美,也無法稱之為優秀的文章,通過這樣的教學強化學生對寫作情感重要性的認識,在后續寫作過程中,其才會注入更多的情感,從而能提升其寫作水平和質量。[3]
當前,我國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體現為作文教學手段落后、教學條件較為落后,這些問題不僅會限制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也不利于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發展,基于此,就需要各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積極探尋有效的策略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如優化作文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引導學生不斷積累寫作素材,提升學生寫作廣度和深度,不斷強化對學生寫作情感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其寫作能力和水平,從而才能提升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