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芳
正定縣第三幼兒園
閱讀是學習成功的重要條件,閱讀能力也是獲取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早期閱讀作為幼兒語言學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促進幼兒語言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我們應該怎樣來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呢?下面就結合我們大班在實際工作中的做法,為大家具體說說我們的新策略。
結合綱要精神、踐行課程中主題教育活動、本園書香校園的特色和大班幼兒發展的現狀,我們在教學中,對大班幼兒的基本經驗進行了梳理,明確了大班幼兒的閱讀目標:
一是能大膽清楚地表述畫面中的情節和主要內容。
二是對畫面中的文字感興趣,有識讀的興趣和能力。
三是能嘗試運用圖像,文字符號等多種形式在線閱讀的主要內容。
四是學習合作看書,輪換聽說,養成良好的聽說習慣。
這其中有兩個大板塊《我眼中的圖書館》和《我們的圖書館》。
這一主題中教師會引導幼兒一起討論兩方面的內容:《圖書館里有什么》及《圖書館中的工作人員及職責》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認識和討論圖書館的規則和標識,圖書館的各類設施等,了解圖書館有哪些工作人員以及他們各自的職責是什么,還可以讓幼兒知道怎樣借閱圖書,以及借閱圖書的文明禮儀等,通過此板塊的學習,可以讓幼兒了解圖書館,喜歡去圖書館從而激發讀書的興趣,提高孩子參與閱讀的積極性,培養幼兒參與社會活動的文明禮儀行為及社會責任感意識。
這個主題我們會進行以下板塊學習:
(1)《建館啦》。引導幼兒自己創建閱覽室,為圖書編號,制作代書板,制定借閱規則,學習填寫借書表,分配工作人員,制作閱覽標識。
(2)《讀書好習慣》。讓幼兒懂得小手洗干凈、選擇喜歡的圖書、找合適的位置、愛護圖書輕拿輕放、安靜仔細閱讀、看完放回原處。
(3)《我會自己看書啦》。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會給孩子滲透一些基本閱讀方法,讓幼兒做到自主閱讀。具體如下:
引導孩子們拿到一本書后,首先要仔細觀察圖書的封面,通過封面找出故事的主人公,觀察主人公在干什么,并猜猜故事的名字,接下來就是閱讀書的蝴蝶頁和書名頁,看看它與故事有什么關聯。然后閱讀圖書的開始部分,我們要猜一猜這個故事中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有哪些人物?他們在干什么?想什么?說什么?這些問題不僅要在小朋友心里思考,還要作為最后講給他人聽的線索。接下來的故事發展,我們要猜測故事中多了誰?少了誰?他們在想什么,說什么,做什么?我們前面的猜測哪些對了,哪些要改,上下頁之間有什么聯系?這中間要提醒幼兒仔細觀察圖中細微的變化,如人物的表情,動作、衣著等。最后閱讀圖書的封底。
(4)《開館啦》。即給伙伴講、給成人講、給弟弟妹妹講、小組講述、集體講述。這一環節要注意一定是要孩子自己講,從圖畫中找線索,將故事連貫起來,只要內容符合邏輯就可以,不一定和繪本的內容一致,通過讓小朋友自己看,自己想,自己講,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有助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幼兒自信心。
(5)《故事表演會》。即幼兒可以把我們學到的繪本故事分角色表演出來。教師會引導幼兒有以下準備:形象準備、語言準備、音色準備、動作準備、表情準備等。如:在2019年大班《圖書館》主題展示活動中,大一班幼兒表演的繪本劇《三只小豬》,演員們從服裝、道具、臺詞到角色分工,都是孩子們自己精心準備,老師和家長輔助完成的。在表演過程中,孩子們用不同音色、不同語調塑造了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演繹的惟妙惟肖,博得了陣陣掌聲,將主題展示推向高潮。此環節將幼兒的閱讀經驗轉化為一種喜聞樂見的表演方式,深化了幼兒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和書面語言的運用,對提高幼兒的閱讀興趣和語言表達能力起到了推動作用。
我們約定周二大班小朋友集體借閱自己喜歡的繪本,周四再還回來,期間就是家長和幼兒進行親子閱讀。周五在固定時間開展繪本閱讀分享交流會,讓幼兒把自己看到繪本故事給大家講一講,比如:丁心妍小朋友在圖書交流會上分享繪本《我爸爸》時,不僅講述了繪本內容,還提問了一個非常有深度的問題“為什么繪本里的爸爸總是穿著睡衣呢”這個問題引發了小朋友的熱議,他們紛紛猜測各種原因。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展開了無限的想象,最后丁心妍小朋友將作者的創作背景講給了小朋友們,揭曉了謎底。這一事件激發了班里的幼兒在閱讀時的觀察能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對同伴間的學習交流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推進作用。
我們還鼓勵家長通過各種方式培養幼兒的良好閱讀習慣,例如:親子游戲是幼兒最喜歡也是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家長可以以游戲的形式,如玩積木組詞、拼字,用字卡接龍,模仿圖書中的圖畫、標志來涂涂畫畫、也可以通過謎語,提問回答的方式等等,讓幼兒在游戲中養成早期閱讀的習慣,發展其能力。
幼兒階段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減少幼小銜接坡度的一項重要內容,這就需要我們持之以恒,點點滴滴的培養,為幼兒入小學學習,獲得知識、增長智慧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堅信,只要我們本著為幼兒終身發展高度負責的精神,去認真研究、大膽探索,就一定能為幼兒的健康、和諧成長開辟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