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軍
貴州省六盤水市第十中學
中國文化傳承5000年之久,是我國留下的珍貴文物,學習并發揚中國文化是每位學生理所應當的任務和職責。語文做一門文化性較強的科目,讓學生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傳承優秀歷史起到有效的作用。這時就需要教師重點在課堂上,向學生進行傳播教學中國文化的傳統知識,并對學生進行合適延展,來引領學生進行關注,培育學生學習中國文化的樂趣,讓學生可以用正確的目光來看待并弘揚中國文化。
許多教師都不太重點關注傳統文化這部分的教育,在平時教導時對于教材中有關傳統文化的課文和知識都是一概而過,寥寥幾句。這對于學生理解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會產生困難,并且與新課程改革教育原則是相反的。教師需要十分關注學生對傳統知識的學習,還需要有尖銳的目光來深挖教材中含有傳統文化的知識,將這方面的知識提煉出來賦予學生去理解并學習。想要順利提取出材料中含有傳統文化的知識,最先需要教師提升自我傳統文化的涵養,和經過長時間傳統知識的陶冶和文化的積攢,才會產生豐富的文化內涵。才能從教材中尖銳并正確地探索出文化知識,并對其展開細致的教學。[1]
例如,教師在課堂上教學《蘭亭集序》時,教師需要著重去探索《蘭亭集序》中有關文化的知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蘭亭集序》作者王羲之本人,王羲之是東晉時期有名的書法家,文學家,有著“書圣”的美譽。其次回到課文中,文中在描寫:永和九年,暮春之初,永和九年代表東晉,是皇帝司馬石聃的年號,年號代表古代皇帝今年的名稱。暮春之初,代表著三月上旬的意思,就可得知作者當時身處的季節。教師可以將皇帝的年號和古時代表季節的詞匯等相關內容細致解說給學生,并帶領學生多加朗讀課文,讓學生了解文化知識并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教材中會有許多關于傳統歷史文化的知識,這些并不是考試要點,所以許多教師一般不會花時間在課堂上去解說這方面的內容,并且在課堂學習的教學上和設計課件的創意上都不會花心思去研究。這就會發生學生對傳統的歷史文化產生不了興趣,在對這方面的知識也是特別淡薄。[2]想要在課堂中發揚傳統知識,教師就必須要適當安排有關傳統內容的教學課程,并針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重點的解說,進而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充分的時間慢慢地去學習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并對其文化有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認識。
例如,教師在進行講解《琵琶行并序》時,教師可以著重去解說課文中有關我國傳統樂器琵琶的演奏方法和曲譜相關的內容知識。課本中寫道:輕輕地攏,慢慢地捻,一會兒抹,一會兒挑。初彈《霓裳羽衣曲》接著再彈《六幺》,琵琶中最粗的弦是大弦,嘈嘈是聲音沉重抑揚,琵琶中最細的弦是小弦,切切是形容聲音急切細碎。這句話中就蘊含了有關琵琶的彈法、古典的琵琶曲并且和琵琶的曲調等傳統樂器文化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把重點放在傳統歷史文化上進行解說,讓學生可以對我國傳統樂器和古典樂曲產生濃厚的了解和一個深層次的認識。
在語文課本教材中直接地講解傳統文化的知識內容是非常的少,大部分教材內容都是簡單地把傳統歷史內容與其他文化進行融合,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深入的探索將這部分的內容,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延展和開拓。總而言之,就是將更多的文化內容和更細致的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更加理解傳統歷史文化的知識,并將其領悟和體會到傳統文化身后所蘊藏的思想情感和醇厚的歷史意義。
例如,教師在教導戴望舒所寫的《雨巷》時,課文中多次描寫到油紙傘,那么教師就可以從這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講解,油紙傘是中國傳統工藝品之一,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油紙傘的制作過程,有選竹、做骨架、上傘面、繪花、上油等步驟,油紙傘可用于遮雨,等等。除了本片學到的《雨巷》外,還有許多文章和故事與油紙傘有關,西湖邊、斷橋上!油紙傘見證了許仙和白娘子的愛情故事。透過對油紙傘相關內容進行延長和展開,能夠讓學生對油紙傘這傳統工藝品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同時拓展學生對的眼界,讓學生觸碰到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
在語文教學中發揚傳統歷史文化不僅對學生的成長和學習的進步有幫助,還有益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開展。為此,教師需要準確的了解傳統知識對和學生全方位展開語文教育的重大意義,并且需要不斷的摸索和改變讓傳統文化融合到語文課堂中,讓傳統歷史文化能夠在語文教學中得到發揚和傳承。為學生將來學習歷史文化打下厚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