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豐
余慶縣什字小學
目前,我國學生學習語文的狀況著實令人擔憂,尤其是農(nóng)村學生大語文學習狀態(tài)。雖然新課改堅持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但是因為受到傳統(tǒng)教育模式影響久遠,難以適應,進而達不到學習目標。[1]而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不高,將其當做完成一項任務。學生在學習語文時,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能力較差。因此,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十分關鍵。
學生對學習語文的態(tài)度基本上是較好的,但是普遍語文成績并不太好。大多學生自學能力較差,學習的方法也并不科學,多為死記硬背,學習效率不高,在記字詞、背誦課文與詩句等記憶、背誦類方面,并沒有表現(xiàn)與學習目標的明顯差異,但是在閱讀理解、作文方面就會表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認為此方面難度較大,學習起來枯燥,此部分在語文考試中又占有大部分的分值,一些學生因此語文整體成績不理想,進而會喪失學習信心,失去對學習語文的興趣。[2]
隨著電子產(chǎn)品的普及,現(xiàn)在很多學生都失去了閱讀的興趣,而閱讀是學習語文的基礎。[3]老師可在教師設置圖書角,放置多種類型的圖書,讓學生在其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本閱讀。利用早、晚自習等課余時間,讓不同學生分享自己閱讀后的領悟、感想。老師對學生的分享應當多給予鼓勵與肯定,讓閱讀成為一件輕松的事情,而不要像布置作業(yè)一樣給出強制性的要求。在初期可能情況不太理想,老師應當樹立榜樣,在每一次的心得分享后設置疑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其主動閱讀。
課堂的氣氛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許多學生對語文的學習都認為是枯燥乏味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課堂氛圍不夠活躍、和諧,往往是“風平浪靜”。[4]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在語言表達方面應抑揚頓挫、生動形象。可選擇輕松、愉快的小游戲,或者幽默詼諧的小故事等,寓教于樂,能夠吸引學生,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尤其是在學習成語、諺語、詩詞、文言文等方面,通過小故事等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并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
設置問題能夠讓學生主動思考、主動說話、主動動手,而問題的提出要準確、有一定難度,同時又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5]首先,設置問題時,要選好角度,通過轉(zhuǎn)變提問的角度,能夠讓學生意識到可多角度思考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其次,在設置問題時,應當考慮到學生的認識水平,偏離嚴重時只會增加學生的壓力,導致其失去學習的信心。最后,注意設置問題的梯度,要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設置問題應該由淺到深、由簡到難,有利于幫助學生養(yǎng)成從多方向思考問題的習慣。
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也在對學會說呢過的綜合素質(zhì)、思想道德觀念、身心修養(yǎng)等產(chǎn)生影響。將語文教育與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將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通過激發(fā)學生興趣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比如學習《魯濱遜漂流記》中的片段時,引導學生還原人物形象,尋找生活中的類似形象人物,體會生活需要信念與毅力,思考自己的精神品格與課文中的人物有和不同等。除了課文講解以外,在作文教學中聯(lián)系生活也非常重要,許多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甚至討厭,主要是因為學生不善于觀察生活的細節(jié)、變化等,導致在寫作文時沒有素材、沒有自己的想法、見解,導致作文不出彩。可在作文教學中,為同學播放有關生活的電影、電視劇中的情節(jié)片段,讓學生觀察其中的細節(jié),再思考生活中相似的情節(jié),對細節(jié)上的變化進行提問,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對觀察生活、作文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根本,語文老師應當充分了解學生,根據(jù)學生的需求不斷變化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進而提高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