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飛
山東師范大學
在就業壓力日趨增大的今天,創業已成為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渠道。國外有喬布斯無高學歷、無家庭支持、無充足資金而大獲成功的經典案例,國內不乏像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游族網絡董事長林奇等創新創業的成功典范,他們的成功啟迪和激勵著無數懷有創新創業夢想的有志青年,開啟了他們創新創業的夢想。無論是喬布斯,還是陳歐、林奇,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功,依靠的正是強大的創新能力,擁有了創新能力,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成功自然水到渠成。因此,引導有志青年正確走向創業之路的重要前提,就是要讓廣大青年知道什么是創新能力,需要哪些創新能力,如何培養提高創新能力,這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也是大學生放飛創新創業夢想的翅膀。
能力是完成一定活動或任務的本領與素質,它直接影響活動效率與完成結果,任何一種活動都要求參與者具備一定的能力。例如,搞外交工作,要具有靈活而敏捷的思維、較好的語言表達、較強的記憶等能力;從事管理工作,要具備一定的組織、交往、溝通、宣傳說服等能力。只有在能力上足以勝任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工作績效。否則,工作就不能順利進行。劃分依據與標準不同,能力的分類也有所不同,例如一般能力與特殊能力、認知能力與操作能力、模仿能力與創新能力等。而創新能力是由許多基本能力分工合作下完成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綜合能力。有的研究者認為,創新能力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包括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工具性知識或方法論知識以及綜合性知識四類;有的研究者把創新能力看作是個體運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等,產生某種獨特、新穎、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能力,包括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創新思維;有的研究者認為創新能力表現為兩個相互關聯的部分,一部分是對已有知識的獲取、改組和運用;另一部分是對新思想、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與發明。雖然表述方法不同,但基本上都清楚闡釋了創新能力的內涵。簡言之,創新能力就是創新力,是綜合能力的最高體現,是創新主體在創新活動中,綜合運用各類因素,有目的地創造富有價值的新成果的能力。
創新能力涉及一個人具有的多種能力的綜合使用,是其綜合能力的具體展現,體現在方方面面。創新能力分類的參考標準很多,不同分類標準會得出不同的分類。
根據創新能力的表現形式進行分類,可以分為知識創新能力、技術創新能力、服務創新能力、制度創新能力、組織創新能力、管理創新能力等;根據創新能力的領域進行分類,可以分為教育創新能力、金融創新能力、工業創新能力、農業創新能力、國防創新能力、社會創新能力、文化創新能力等;根據創新能力的行為主體進行分類:可以分為政府創新能力、企業創新能力、團體創新能力、大學創新能力、科研機構創新能力、個人創新能力等;根據創新能力的方式進行分類:可以分為獨立創新能力、合作創新能力等。
創新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是在創新過程、創新活動中體現出來的各種能力的有機合成。觀察創新能力構成時,會發現沒有一個是單一的,都是幾種能力的綜合,其中有的能力強一些,有些能力弱一些,正因為如此,才造就出了不同個體的獨特且具有鮮明個性色彩的創新能力。我們可以把創新能力看作一個由多個子系統組成的綜合能力系統,各個子系統在創新過程中協調作用,從而推動創新的完成。具體來說主要包括:探索問題的能力,這是創新過程中首先表現出來的一種能力,從而才能敏銳地發現問題、及時地提出問題并積極地探索問題;統籌思維的能力,即對事物的整體和發展的全過程進行全面準確的把握從而實現對問題的廣度和深度的延伸探究,畢竟創新的過程是環環相扣、相互關聯、逐步推進的,任何一項創新活動都不是孤立的;創新思維的能力,它包括形象思維、聯想思維、靈活思維、逆向思維、發散思維、側向思維等多種創新思維方法,是多種思維能力的整合,它貫穿于創新活動的全過程,是創新活動的主要驅動力;靈活反應的能力,表現為思維、行動等能迅速、靈活地從一類事物轉移到另一類事物,并把握其中相似之處,在創新的過程中表現為思路開闊,妙思泉涌,能夠發現別人難以發現的新視角或者新方法;決策的能力,可以在創新過程中進行正確的判斷選擇,從眾多的可能方案中選定一個最優的方案,并結合諸多方案對選定的方案進行綜合比較,補充完善;執行的能力,即按照預定的目標,克服各種困難,把創新過程完成,達到預期的目標,獲取豐碩成果的能力;運用語言的能力,即對于事物進行準確、客觀、規范的描述的能力;預見未來的能力,即通過對于歷史規律的研究把握,結合當前的形勢,推測未來發展的能力,能對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出正確判斷預測;學習的能力,以快捷、簡便、有效的方式獲取準確知識、信息,并將它轉化為自身能力的本事,它是所有能力的基礎,更是創新的基礎;合作的能力,即在創新團隊中彼此協調、協作的能力。
創新能力是一種潛能巨大、可以開發培養的能力。創新能力蘊含著巨大威力的潛能,需要開發才能釋放、才能表現出來產生作用,每個人的大腦中都存在著無比巨大的創新潛能,每個人都擁有著巨大的創新能力等待開發,每個人都能經過開發釋放無窮的創新能力。有科學研究發現,人的很多能力由于沒有得到開發和利用,多處于休眠狀態。人們的創新能力也需要后天的開發培養。在《哈佛商業評論》雜志的一篇題為《創新者的基因》的文章中,作者們提出,創新不是一種遺傳傾向,而是一種積極的努力。這種“積極努力”就是對創新能力的開發和利用。創新能力是可以通過科學有效的學習訓練和不斷的實踐踐行等有意識地開發和培養出來的。創新能力的開發培養需要人們破除思維定勢,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習慣,運用創新思維,掌握創新方法,加強創新訓練,在不斷的創新實踐中檢驗并發展。
創業是創業者對自己擁有的資源或通過努力對能夠擁有的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從而創造出更大經濟或社會價值的過程。這個過程對創新能力有著特殊要求,創新能力也會在創業過程中得到價值的最大體現,這就要求大學生在創業階段必須掌握幾種創新能力。
“萬事開頭難”,對于大學生來說,創業開始于對創業項目的選擇。項目選擇是創業過程中最難、最關鍵的一步,選擇了好的創業項目就是選擇了好的創業方向。要選擇好的創業項目就需要創新能力發揮作用,在項目選擇上進行創新。具體來說,可以進行項目組合創新,將現有的項目進行新的排列組合,產生新的項目,例如將農業產品的種植同深加工組合起來,組成新的產銷一體項目;可以進行逆向調研創新,先對用戶的需求進行調研,然后根據用戶需求來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以打開新的市場,例如有的大學生發現很多大學由于校園擴建,宿舍和食堂距離較遠,便在同學中開始代買飯業務,隨后延伸至外賣配送;可以進行高新技術創新,利用已有的專利、發明等核心技術,進行市場開拓創新,例如大疆公司開發的小型無人機,銷量占全球一半;可以進行新型行業創新,選擇具有良好發展趨勢的行業進行創新,借力行業發展的東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Facebook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社交方式,開辟了一個全新的行業;可以進行特色項目創新,選擇具有自己獨特不可復制優勢的領域進行創新,如地理優勢等,建立獨具特色的創新項目。
管理創新能力是人們把諸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管理要素或要素組合引入企業管理系統,形成創造性思想并將其轉換為有用的產品、服務或作業方法的能力。首先要制度創新,包括企業產權制度創新、用人制度的創新、企業文化創新、分配和激勵制度創新等;其次要組織模式創新,這是企業技術創新的保證,是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的重要內容,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基本手段;還要愿景創新,不同階段要有適合企業內外環境,且能促進企業發展的具體愿景;再者要供應鏈管理創新,它的管理創新能力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要通過創新更好的進行企業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最后要執行力創新,創新完成所需要完成的各項任務,通過督查等機制保障任務的分解和完成。
營銷創新能力指的是創業者根據營銷環境的變化情況,并結合企業自身的資源條件和經營實力,尋求營銷要素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系列的突破或變革的能力。營銷創新能力是創業者更好地管理企業在競爭中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手段,是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途徑,只有不斷進行營銷創新,企業才能科學合理地整合各種資源,并能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日本大創產業百元店的創始人——矢野博丈和他的“百元店”就是營銷創新的典型。
服務創新能力是指創業者在服務過程中應用新思想和新技術來改善和變革現有的服務流程和服務產品,提高現有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為顧客創造新的價值,最終形成企業獨特的競爭優勢的能力。廣義的服務創新能力包括服務業服務創新、制造業服務創新和公共服務創新多個層次,即一切與服務相關的創新活動能力。狹義的服務創新能力則是專指服務業的服務創新能力。服務創新是控制和提高服務質量的有效途徑,在服務環節上,要超越客戶的預期,行動迅速,主動服務,建立服務至上的企業文化,重視對員工的培訓,重視服務細節;在服務內容上,要善待客戶的抱怨,把注意力集中在對顧客期望的把握上,認真聽取顧客的反應以及修改的建議,快速響應客戶的需求,由被動地適應變為主動地關心、主動地探求顧客的期望,關注服務細節、突出服務個性,時時處處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做事。最典型的案例莫過于海底撈的神話服務,提供美甲服務、邀請客人參觀操作間這樣貼心、細致的服務服務超出了用餐客戶的期望,甚至給了很多顧客驚喜,這些服務的細節正是企業服務至上的創新能力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