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英
延安大學
人生的精彩之處,便在于它的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讓人類更好地認識自我,這次的不確定性,使我重新認識了自己,陰差陽錯我成為了老師,自此與這群“神獸”們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了彼此路上的一處風景。
2017年九月,我來到了一所農村初中寄宿制學校,也是在這個秋天,我們成為了伙伴。我當時沒有任何教學經驗,第一次站在講臺上,心里很沒底氣,表面故作鎮定,但自我介紹完居然臉紅紅的。在我面前的是一群目光炯炯有神,羞澀而又好奇、質樸燦爛的孩子,就這樣機緣巧合,我成為了他們的老師,他們成為了我的學生,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們帶著行囊一起前行。
教師沒有太多燦爛,更多的是平凡,而這份平凡中卻透露著各種風起云涌,與學生斗智斗勇,帶領著他們翻山越嶺,但總會被山腰中的種種險要之地困住……
七年級時,班里有個男孩,他厭學情緒很嚴重,但對勞動很積極,我就安排他擔任勞動委員,鼓勵他、疏導他。一次,我在隔壁班上語文課,聽見我們班聲音很大,我站在后門被眼前看到的這一幕,驚呆了.....
數學老師正在大聲批評這個男孩兒,他面紅耳赤,這個男孩坐在最后一排,大聲喊道:“與你有啥關系,我不念了!我要回家!你別說了!”數學老師說,還不能說你了?數學老師被學生氣的語無倫次,一個站在講臺上,一個站在最后一排,中間隔著全班同學,此時老師的心被這個男孩撕碎了,我也被眼前的這一幕震驚了!
等我回過神來,我把這男孩帶到樓下詢問情況,然后上樓安撫老師情緒,經過詢問:他趴在桌上睡覺,嫌數學老師喊他起來了,他不想上學。唉,聽到這個理由,真是讓我心痛,我就聯系家長告知了學生情況。孩子媽媽說,對不起,老師!是我沒有教育好孩子,給老師添麻煩了,那就先讓他回家,我現在在地里收麥子,下午再去接他,聽了家長的話,我生氣的情緒漸漸平復,考慮到農忙和孩子的抵觸情緒,我和校領導將孩子送回了家。
這次事件讓我意識到了如何處理學生與代課老師之間的矛盾,也是一項重要工作,更重要的問題是面對厭學情緒的學生如何解決是這件事最棘手的問題。
厭學反映的是學生價值觀的偏離,我詢問這個孩子,你不想上學,你想干什么呀?他說在家玩,等過幾年我去打工呀。“打工”這個詞語,孩子們從懂事起,聽到最多的就是“爸爸媽媽出去打工了,打工回來給你買好吃的。”因此,在孩子們的思想里打工可以賺很多錢,學習沒有太多用,以后考不上高中就出去打工,同時,這種想法也來源于周圍環境,村里某個學生在上學時沒有考上高中,在家呆幾年,而后出去打工,回來買了汽車,看上去風光無限,家長在村里顯擺自己孩子的能干,此時村里的其他家長回去就對孩子說,你看***多能干出去一年買了輛車,你看看你學習學不好,啥啥都不行,漸漸地孩子厭學情緒越來越嚴重。
所以厭學情緒來自環境的影響,金錢至上;家庭教育的錯誤引導致使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擊,越來越排斥學校和學習,從而頂撞老師,目無師長,不知道最起碼的尊重,我行我素。
當老師時間越長越感到這個職業的無奈,太多的東西是無法僅憑一己之力改變的,比如厭學、恐嚇老師等,遇到太多的事情,讓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困難重重,讓我開始思考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改變教育應從改變家庭教育入手。
八年級上半學期我們班一個女生因帶手機,我將她的手機沒收了,同學反映她晚上回宿舍不睡覺玩手機,網戀。本周將手機偷偷帶來學校,當我詢問她時,她還撒謊,幾經周折我才找到手機,我對這個女孩進行批評教育,告訴她帶手機對于她現階段的影響,同時告訴她網戀的危害,并將這件事情告知了她的家長,希望家長在家里教育并引導學生。這個學生也寫了保證書,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保證以后再也不拿手機了。我本以為這件事情就這樣過去了,結果......
周四,我們班一個學生拿著一張紙條來找我,老師,你看!我接過這張紙條,上面的每一個字猶如一把刀,刀刀挖心:老師要是不給我手機,這周五放學,我準備走到校門口頭也不回,我還準備打她、罵她里,讓她下周一在這教不了書,以后找不到工作。看完這張紙條,整個人癱在了椅子上,心如死灰。我表面給送紙條的孩子說道,好的,我知道了。等孩子走后,我的眼淚刷刷地往下流,止不住的抽泣。“為什么會這樣?一個手機竟然讓學生對我如此恨之入骨!”等漸漸平復了情緒,我問寫紙條這個孩子,為什么要寫這些話?她說,我就是寫著玩呢!我說,那你寫的這些話,你有沒有想過老師的感受?學校明確規定不能拿手機,而且你拿手機晚上不睡覺,網戀,是不是?她低下頭不說話。“你錯在先,我收了你手機沒有說不給你吧?”她搖搖頭。“那你寫如此讓老師痛心的話?你有沒有想過,我看到后是什么感受?心如刀絞,老師一天天早上六點起晚上十一點睡覺,平時還要處理班里情況,備課改作業等,老師一直教育你們要懂得感恩,如果你覺得老師哪里做的不好,你可以直接來找老師,但紙條上的這些話真的好心痛。”她頭低得更低了,眼淚也流了下來,哭著說“老師,對不起,我錯了!我一時沖動,怕你不給我手機,我才寫這些話的。我真的知道自己錯了!”我沉默了.......過了一會兒,我說道“希望你以后不要這樣了,你先過去吧!”她連忙搖頭,擺手,“不會的,不會的,老師。沒有下次了!我錯了!”
這次紙條事件,我一想起來眼淚就會不住地往下流,感覺自己很委屈,盡心盡力對待每一個孩子,結果孩子們不理解,想著告老師,這一切背后反映出來的是學生的價值觀的扭曲,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本應形成合力,家長和老師應該經常交流和溝通,然而,一些家長不僅不交流溝通,有的孩子在學校讀了幾年書,連老師的名字都不清楚,有的還常常因為老師對孩子的嚴格要求或者孩子在校園里有一些小糾紛,小摩擦,管它學校及老師有沒有責任,家長就大鬧校園,辱罵老師,有的家長還竟然扇老師耳光,告老師等。
家庭教育包括家長及家庭成員對孩子的言傳身教,率先垂范,往往更多的體現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孩子的勤儉勤勞、勤奮、誠實、守信、體諒、善良,懂得感恩,尊重別人敬畏之心等等,這些往往決定著孩子將來能夠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能不能給成為一個合格的有責任感有擔當的社會人,而這些孩子們通常是在家庭成員及父母身上獲得的,可以說孩子今后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能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有責任有擔當的社會人,在某種程度上,首先取決于家庭成員和父母,取決于家庭教育。
所以種種以上事件讓我認識到了家庭教育非常的重要,一個孩子的成長僅靠學校教育是不可能實現對一個孩子成為合格的社會人的發展的。孩子的教育要放長遠的目光,而不是以成績高低來評價,更重要的是做人,孩子有自己的情緒和思想,還需要家庭和學校一起配合,萬萬不可把學生往學校一放,啥都不管了!對于父母來說,家庭教育不像學校教育,小學六年,初高中三年,大學四年,學校教育就結束了,但是家庭教育是一個至始至終的過程。我們要注重學生品行思想的培養!
教育如爬山,一步一個腳印,每一段路上看到的風景也不一樣,縱然路途險峻,但是沿途的風景仍然甚好!
雖然在這三年發生了一些很委屈也很難過的事情,但終究留下最多的還是美好。看到了每個孩子的成長,我們都很開心。不管運動會還是學習上我們都很開心,即使一年一度的拔河比賽,我們毫無懸念的每次最后一名,我總會說,孩子們你們雖屢戰屢敗,但你們屢敗屢戰,是為師的好徒弟。聽了這些孩子們們更加傷心了,連男子漢們都哭了,覺得更內疚。正是這樣一群積極向上的孩子們,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在用力登山。在校園藝術節上,他們自己選擇歌曲,編排舞蹈,抽體育課,空余時間不斷的練習,扣每一個動作和細節,從不喊苦和累。在校園足球賽上,自由奔跑,奮力拼搏,即使摔倒了趕緊起來接著比賽,從未想過放棄。在孩子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班在運動會,校園藝術節,足球賽中獲得優異成績。每一張獎狀背后都是孩子們的汗水和喜悅。
老師真的是一個很容易被感動,也在見證感動的行業,每天都有平凡中泛起的燦爛的漣漪。
周一早上收灶費,一個學生給我說錢不見了,問她放哪了,她說放桌上寫完錢的號碼就出去讀書了,進來錢和紙都不見了。我就讓學生互相搜查,一無所獲,我就說如果誰不小心拿了,人都會犯錯,重要的是改正錯誤,今天班會課前你把錢悄悄地放進老師抽屜里,這件事情老師也就不查了,否則每個人都有嫌疑。
班會課前我去看抽屜,空空如也,就想著換種方式吧。班會課告訴學生,今天晚自習,我會給大家每人發張紙,如果誰拿了錢,把錢用紙包住放進箱子,如果你沒有拿就放一張空白的紙,或者說你有什么話想說,什么問題想反映都可以,對折好放進箱子。同時,給學生不斷的講這件事情的影響:人都會犯錯誤,你可能是一時沖動做了這件事,但是還有機會彌補,不要把遺憾留著,它會讓你帶著負罪感,遺憾度過這個周,下個周以及以后……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再者,就是犯法的,查不出來就讓警察來了…...
經過前期突破學生心理,晚自習時讓學生把紙條寫好折好放在座位上,所有人去辦公室排隊,關上教室門,拉上窗簾,關了兩排燈,一個學生進去投紙完畢下一個再進去……就這樣大概二十分鐘結束。
我們一起回到教室,我開始拆箱子,一張張拆紙,基本干這件事情我是抱著百分之零的心態,拆一張張紙,有寫想對我說的話的,有寫班里學生問題的,拆到一半看到了紅色,內心難以形容,故作鎮定,繼續拆,拆完最后一張,問學生們,你們覺得會不會有錢呢?學生異口同聲的說,沒有!我問了兩遍都是說沒有。當我拿出250元時,教室響起了響亮的掌聲,每個人都露出了燦爛的微笑,發自內心的開心和激動。
我當時也很激動,還沒感覺說話都有些顫抖......教室里掌聲不斷響起……我激動的說道:“首先,感謝這個勇敢的孩子,他(她)超越了自己,做出了最勇敢的決定,希望同學們也不要再議論誰拿的,要做一個誠實正直的孩子,同時,也要感謝大家的團結。”話音剛落,掌聲再次響起。
教師,沒有太多燦爛,更多的是平凡,但因為這群孩子,所以平凡中方顯不凡。正如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每個孩子都是這平凡中的燦爛,我會帶著這群孩子邊爬山,邊欣賞沿途的風景,即使會遇到艱難險阻,但是我不害怕,既然選擇遠方就要風雨兼程。雖然以前,我從未想過當老師;現在,我從未想過換工作,這是我三年來最幸福的事情。作為一名教師,我從未忘記自己的初心,我從農村走出來的,現在再回到農村,我要對得起這片土地,更要對得起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誰說農村的孩子就差?他們善良、單純、向上,他們猶如一顆顆種子,渴求雨露陽光,而老師就是他們的陽光雨露,雖然這里沒有大城市的繁華優渥,但是這有一群金子般閃閃發光的孩子們,我一定會好好呵護他們,堅守自己的初心——希望我的學生成為一個善良、懂得感恩、有責任有擔當的少年,我希望將自己的青春、熱血、初心留在這片土地上。同時,我堅信農村教育也會越來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