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峰
嵩縣第二高級中學
新課改之后,高中化學這個科目的教學模式也進行了刷新,課堂教育的教學模式漸漸地更偏向將化學的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開始著重強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得經歷經驗,更好的展開了課堂教學的生活性和實用性,由此將化學的課堂教育變得更多彩,有效地提升了課堂的效率。因此,在近幾年中和課堂教學變得更生活性的實施策略以及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相關的話題都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然而,之前的種種探究和實踐操作大部分都是在課堂教學的表面,并沒有滲透到整個行為手段和成果這類階級。
高中化學在生活中有很強的實用性,化學和社會生活的進步有著切割不開的關系。這就使得教師需要時刻關注社會新聞,不停地增強自己的教學素養,不停地刷新和完備自己的教育教學知識,掌握在化學方面的新聞動態。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中,需要聯系課本知識給學生講授具有科學性的實時熱點,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到高中化學在生活中應用的幾率有多大,實用性有多高,激起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致,提升在課堂教學上學習的有效性。[1]
比如說,近幾年備受人們關注的食物是否具有一定安全性的話題,在一次“食品添加劑”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先是指點學生在網上或者查閱書籍等方式匯集使用最多的添加劑的資料分析,同時增強學生在食物安全這方面的思維,多關心大多數食物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例如“毒雞蛋”“用福爾馬林浸泡過的魷魚”等等,增強學生在食物安全方面維權的認知,使學生增強對食物實時熱門的關注,養成學生的使命意識。又比如說,在一次“二氧化硫”的課堂教學時,教師就全國普遍出現的霧霾現象,同學生分析了霧霾出現的緣由以及霧霾的出現造成的不好影響,加強學生維護生態平衡的認知。教師以這樣的將實時熱點融入課堂教學的模式,不僅促進了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還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的高效化,讓學生逐步開始關注新聞熱點,認識到化學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重要性。
在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中設計問題的情景已經成了實現生活性的重要路徑,設計問題情景,能夠激起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致,深化學生在問題上的認知,所以,在高中化學的課堂教育上,教師必須設立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在化學知識上的想法,引導學生將化學課堂教學上所學到的內容應用到生活實際的困難中。[2]教師能夠創設一個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讓學生就這個困難用化學知識解決,從而提升化學課堂的效率。
比如說,在“原電池”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以老人經常會用到的假牙作為突破點來指點學生,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和積極思考。又比如說,在一次“乙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先是拍攝了一些在生活實際中就能常看見的場景,例如暖壺、茶壺里的水垢,也就是俗稱的“水銹”,接著指點學生去想水垢是怎么形成的,水垢在化學中是用什么來表示的,怎么樣可以用最簡便的方式將水垢去除。通過學生的自行思考和小組內的探討后,教師在給學生們講授水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供水中的可溶性碳酸氫鹽受熱后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鎂沉淀析出,同時還可能混有泥沙或銹蝕物。接著在告訴學生其實在生活實際中常用的調料是可以將水垢去除的。末了,學生都了解到了可以去除水垢的調料就是我們的食用醋,食用醋可以和CaCO3發生反應,所以有了可以去除水垢的效果。學生們在驚嘆化學的神奇之余,又對化學知識有了更深的興趣。
高中化學這一學科與實際生活是休戚與共的,化學知識在生活中有很強的實用性,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到人們很大的幫助,并且化學這個科目也是不斷地在推陳出新的,所以教師在化學的教育教學中,需要增強課堂和生活的結合。
比如說,在關于“金屬”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學生常見的“削鐵如泥”這個詞展開了課堂教學,眾所周知,金屬是很堅固的,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的金屬是不是真的有泥一樣的呢?這樣一來,就激起了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致。然后結合父母親在蒸饅頭時用的小蘇打粉去了解碳酸氫鈉的相關內容。學生在帶著疑問學習化學知識的時候,就可以把化學知識聯想到生活實際,深刻地認識到化學知識的魅力所在,了解到化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從而激起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
教師在進行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時,可以將教材知識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把化學的生活性融入到教育教學中,指點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化學知識。